新加坡的多渠道国际科技合作
新加坡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中心,扼太平洋与印度洋通道马六甲海峡的咽喉,是联结亚、澳、欧、非四大洲的海上交通枢纽。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新加坡制定许多优惠政策,采取多种途径广泛开展同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合作,其经济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新加坡的国际科技合作是以技经和技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70 年代中期它根据出口导向战略的需要,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外国资本向金属加工及机器制造业等十大领域投资。这样,一方面引进了外资,同时也引进了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产业部门的技术水准。它还向日本、美国等国家派遣留学生去学习自己急需的有关学科,也向日美等国的大财团举办的管理人员培训中心送去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管理技术;另一方面高薪聘请外国科技专家和管理人才到新加坡工作。引进智力既活跃了学术气氛,又促进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
新加坡单独或以国际组织成员的形式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作为东盟成员国,新加坡积极参与东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亚洲科学协会的活动。东盟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签订了能源、环境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一项为期两年的培训、进修、技术援助和学术会议计划, 新加坡是积极参与者。
新加坡是英联邦成员国,它以新加坡科学理事会的形式加入英联邦科学委员会,并参与了英联邦科学委员会组织的亚太地区成员国间的度量衡技术和农村技术合作项目。新加坡与新西兰签订了工业、技术和科学合作协议书。
近年来,新加坡开展了与中国的科学技术合作,签订了高技术合作研究和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等合作协议,同时加强了两国科技人员互访交流。但合作深度、广度和效果尚不尽如意。
最近,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新加坡认识到现代国际经济竞争就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因而有选择有重点地建立了一批信息、自动化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机构,强化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几年前,又在国立新加坡大学附近建立了肯特岗科技园区以吸引国外高级技术人员前往工作。
由于研究力量有限,新加坡迫切希望与有关国家在生物技术、微电子学、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激光和微电子、光电子学、通讯技术等领域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