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懂得思想的机器
电脑的功能非常多样化,可以与人对奕,给数学疑难提出新证法、读出文字、翻译语文等;但是不管多么复杂多么精巧的电脑,始终不具备人的全部智能。
今天尽管科技发达,还制造不出能够学习语言的机器,而小孩子三几岁就会说话了。本世纪 70 年代,爱丁堡大学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才研制成会“辨认”如杯、碟等简单物件的电脑,而人要学会辨认这些东西实在太容易了。
专攻人工智能的科学家相信,人脑的奥秘终有一天会完全揭露出来,届时就可用电子技术仿造。
一项很难解决的困难是,电脑和人脑的构造根本不同。人脑是由神经元接连而成的庞大细胞网络,神经元总数在百亿到千亿之间,每个神经元约与1 万个别的神经元相连接,全部同时发挥作用。
电脑就不是这样,内含千千万万个别的逻辑电路,每一个只与另一电路连接,而且一个接一个发挥作用。电脑的信息循单一通道传达,不像人脑那样广泛周延。
电脑电路操作比神经元快很多,因此做某些耗时、繁复的工作比人脑优胜,数学运算就是一例。人脑的神经元虽缓慢一些,可是在辨认图形和学习方面优胜得多;学习时,可能须要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密度。
今天,欧、美、日许多科学家正在研制模仿人脑的电脑,这些电脑称为“神经网络”,基本元件是普通电脑的电子电路,然而连接方式不同,互相间有很多错综复杂的连系,颇像人脑里的神经元。
这些电脑不像普通电脑那样,必须输入一套指令作为操作程式,而是先输入课题以及电脑应该怎样回答的范例,或告知电脑它学得有多好,让它循序渐进地学习,就如教小孩子一样。
1981 年,伦敦帝国学院阿历山大教授设计了一个名叫“奇才”的神经网络,能够辨认人的笑脸,那是婴儿最先学会的事情之一。教电脑时先让它观察多张人脸的照片,有些在笑,有些不笑,然后展示电脑从未看过的人脸, 电脑就会在屏幕上或以打印机指出是不是笑脸。
80 年代,美国巴尔的摩约翰斯霍布金斯大学薛努沃斯基博士,制造出一个神经网络,能凭按键输入的字发出正确的英语读音。这座电脑学习发音完全如小孩子一样,从有错纠正到没错为止。
日本广播协会有一个神经网络,懂得辨认手写的日本字,不论字的大小、字体形状如何,准确度达 95%。
神经网络的研制仍在起步阶段,大多数科学家相信,若要电脑真正变成智能机器,这就是该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