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病毒的起源和危害

电脑病毒的产生,仅仅是近十几年的事情。提起它的起源,还与科幻小说有关。

1975 年,美国科普作家约翰·布鲁勒尔的《震荡波骑士》第一次描写了在信息社会中,计算机作为正义和邪恶敌对双方斗争的工具的故事。1977

年,另一位美国科普作家托马斯·雷恩在他轰动一时的小说中构思了一种神秘的、能够自我复制、从一台计算机传染流行到另一台计算机、控制了 7000 多台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最终导致了全世界的混乱和不安。科幻小说作家那些异想天开、不可思议的描述内容,给了那些思路活跃的计算机程序工作者以启示。

时隔几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学生费雷德科思做了一种试验,他想检验电脑的程序能否自我繁衍,并依附这一试验获得了成功。他以此为题撰写了博士论文。而弗雷德科恩也就成了电脑病毒的首创者。1983 年,美国正式公开了电脑病毒的存在。没有料到不到 10 年,它竟然成了世界上弓人关注的公害。

据美国斯坦福研究所的研究资料表明,计算机犯罪案件所造成的损失额每起约为 45 万美元,是常规犯罪指数的几十倍到几百倍。据统计,目前美国

因计算机犯罪而蒙受的损失累计 1 年已超出 100 亿美元,德国约 50 亿美元,

英国约 30 亿美元,法国为 100 亿法郎。

1992 年 3 月 6 日——意大利艺术大师米开朗琪罗生日到来之前,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用户颇感紧张,因为这一天,“米开朗琪罗”病毒,将在世界范围内发作。事后,据美国计算机病毒工业协会统计,各大洲均接到遭这种病毒袭击的报告,阿根廷有家报纸因这种病毒捣乱而少出了四版。不过由于各国采取积极防范措施,全世界大约只有 1 万台计算机遭其破坏。这种病毒被认为是危害性最大的计算机病毒之一,它是第一种专门为了彻底破坏计算机存储系统而设计的病毒。1991 年 4 月首次在荷兰发现它的存在,不到一年它就传遍了全世界。

在电脑病毒出现之后,许多对付它的“克星”也应运而生,如检毒软件、除毒软件、防毒软件等。但电脑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样,以各种不同的方法侵袭受害者,防不胜防。专家们认为,要预防计算机病毒,用户应使用抗计算机病毒软件,防止感染,不要随便交叉使用软盘,不要使用没有来源的软件,不要主动向别的计算机传送软件,还应保存一份软件的复制件。此外, 用户还应经常彻底检查计算机各系统,发现病毒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隔离、封存检测、消毒,以防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