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来客对地球的影响
前面说的地壳运动的力量基本上是来自地球内部,也就是地球本身的问题。但随着天体研究的不断进展,以及对地壳表面某些构造运动留下的痕迹
(特别是断裂系统及其周围的岩石、矿物特征)的深入观察与研究,有人认为,至少其中有一部分构造现象并不是地球内部的力量所能塑造,很有可能是天体运行时的偶然戏谑所致。
这个大胆的设想是 1982 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阿尔瓦勒兹父子俩人提出
的。他俩认为距今 6500 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曾有一颗直径达 8 公里的慧星以
每秒 70 公里的速度向地球袭来,撞击地球表面,发生大爆炸,使地面撞成一个几百公里直径的大坑,坑的周围产生环状和放射状的断裂系统,还留下富含铁镁质的岩石和矿物。他俩还计算出:当撞击发生时,地表扬起 1700 立方公里的碎石,黑云般的尘埃冲向天空,遮盖了阳光,空气的成分也顿时改变, 如此的“黑暗世界”经历数年之久。以致自然界的生态骤然失去平衡,地球上的大量动植物惨遭灭亡之灾。
当时,很多地质学家认为阿尔瓦勒兹父子的设想是学术上的邪说。不久后许多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地貌学等多种学科相继找到能够支持阿尔瓦勒兹父子假说的证据,于是相信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可是,紧接着严峻的问题提出来了——这个大爆炸的坑口究竟在哪里?有没有 6500 万年前的遗迹?于是学术界的这场争论开始了。
直到 1990 年地质学家终于在海地发现了大量天体撞击地球后而产生的
碎石堆积物,并且断定当时的慧星与地球撞击的地方就在这碎石堆的 1000 公里的范围之内。
不久,又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 1100 米厚的石灰岩层之下,找到了一个埋
藏着的直径达 180 公里的巨大而圆形的盆地,它的中心大概位于半岛北部的奇克休卢镇,并沿墨西哥湾扩展。
由此得到启发,以往在美国衣阿华州的梅森城也发现过一个直径 35 公里
的环形坑,人们确认它也是 6500 万年前天外来客的戏谑。
对此感兴趣的地质学家越来越多,他们回想起见过的环形坑为数并不少,而且也早已注意到了,只是对它们的成因解释并没有跟天体运行牵上关系。如今,将这些环形坑与盆地的成因归之于天外来客对地球的撞击,这新论点怎不令人惊喜?
现在让我们放开眼界,再看世界上其他地方还有没有这些环形坑或盆地构造。回答是肯定的。例如非洲的加纳境内,圆形轮廓的湖泊比较多,湖底并不平坦,湖盆向下呈锥形体,湖的中央部位水深,而四周水浅。就好像一只强有力的陀螺向地壳旋钻出来似的。科学家从目前遗存的湖泊面积估算, 认为当时从天而降的陨石(彗石落地烧毁以后也成为陨石)的直径不少于 3 公里。
又如前苏联的楚克奇湖,亦呈圆形,直径达 12 公里,中央水深达 170 米,而周边水浅,作锥形湖体。在湖的四周边缘上,分布着由于陨石落地爆炸以后产生的碎石片组成的岩石,从这些岩石埋藏的地层的地质年代推算, 应属于 350 万年前第三纪上新世时期的产物。科学家还计算出这块大陨石降落的速度,每秒可达 8~70 公里。
专家们搜集了全世界各地陨石湖或陨石坑的资料以后认为:目前已发现
了不下 100 个。
那么,就以这 100 多个湖坑而论,位于中国境内的到底有没有呢?近年来,随着对构造地质学的深入研究,有些青年地质学家敢于向传统的学术观点挑战,据吴思本的研究报道,从 1983 年以来,已经发现 4 处陨击坑。第一
个是多伦陨击坑,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与河北省交界处,其直径约 170 公里, 是世界上所罕见的大型陨击坑,坑内的原岩是花岗闪长班岩、安山岩和石灰岩等。内环范围内的地表主要为冲击熔岩,另有少量冲击角砾岩。从地层的上下关系判断,确定其冲击时间大约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的侏罗纪与白垩纪之间。
第二个是上河湾陨击坑,位于吉林省九台县,直径约 30 公里,从卫星照片上清楚地看到当地的环形水系,为沐石河及松花江畔的低地所围绕。坑内原岩为花岗岩、石灰岩、片岩及黑云母安山岩等,还有冲击角砾岩。
第三个是龙斗村陨击坑,位于广东省始兴县,真径 3 公里,是一座环形山,坑内为花岗岩、砂岩、粉砂岩,也有冲击熔岩及角砾岩。
第四个是内洞陨击坑,位于广东省新兴县,直径约为 6 公里,也是一座环形山,坑内的岩石有花岗岩、石灰岩、千枚岩等,还有冲击角砾岩,并有铱含量的异常。在山的周围,有环状与放射状的断裂系统。
还有一个最令人瞩目的例子就是有关太湖的成因,有人提出:这是巨大陨石降落地面时撞击的“陨击湖”,并不是以往所说的断层陷落或其他构造成因的“构造湖”。
位于江苏、浙江交界的太湖,素有“包孕吴越”之称,面积达 2 万平方公里。如果从人造卫星摄取的照片看,基本上是两个隆起、两个凹陷的环形地貌轮廓。中心洼地呈碟形,面积有 2500 平方公里。在湖的四周,围绕着一圈弧形的低丘与山地,好像对太湖进行围限。在这圈围限的山丘之外,又断断续续地分布着一圈低地与水泊,也作弧形的围圈。在这片低洼地的外围, 又有一层弧形的、由岩石组成的高地分布着。因而不由得发人深思:这两圈高、一圈低的多层环状围限地貌绕湖而转,怎样能用一般的断层与褶皱构造来解释呢?难道这是偶然产生的吗?如果在地质历史上的某个时期,有一颗巨大的天体降落到大气层内,发生燃烧,变成陨石,猛烈地撞击地面,形成陨击坑(即目前的湖泊所在地),其中心部位呈锥形体下陷,其四周部分, 则因地表发生振动,向周围作波状扩展,于是形成两圈高、一圈低的环状多层圈的地貌轮廓。
太湖陨击成因的假说提出以后,很快引起地质学家,特别是天文地质学家的浓厚兴趣,于是他们集中力量在太湖周围山地间寻找断裂系统的分布特点,甚至采集定向的石英岩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岩石微细的裂缝排列方向, 看它们是否符合“陨击”力量而破裂的规律。据目前初步研究的成果表明: 从大湖周围的断裂系统观察,具有旋扭构造的特点,于是猜测这颗巨大的陨石是从西南方向朝东北方向迅猛飞来着地。当其与地面撞击以后,仍有很大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量,以致在湖滨山地的岩石上留下旋扭断裂构造的痕迹。
由于有关太湖陨石撞击成因的说法尚在初步研究阶段,各种证据还需要继续搜寻,各种定量的资料尚需计算。所以,诸如这颗陨石到底有多大?什么时期掉下来的?都还没有找到答案。我国国土如此辽阔,地质历史也相当长久,难道可疑的陨石撞击而成的湖或坑,仅仅只有上述的四个及太湖吗?
从理论上讲,当然不只这几个,其他的又“潜伏”在哪里?这类十分引人兴趣的现代地质学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可以相信,今后这方面的成果会不断产生的。
按理说,陨石打击地球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而且在地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出现。推想,在地球诞生的初期,甚至在地壳形成的早期阶段, 空气还没有的时候,就像月球现在的环境,陨石撞击的机会肯定很多。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从天文望远镜里看月亮,见到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坑满布在月球表面,虽然早在 1610 年时,伽利略曾认为这些凹坑是陨击坑, 但以往很多学者仍把这些环形坑都解释为死火山口,现在则认为,除极少数是盾形火山口外,其中的大部分则应是陨石飞落到月球表面撞击而成的。像这类“陨击坑”,料想在地壳形成的早期阶段应该比后来更多(自从地球上有空气以后,天体降落时与空气摩擦而容易被烧毁。)现在,许多地质学家正在千方百计地去寻找早期“陨石坑”,已经发现一些,但毕竟由于时间过去太久,地球后来的改造作用又十分频繁而剧烈,所以,当时留存下来的“陨击坑”残体自然就难以寻觅了。
陨石撞击地球,使地球发生的变化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科学家曾作过计算,一个直径约为 1 公里的小天体,若以每秒 20 公里的速度降落地球,由
此而产生的能量要比一次 8 级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 5000 倍。况且在地球
历史的几十亿年中,也许比 1 公里更大的外来陨石恐怕不止几次。因为科学家还计算过,1 公里直径的小天体撞击地球后所产生的“陨击抗”直径约为20 公里,而地球上现已发现的“陨击坑”直径可达 241 公里,相当于上述的
20 倍。另外,科学家们从月球、火星以及其他天体上获得的观测资料表明,
那里有些“陨击坑”的规模可达 4 公里以上,因此,不能排斥地球上也有过类似的事件发生,只是难以寻觅而已。
到底陨击作用对地球产生哪些影响?就其作用的范围来说,不仅仅只是地球的表面,它会深及地球的内部,甚至触及地幔,并诱发其它的反应。如果巨大的天体撞击地球,其后果不是暂时的,有的会影响地球的一生。比如被撞击以后,有可能使地球的地轴改变位置,公转周期及其轨道、自转周期也都会改变,因而使内外力作用的强度分配也会变更。例如不同气候带上,外力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而气候的形成则与地球旋转轴的倾角有关,显然当倾角发生变化时,气候带也会发生改变。许多诸如风化、侵蚀等地球的外部营力将作重新调配,地球的外貌亦将随之变化。从地质历史看,气候带的改变是经常发生的,其中的成因能否与外星体撞击地球有关?还值得研究。陨石撞击地球,还会带来地外物质加入到地壳中来,影响该区的地球化
学状态。例如有人认为今天地球上各地区化学元素并非均匀分布的,特别巨大的金属成矿区的出现(诸如美国与加拿大交界处的萨德伯里一带丰富的铜镍矿床),是否与地球历史的早期有巨大的陨石降落于此,撞击猛烈,深达地幔,并加入“天外之物”有关?目前这些富集元素形成的矿床,是否是天体的残骸?
即使“天外之物”不是集中来到地球,每次的数量也不算大,但时间久长以后,其累积的份量也足以惊人,于是必然会影响到地球的质量变化,从而导致地球运转速度的改变,甚至对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也会有影响,地球获取太阳能也就有变化,于是地球上的风霜雨雪、生物的生长与繁殖也必然有所影响。
目前,天体地质学家都认为,陨石轰击地球的作用并不是任何时期都均匀地发生,而是具有阶段性的。对照地球历史上发生的造山运动,也是有阶段性的。两者是否吻合?很值得注意,有些似乎有这种吻合的可能性,新的循环学说甚至计算出,每隔 2600 万年左右,彗星就会发生一次倾泻性的冲
击。照这样推算,估计 1300 万年以后,地球上的居民将会遇到巨大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