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小史

甲骨文是我国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也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汉字,因为甲骨文的记载,大半是占卜的事情,所以学者们称它为“甲骨卜辞”或称“龟甲文字”。因为它出土于现在河南安阳市西北的小屯村—

—殷都城旧址,所以又称“殷虚卜辞”(虚即墟字)或“殷虚书契。”

甲骨文埋藏于地下达 3000 年之久,直到 1899 年(清光绪 25 年)才被学者们发现。最初发现甲骨上面有文字的是山东福山人士懿荣。他是一位金石收藏家,初得千片。不久,他死后,甲骨为丹徒刘铁云所得。刘又托人奔走购买,所集很多。上虞罗振玉在刘处看到甲骨文字,惊为奇货。1903 年(光绪 29 年),刘铁云择龟甲中字迹完好者千余片拓印为书,名《铁云藏龟》, 凡六册,这便是我国甲骨文字印行之始。

不久,朴学大师瑞安孙诒让得识,在 1904 年写成《契文选例》二卷,这便是我国学者用甲骨文考证古文字之始。

到 1906 年罗振玉继而开始搜购甲骨,并派人专至安阳采掘,共得甲骨达

3 万余片,为历来收藏家所不及。他先后编印《殷虚书契》八卷、《殷虚书契菁华》一卷、《殷虚书契后编》二卷、《殷虚书契续编》六卷。它给历史学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学术界的贡献极大。

但是由国家正式有组织、有计划,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发掘,还是从 1928

年开始的。从 1928 年到 1934 年,陆续进行了 9 次发掘,并发掘龟甲、兽骨

6513 片,择出 3866 片,编为《殷虚文字甲编》。后 1934 年到 1937 年又组

织了 6 次发掘,共发现龟、骨 18405 片,编为《殷虚文字乙编》,从此我国

研究甲骨文字的材料更加丰富而完整。时至 1955 年又由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成《殷虚文字缀合》,将断碎了的甲骨,联结起来,从而补充了许多资料。近年来由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组织人力,编出《甲骨文合集》陆续出版,洋洋大观,集我国甲骨文字之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