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斯的旋律——欧美诗歌史话

古代诗歌概述

诗、和历史一样古老,又和青春一样年轻。诗随着人类的文明史一同萌芽、生长,是在各民族开放出最初的文明之花。诗是最富民族性的文学形式, 它比小说、散文产生的更早,也更直接地抒发人类的情感。

在古代希腊,诗歌不仅是一种表达手段,也是交流、纪念和教育的手段。早在公元前九世纪,人们认为游吟诗人对人和神的本质具有超乎寻常的洞察力;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人们通常把有才华的诗人看作是同哲学家和政治家同等地位的人。希腊化时期以前的希诗歌史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以一种主要诗歌体裁为特征,这些阶段较为明显地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本质特点:公元前九世纪和八世纪的主要诗歌形式是史诗,是对封建贵族社会的价值体现;公元前六世纪和五世纪是抒情诗,表现了一个变化着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传统的价值受到怀疑,而个人主义却得到鼓励;公元前五世纪是戏剧诗,表现的则是希腊城帮制的稳固和民主的重要性以及由于新开放的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思想冲突。

现有的最古老的希腊文学作品是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伊利亚特》描述特洛亚战争;《奥德赛》适希腊英雄奥德修斯于特洛亚战后回家的故事。它们都是口头创作而流传下来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英雄史诗, 在艺术上具有完整性,显示了高超的文体技巧和非凡的诗的敏感性。那时候, 史诗作为一种宫廷的消遣文体,是供那些记忆力很强的人背诵用的,因此, 创作技巧基本上是口头的,并且具有不断重复惯用语的特征,其标准格律是六音步扬抑抑格。由于史诗创作是为了在贵族听众面前背诵,并且体现了许多封建社会的价值观,所以荷马诗在整个古希腊历史中被当作道德和宗教劝谕的最丰富的源泉。现存的许多英雄史诗片断也是模仿荷马的史诗写成的, 但显然没有任何比得上荷马的艺术才能。

荷马史诗之后,希腊出现了赫西俄德的教谕诗《农作与日子》(约公元前八世纪)。它面向的听众是农民,而不是贵族,涉及的题材是小农夫的道德及信仰。诗中叙述人类生活的艰苦,提到人类的金时代、银时代、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铁时代。全诗谴责贵族的骄横、歌颂辛勤劳动的农民,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首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平易简洁。

抒情诗,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很显然是滥觞于公元前七世纪。抒情诗来源于民歌,分为双管歌(或称哀歌)、琴歌和讽刺诗。双管歌的题材多样, 有军事政治的、道德教训的和爱情的,大都用双管伴唱。琴歌分开独唱琴歌和合唱歌,以竖琴伴唱。讽刺诗用抑扬格诗体写成,可以用双管或竖琴伴唱。双管歌体比较安静柔和,讽刺诗比较活泼、激昂、锋利。双管歌中最著名的是提耳泰俄斯(公元前七世纪末)为斯巴达人写的战歌,雅典立法家梭伦(公元前 639?—559?)为自己的政策辩护而写的政治诗,以及西摩尼得斯(公元前 556?—468?)为温泉关之战(公元前 480)中殉国的三百名斯巴达健儿所写的墓志铭。讽刺诗用于讽刺或诅咒,最著名的作者是阿耳喀罗科斯(公元前 714?—676?),他的讽刺尖锐有力。

独唱琴歌最著名的作者当推女抒情诗人萨福(公元前 612?—?),她是列斯波斯岛的贵族,在那里组织了一所音乐学校,写情歌和婚歌,与女弟

子和唱。她写过十卷诗,只传下两首完整的诗和一些残句。她用简洁自然的诗句道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理变化,反映希腊奴隶主贵族的生活情趣。萨福死后,她的声名传遍了全希腊,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她受到西欧历代具有贵族倾向的诗人的推崇。琴歌的另一个著名作者是阿那克瑞翁(公元前 550?—465?),他写了五卷诗,歌颂醇酒和爱情,其中有独唱琴歌、双管歌和讽刺诗,只传下一些短诗和残句。他的诗体,被称为“阿那克瑞翁体”,颇为后人所模拟。

合唱歌的职业歌手当首推品达(公元前 522?—442)。当时,希腊盛行体育竞技,竞技活动又和敬神的节日结合在一起,品达在诗中歌颂奥林匹克运动地及其他希腊运动会上的竞技胜利者和他们的城帮。他写了十七卷诗, 只传下四卷,其中为歌颂运动会胜利者而作的《伊皮尼西亚》最为完整。伊皮尼西亚颂歌体是一种难以驾驭的体裁,然而天才的品达运用的得心应手。他的诗歌尽管在形式上极为刻板,却仍然能表现极为浓烈的情感。他与其他希腊诗人不同,他注重于感性而不是理性。他表达思想主要借助于意象或神秘的联想,而不是借助于逻辑结构。所以他的合唱歌总是以一连串眩目的意象和神话暗示取胜。他的合唱歌对后世欧洲文学有很大的影响,在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期被认为是“崇高的颂歌”的典范。

罗马诗歌是罗马文学的最伟大的成就。作为欧洲古代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罗马帝国,其文学虽根源于希腊文学,但也有它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艺术成就。一般认为,罗马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从公元前三世纪起, 是罗马诗歌的萌芽时期;公元前一世纪,是罗马共和国的繁荣时期,诗歌也开始走向繁荣;共和国晚期和所谓的“奥古斯都”时期,史称“黄金时代”, 也是罗马诗歌的极盛时期;帝国初期,即公元一至二世纪,史称“白银时代”, 罗马诗歌开始走向衰落。

罗马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是在劳动和举行宗教仪式时唱的诗歌。第一位罗马诗人李维乌斯·安德罗尼库斯(公元前 280?—204)是获释的希腊奴隶。他首次将荷马史诗《奥德赛》译成拉丁文的诗体形式,译本后来成为奥古斯都时代学校的主要参考书。他又是一位抒情诗人,曾受国家委托写作对朱诺神的赞歌,由少女合唱队在宗教的行列进行时演唱,但这些赞歌在艺术上没有多大价值。此外,是安德罗尼库斯最早将希腊的戏剧改编并介绍到罗马, 使希腊诗体适合于拉丁人的语言。

克温图斯·恩尼乌斯(前 239—169)是继安德罗尼库斯之后出现了又一位多才多艺的诗人。他也改编过一些希腊戏剧,但他的伟大诗篇是以史诗体写成的《编年纪》。此外,他还擅长“杂体诗”。所谓“杂体诗”本义是盛满各种果品的盘子,转义为“杂拌儿”,可以指故事诗、寓言诗、短嘲诗、哲理诗等。然而,最富有代表性的“杂体诗”诗人当推盖乌斯·路奇里乌斯

(前 180—102)。他的杂体诗具有强烈的讽刺色彩,他用人民日常使用的语言,毫不留情地揭发统治阶级的腐朽。相传他写过三十卷讽刺诗,还写了一部一百五十卷的《美尼蒲斯杂体诗》,继承和发扬了公元前三世纪西西里的希腊诗人美尼蒲斯的讽刺风格。

共和国时期在文学史上常被称为“西塞罗时期”,因为西塞罗(前 106

—43)把散文写作和古代的雄辩术推到了高峰。然而,由于西塞罗的五十八篇演说辞词汇丰富,讲究句法,经常引用诗歌,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对罗马诗歌的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著名诗人主要有卢克莱修(前 99?—前 55)和卡图卢斯(前84?—前 54)。卢克莱修生于共和国末年,是一位有独特见解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朝气蓬勃、叱咤世界的大胆诗人”(马克思语)。公元四世纪基督教作家基洛尼姆斯说他因饮丹药而发狂,在发病间隙中作诗,后自杀。史家对这一说法一般持怀疑态度,可能是基督教作家对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恶意中伤。他留给后世的唯一诗作是哲理长诗《物性论》,全诗共六卷,采用六音步诗行写成,是古希腊罗马流传至今的唯一完整而系统的哲学长诗,主要阐述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旁及自然界的种种现象和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叙述在描写公元前 430 年雅典大瘟疫时中断,作者临死前未及对全书润色加工,死后由西塞罗整理定稿。全诗真诚坦率,热情澎湃, 洋溢着乐观主义的情调。诗中训诫循循善诱,说理深入浅出,富有说服力, 虽说是一部哲理诗,却风格崇高,充满着诗情画意。

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出现的一群年轻诗人开始运用各种希腊抒情诗的音节,从而对拉丁诗体语言进行了改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卡图卢斯。他六岁开始写诗,诗集在他死后才由别人汇编而成。诗集共收诗 116 首,第 1 至 64

首用各种希腊抒情诗格律写成,第 65 至 116 首用哀歌体写成。内容主要歌颂友谊和爱情。可能由于诗人青年时期就来到罗马,爱上了罗马贵妇克洛狄亚, 所以他的诗以描写对克洛狄亚(诗中化名为勒斯比亚,也许是为了纪念希腊女诗人萨福)的爱情的诗最为出色。诗中语言简练,真切地再现了诗人在爱情生活中的各种感受和遭到弃绝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在一首著名的抒情诗中,他写道:“我又恨又爱。你也许要问为什么我这样做呢?我不知道, 但是我感到我是这样并且十分痛苦。”有人说:“全部人类生活都在这两行诗里了。”卡图卢斯的诗歌创作在罗马抒情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衰歌体抒情诗实际上为罗马这种体裁的诗歌奠定了基础。他的诗对文艺复兴和以后的欧洲抒情诗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奥古斯都时期(公元前 27 至公元 14)是古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 诗歌发展达到高潮。

公元前 44 年凯撒遇刺,屋大维取得政权,于公元前 27 年获得“奥古斯都”称号(即神圣、崇高之意)。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在共和的外衣下实行军事独裁,以实现向帝制的过度,但他十分重视文学创作的社会作用,竭力把它纳入政治轨道,作为左右社会舆论的工具,为巩固新政权服务。他通过亲信墨克那斯以优厚的待遇把当时最杰出的作家吸引到他的周围,组成文学团体,为奥古斯都歌功颂德,于是出现了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罗马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罗马诗人承袭了希腊古典诗歌形式,要求语言优美,格律严谨,在史诗和抒情诗方面都获得巨大成就。

这一时期,出现了三位最伟大的罗马诗人维吉尔(前 70—前 19)、贺拉斯(前 65—前 8)、奥维德(前 50?—前 15?)。

维吉尔生于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农村,但家境比较富裕。幼时在农村的生活使他亲身体验到当时乡间兵荒马乱中人民的痛苦,阿尔卑斯山优美的自然景色又陶冶了诗人的性格。同时,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初学修辞、哲学; 后来把毕生精力和热情献给了诗歌,成为奥古斯都最尊重的诗人。

他一生写了三部作品:《牧歌》(约成于公元前 42—37)、《农事诗》

(约成于公元前 37—30)和《伊尼德》(约成于公元前 30—19)。

《牧歌》是在希腊田园诗影响下写成的。它由十首短歌组成,采用牧羊

人对歌或独歌的形式。十首诗中有爱情诗、衰歌、哲理诗、酬友诗,他也有一部分描写农村凋敝的现实,反映了小土地所有者厌恶内战、对大奴隶主消极抗议的情绪。如《牧歌》中的第一歌,歌颂黄金时代的重新到来,庆祝罪恶与恐怖的结束,因为元首屋大维使他重新获得了内战时被没收去的田产。但诗人在诗中又流露出一种独特的感伤情调,怀疑眼前的太平盛世不能久长。

《农事诗》四卷,每卷五百余行,全诗共两千一百八十八行,用了七年时间才写成。这首长诗属于赫西奥德的教谕诗的类型,而且形式类似于《工作与时日》。长诗第一卷谈种庄稼、第二卷写种葡萄与橄榄树,第三卷写牧牛马,第四卷谈养蜂。显然,这首诗的创作是配合时政,为屋大维吸引农民回到农村,振兴被内战破坏的农业。但这部作品的风格特点在于诗人对大自然种种现象的敏感,并赋予生产劳动以诗意,歌颂了意大利丰饶的自然资源, 表现了奴隶主阶层的爱国情感和独立小农的生活情趣。

史诗《伊尼德》十二卷,近万行,写于诗人一生最后十一年。全诗分两部分,前六卷模仿《奥德赛》写特洛伊王子伊尼斯在特洛伊灭亡后的逃亡生活,他到处漂泊,历尽艰辛,最后在神巫的带领下游历地府,见到亡父的魂灵,亡父向他预示了罗马未来的命运。后六卷模仿《伊利亚特》,描写伊尼斯在意大利同异族作斗争的故事。

这部史诗的主题是谈帝国的命运。创作的目的是歌颂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和奥古斯都的“神圣”统治。与此同时,诗人也表达了罗马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宣扬了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超出了城帮和部落界限的爱国主义。

史诗主人公具有虔诚、勇敢、克制、大度、公正不苟、仁爱等一个理想的政治领袖应该具备的品德。与荷马史诗相比,我们可以看出伊尼斯和俄底修斯同是流浪汉,但他负有重大使命,是神的意志的执行者。同样是大将, 伊尼斯又不象阿喀琉斯那样,为了争夺一个女俘的私事而放弃责任,却是克制了个人的感情,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因而,欧洲文学中所谓责任与爱情冲突的主题便滥觞于《伊尼德》。

《伊尼德》是罗马诗歌在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史诗的风格特点不象荷马史诗样活泼明快,而是严肃、哀婉、朦胧的。诗中没有人民口头文学的特点, 是欧洲“文人史诗”的开端。诗人常用幻景、梦境、预言、暗示、讽谕等手法。比喻往往采用大自然中的现象,切合人物性格或情节。同时,史诗故事性强、音律严谨、语言简炼,人物的心理刻画维妙维肖,使古代史诗在人物、结构、格律等方面进一步获得了定型,对文艺复兴时代和古典主义文学都具有极大的影响。维吉尔被公认为最有才华的古典诗人之一。

贺拉斯是奥古斯都时期最主要的讽刺诗人、抒情诗人和文艺批评家。他生于意大利南部的韦努西亚。其父是获释奴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先后在罗马和雅典求学深造,学习文学和哲学。内战时期,他参加过共和派军队;共和派失势后,他和元首统治妥协,受到墨克那斯的庇护。公元前 33 年墨克那斯赠给贺拉斯一座庄园。从此,他养尊处优、知足常乐,信奉中庸之道,成了奥古斯都宫廷诗人。

贺拉斯的作品有:《讽刺诗集》二卷,《长短句集》、《歌集》四卷,

《世纪之歌》、《书札》二卷。其中《讽刺诗集》十八首和《长短句集》十七首是诗人早期作品,而使诗人享有盛名的是他后期的《歌集》百余首和《书

札》二十三首。《歌集》主要是抒情诗,其中一部分被称为“罗马颂歌”, 宣扬纯朴、坚毅、正直、尚武、虔诚的优秀品格,为奥古斯都歌功颂德;而另一部则宣扬适度享乐的主题。诗人既怕贫困,又反对饕餮;既主张依附权门,又提倡洁身自好。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在于保持内心宁静,对灾难和死亡无动于衷,及时而又适度地享受人生之乐。

《书札》两卷,采用六音步扬抑抑格诗体写成,其中第二卷第三封给皮索父子的信又称为《诗艺》,是诗人长期创作的经验之谈,体现了诗人以及当时流行的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思想。诗人接受了传统的艺本摹仿自然的观点,强调诗人要到生活中寻找题材。重视作品的内容,但更强调形式完美。他的观点多为欧洲古典主义家所继承。

奥维德是奥古斯都时期第三位最伟大的诗人。他出生于富裕的骑士家庭,青年时期受过良好教育,学习演说修辞,先后到过雅典、罗马深造,二十岁左右开始写诗,过了三十多年自由自在的生活。五十多岁时,即公元 8 年,他突然被奥古斯都流放到黑海边的托米城(今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 最后客死异乡。

奥维德的诗在题材和技巧上受亚历山大亚风格的影响。一般认为,他的创作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恋歌》、《爱的艺术》等诗作,内容轻佻,风格纤巧,语言优美,反映了罗马奴隶主贵族和富有阶层糜烂淫逸的生活现实,中期的神话诗包括《变形记》和《罗马岁时记》,前者是古希腊神话和英雄传说的汇编,后者记载了罗马的宗教节日、历史事件和风俗传说。晚期即流放时期的诗有《哀怨集》和《黑海书简》等书信体诗集,描写流放之苦,衰求释放。

奥维德的代表作是长诗《变形记》,全诗十五卷,取材于古希腊罗马神话,根据古希腊哲学家华达歌拉斯的“灵魂轮回”理论,用变形,即人由于某种原因被变成动物、植物、星星、石头等这一线索贯穿全书,共包括大小故事二百五十多个(其中以爱情故事为主)。全部故事从天地创造一直写到当代罗马。作者最后把凯撒化为天上的星辰,以歌颂帝国。书中著名的故事有日神之子法厄同的故事,阿刺克涅变蜘蛛的故事,金羊毛的故事等。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根据神话传说的某些外表联系,把它们串连起来。为了使情节生动,作者采用了不同的叔述手法,如故事中套故事、人物轮流故事、对话、描写器物上的故事画、写完一个故事又写一个性质相反的故事等等。这样,《变形记》成了一部极富戏剧性的作品。诗人时而着力渲染故事的悲剧性,塑造伟大的英雄形象;时而风趣地描写故事的喜剧性,勾勒滑稽可笑的神的形象。

奥维德的在当时非常流行,许多作品家喻户晓,中世纪时仍然受到欢迎。从文艺复兴开始。他的《变形记》向欧洲人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古代神话世界, 受到特别的推崇,成为许多作家、艺术家剧作的源泉。但丁、莎士比亚、歌德的诗也深受奥维德的影响。

帝国前期文学(公元一世纪至二世纪)是古罗马文学的“白银时代”。对这一时代的诗歌影响最深的,一是维吉尔的伟大史诗,二是宣扬禁欲主义的斯多葛派哲学。这一时期没有出现过黄金时期那样伟大的诗人,早期的两位较重要的诗人是帕西乌斯(公元 34—36)和鲁甘(公元 39—65)。前者属斯多葛派诗人,留下六卷讽刺诗,时而嬉笑怒骂,时而谈论哲理;后者算不上伟大诗人,却是个伟大的修辞学家,其代表诗作是史诗《法萨利亚》,描

述恺撒与庞培之间的斗争,对法国古典主义作家高乃依等人发生过影响。 史诗在这一时期曾一度繁荣,且大都取材于希腊神话。弗拉库斯描写过

跟随伊阿宋的阿耳戈船队的英雄们远航科尔喀斯寻取金羊毛的故事。宫廷诗人斯泰提乌斯(45?—96?)的《忒拜之围》描写俄狄浦斯王的两个儿子争夺忒拜王位的故事,富于戏剧性和悲剧色彩。《阿喀琉斯纪》描写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早年生活和参加特洛伊远征的故事,未成完壁,诗人就去逝了。伊泰利科斯(公元 25—101)的鸿篇巨制《布匿战争》是拉丁文学中最长的史诗,共十七卷,一千二百行,描写第二次布匿战争,带有希腊的古典风格, 富于强烈的戏剧性。

寓言诗也是这一时期的一种重要体裁。诗人菲德鲁斯(前 15—公元 50) 的《寓言集》五卷,用诗体模仿伊索的动物寓言,对当时罗马社会的黑暗和政治的腐朽进行含沙射影的讽刺。

此外,讽刺诗在白银时期也颇为流行。较为著名的讽刺诗人有马尔提阿利斯(公元 40?—104?)和尤维那利斯(公元 60?—127)。前者,通称马希尔,有《碑铭体诗集》十二卷,一千五百余首,大都是讽刺短诗。其内容揭露了当时罗马社会种种荒诞的现象和弊端,勾勒了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物形象。诗中还表现出诗人对困苦中的“小人物”的深切同情。后者共留下五卷诗集,其中有十六首史诗体讽刺诗。他中年以后才开始写诗。他认为当时朝政腐败,道德堕落,不能不作诗加以针砭。他在一首诗中写道:“即使没有天才,愤怒也可产生诗句。”这句诗已成为一句名言。马克思曾将这句诗改写成“愤怒出诗人”,用以歌颂革命诗人的战斗激情。但由于当时皇帝专制, 没有言论自由,诗人只能借古喻今。尽管如此,诗风严峻而尖锐,讽刺辛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