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印花税法

我希望本国拥有的对殖民地的最高权力能够以最有力的语言予以维护,并使之延伸到立法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控制他们的贸易,限制他们的制造业,并且行使任何权力, 但就是不可以未经他们的同意就从他们口袋里拿钱。

威廉·皮特

当牛顿时代尚未终结而爱迪生时代还很遥远的时候,身处美洲的富兰克林不可能及时详细地知道母国所发生的事情。他煞费苦心研究的电学的实用范围还很狭小,有关远距离电讯传递等重大课题尚未提上科学家们的研究日程。他只能依靠随风漂泊的帆船和奋蹄疾奔的马匹来获取信息,而那些迟到的邮件和报刊则往往使新闻变成了故事;若再迟,甚至会成为历史。

七年战争结束后,身处费城的富兰克林目睹了北美动荡不安的局势:持续不断的骚乱,庞蒂亚克战争,捉襟见肘的财政,以及宾夕法尼亚冥顽不化的业主与议会间的激烈斗争等等,都使他深感忧虑。但他认为这些都是殖民地自身的问题,是因地方政府治理不善和英国政府用人不当所造成的,如果年轻有力的乔治三世了解了事实真相,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肯定会采取措施给以妥善处理的。但当他接近了帝国统治的权力中枢,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国王的近臣和内阁时.他才逐渐发现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幼稚了。他原打算几个月就完成的事情竟被拖了 10 年之久仍无着落。不过到那时,形势的发展己使他完全放弃了任何和平解决殖民地危机的希望。

长达一个月的航行和阴冷潮湿的冬季使富兰克林一到伦敦就患上了重感冒,头剧烈地疼痛,咳嗽不止,直到来年的 1 月份才逐渐痊愈。又回到了吏蒂文森太太那舒适温馨的家,又处在亲朋好友们的友谊和关照之中,但富兰克林此时已无暇去细细地品味这里高度发展的物质文明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了。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他必须全力以赴地去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 为殖民地人民的命运和利益而奋力抗争。因此,此次英国之行富兰克林更多地是在扮演一个反抗暴政和殖民压迫的自由斗士的角色,虽然他从来都没有失去儒雅谦和的绅士风度。

富兰克林的到来受到了英国友人们的热烈欢迎,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赞同他代表殖民地议会进行请愿活动。他的同事理查德·杰克逊(自富兰克林返美后他一直作为使节留守英国,此时已成为英国下院议员)认为宾夕法尼亚议会的行为是不合时宜的,因为根据他的分析,业主统治宾夕法尼亚的时日不会太长久了,英王将来会从业主手中把它赎买回来,对它实行与其他殖民地同样形式的管理。所以他主张与其立即解决这一问题,不如暂时将它搁置起来,静待其自然发生变化。富兰克林对于杰克逊的主张嗤之以鼻,仍然坚持执行宾夕法尼亚议会的决议,立即向内阁递交了请愿书,争取事情能得到及早解决。但请愿书递送后如同泥牛入海,杳无音讯,直到 1765 年底内阁才给了一个闪烁其辞的法律性的答复:国王无权在业主与人民之间插手。显而易见,这一答复是令人失望的,也不能自圆其说。因为当年富兰克林第一次状告总督时,枢密大臣格兰维尔曾大言不惭地当面向他宣称“在立法机构中国王是殖民地的立法人,英王陛下的训令传达到那里,即成为那块土地上的法律”。如今他们又出尔反尔,说国王无此权力,这显然是一种偏袒业主的敷衍行为。对此富兰克林当然不会等闲视之,他四处游说,力争有一个圆

满的结局。

就在富兰克林为宾夕法尼亚改制问题而出使英国的前后,北美的情况急转直下——英国与其北美殖民地之间爆发了一系列剧烈的冲突,富兰克林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其中。正是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伟大革命。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

从 17 世纪初叶英国在詹姆斯敦建立第一个永久性的居民点起,英国先后

在北美洲建立起 13 个殖民地。从那时起,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漂洋过海来到

这块新大陆,在这里共同劳动、生息、繁衍。经过 100 多年的辛勤耕耘,大片荒无人烟的处女地被开垦出来了,北美各地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北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部的种植园农业经济蒸蒸日上,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随着生产贸易的发展和交通邮政事业的进步,原来彼此隔绝的各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了,费城、波士顿和纽约等大城市相继出现,成了北美的政治经济中心,统一的北美民族市场已经形成。与此同时,北美的文化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等“殖民地际”大学纷纷建立。在此基础上,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了。

由于北美殖民地 2/3 的人口来自英伦三岛,因此,北美人始终对英国怀有一种天然的依恋之情,但是,英国政府对此却从未给予过应有的关注和珍惜。他们认为,建立殖民地的唯一目的是 187 索取而不是给予,殖民地是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它应该为宗主国源源不断地奉献上它所有的财富和忠诚,而决不能有丝毫的讨价还价和抱怨的情绪。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英国政府总是千方百计阻碍北美经济的正常发展,采取一系列措施,禁止北美与别国直接通商,严格限制在北美发展工业,以保证英国商品在北美市场的倾销。久而久之,在对母国依恋的情感下面,一股分离主义情绪的暗流在北美悄然滋生起来。但是,在 1763 年以前,由于英国要利用北美殖民地打击法国在北美的势力,并没有严格执行上述限制性措施,因此,北美殖民地的经济仍保持着一定程度的繁荣,它与宗主国之间还维系着比较稳定的领属关系。

但在 1763 年,情况发生了突变。英法战争结束了,英国在殖民争霸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于是它便腾出手来,开始执行严厉限制殖民地经济的政策,大肆对北美进行压迫和榨取。

1763 年,英国加强了制裁北美走私业的措施,派出大量军舰到北美海岸游大,稽查走私,从而使北美的对外贸易受到沉重打击,沿海港口城市的经济迅速陷于萧条。同时,英国政府还颁布法令,禁止殖民地居民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移民,以保护英国毛皮商人的利益,这一措施的实施使希望到西部去谋求发展的广大农民,种植园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英国当局似乎仍嫌不足,1764 年以后又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税法,例如, 1764 年的《糖税法》和 1765 年的《印花税法》等等,强行向北美人民征收重税,巧取豪夺,以满足英国国内的需要。在这些苛捐杂税中要数《印花税法》对北美人民的打击最为沉重。

1765 年 3 月 22 日,《印花税法》在英国议会获得通过,经由国王签署

颁布,于同年 11 月生效。该税法规定,殖民地上所有的印刷品,包括商业执照、契约、法律文书、报纸、历书、扑克牌和借款单据等,都必须在缴纳税

金(必须是硬币)后帖上“税资付讫”的印花,否则予以重罚。这是有史以来英国对殖民地进行的范围最为广泛的一次横征暴敛,不仅给北美人民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因此引起了空前剧烈的反抗。

在《印花税法》尚在拟议中时,富兰克林就对它持坚决反对态度,他不仅认为这项税收对于北美人民来说是过于沉重了,而且担心这一法令的实施会危及北美的新闻出版和文化教育事业,从而侵犯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但出于诸多方面的考虑,富兰克林最初是从法律的角度公开反对《印花税法》的。1765 年 2 月,内阁组织了一次有各殖民地代理人参加的会议,富兰克林在会上向当局严正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北美人民是愿意为防务等事情出钱的,但向他们征税必须首先取得他们的同意,即由他们的代表在自己的议会里决定他们需要付出的款项,就像以前所做的那样。否则,印花税就是一个不能代表他们的立法机关强加给他们的税,这显然不符合法律程序,说得严重些是对北美人民权利的侵犯。但是,目光短浅的统治者眼下只是想尽快弄到钱,对殖民地代理人的呼声置若罔闻。现任首相格伦维尔以不容商榷的口吻告诉他们:鉴于战争期间各殖民地议会对承担战争费用持消极态度,

《印花税法》必须由英国议会批准后实施,并警告北美人不要指望通过“骚乱”从政府这里得到让步。

首相先生傲慢不恭的态度不仅深深地激怒了富兰克林,也引起了英国议会中某些开明人士的不满。法案在下院付诸讨论时,议员杰克逊对该法案的可行性提出了质疑,而艾萨克·巴里则站了出来,为北美人民进行了激烈的辩护,他用一种发聋振聩的雄辩声音说道:“他们在你们的关怀下迁移,不, 是你们的压迫驱使他们移居美洲的,他们逃离你们的暴政来到这个尚未开垦的荒凉之地。他们在你们的恩惠下生息繁荣!不,他们是在你们的不闻不问之中成长发展的。他们受到了你们的武力保护!不,是他们高举起臂膀保护了你们;在艰苦卓绝的保卫祖国的战斗中,他们英勇无畏,百折不挠,这个国度的边疆浸透了鲜血,而它的内地却不得不把仅有的积蓄送给你们作为酬报。”在这个义正辞严的演说中,巴里先生热情洋溢地赞颂了在自由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北美人民,把他们称作“自由之子”。正是这个响亮的名字后来激励了成千上万个北美人士为民族独立的神圣事业而英勇战斗。从内心来说,富兰克林是十分厌恶并坚决抵制《印花税法》的,但事情的发展使他清楚地看到,要想阻止《印花说法》的出台已经毫无可能了,所以他认为,与其侈谈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不如切切实实地做几件能对该法案造成的恶果起消弥作用的实事。因此他在这一时期向当局提出了几项缓解危机的措施,并努力促使当局采纳,其中包括废除禁止在殖民地发行纸币的法令和由各殖民地指派当地居民担任征税官,这后一项措施很快就得到了格伦维尔的认可,这也是这位首相大人对殖民地采取的一种和解性措施。于是,富兰克林郑重地向内阁推荐了他的老朋友、深子众望的约翰·休斯先生出任宾夕法尼亚的征税官。这一推荐得到了内阁的批准。英国 1763 年以来所采取的各项强制性法令加强了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和掠夺,极大地影响了北美民族经济的正常发展,使各个阶层人士都受到了严重损害,从而更加深了北美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而《印花税法》的出台则大大加宽了这一裂痕,使民族矛盾骤然激化,由此导致了反英运动的大规模爆发,而这一运动首先是以反《印花税法》为中心展开的。北美各界人士纷纷集会,他们认为《印花说

法》不仅损害了北美人民的经济利益,也严重侵犯了北美人民的权利和尊严, 英国国会不与殖民地协商就强行征税是一种暴政,因此他们提出了“要自由, 不要印花税”的战斗口号,对《印花说法》等强制性法令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在反英运动中,北美涌现出了许多反英秘密组织,如自由之子社、通讯委员会等等,在动员和组织运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自由之子社的大力推动下,1765 年 10 月,九个殖民地的代表在纽约召开了反印花税法大会,会上宣布:英国国会中没有北美的代表,北美人民没有向英国纳税的义务。会议以后,一个响亮的口号响遍了北美大地——“无代表即不纳税”, 这本是英国人在反对专制统治的斗争中提出的政治口号,现在为北美革命人民所利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北美的下层群众还采取革命暴力的手段来反对英国的暴政。他们捣毁税务局,击沉税务缉查艇,将税吏从家中拖出来,浑身涂满柏油,粘上羽毛,游街示众。许多明智的征税官(如宾夕法尼亚的休斯和康涅狄格的英格索尔)纷纷主动宣布:辞去这一“可耻的”职务。

激烈的革命风暴甚至波及到了富兰克林家人的身上。如上所述,富兰克林是坚决反对印花税法的,但由于关山阻隔,通讯不便,北美人不可能及时全面地了解他在英国的所作所为,只能偶尔得到一些支离破碎的信息。而他的政敌们则乘机大造舆论,编出了“富兰克林向格伦维尔建议征收印花税和推荐证税官,并因此而受到了重用”之类的谎言,并煽动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对富兰克林的亲友进行人身攻击,就连富兰克林刚刚竣工的新居前也出现了抗议者的身影,甚至有传言说要放火烧掉富兰克林的家。威廉夫妇闻讯匆忙赶来,要接走全家人暂避风头。但德伯拉只同意萨拉跟哥哥走,自己坚决拒绝搬出寓所。她坚信,丈夫是绝对做不出任何有辱使命的缺德事来的,谎言早晚会不攻自破,她将在这幢新居里等候丈夫光荣归来。况且她还相信:丈夫在费城的朋友要比敌人多得多。无奈之余,威廉只好请舅舅和表兄前来陪伴母亲,并为他们配备了自卫的武器。为了不使丈夫分心担忧,德伯拉在给富兰克林的信中轻描淡写地谈到了最近发生的事情,并以一种开玩笑的口气写道:“我们把一个房间改装成弹药库,还尽可能在楼上做好了防御准备。”殖民地个别人对待富兰克林家人的过激行为使他感到痛心疾首,但他并

没有因此而改变为维护北美人民权利和尊严而斗争的决心。但是,富兰克林是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不喜欢哗众取宠,用浮夸的方式捞取个人的政治资本,而希望通过切实可行的步骤最终达到废除《印花税法》的目的。为此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 191 工作。首先,他积极地与英国政界那些反对《印花税法》的政治家们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力图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结成一个反对《印花税法》的政治同盟。富兰克林频繁地进行社交活动,向政治家们宣传《印花税法》在法律上存在的漏洞,它给英国和北美在经济上带来的损害和政治上造成的巨大麻烦。他还充分地利用自己的生花妙笔,不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和评论,详细分析了《印花税法》对大英帝国及其殖民地的巨大危害性和废除它的必要性以及北美人民抵制该法的坚定决心。在他的积极游说和宣传鼓动下,英国政界和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反对《印花税法》的强大政治势力,富兰克林由于其渊博的学识、雄辩的口才和巨大的社会威望而成为这些人中的头面人物。与此同时,由于格伦维尔采取顽固坚持错误方针的死硬立场,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强烈不满,他的反对派——持自由主义观点的辉格党人对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批评,他的姐夫——老政治家皮特也与之公开

分裂,就连一直宠信他的国王乔治三世也对他感到厌倦了,认为他成事不足, 败事有余。于是这位一度权倾朝野的政客很快就成了英王的替罪羔羊,于 7

月 10 日在一片嘘声当中被迫辞职,由罗金厄姆侯爵上台组阁。此后,富兰克林又通过他的好友——时任罗金厄姆私人秘书的埃德蒙·伯克对新内阁施加强有力的影响。在这期间,他与罗金厄姆侯爵初达特默斯勋爵共进过晚餐,与著名政治家凯斯姆勋爵进行了会谈,还登门拜访过老政治家皮特,就双方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谈。关于这些谈话的详细内容现在已很难考察了,但在保存下来的富兰克林这个时期的一些手稿中记载了谈话的主要观点,在谈及《印花税法》时他写道:“自由民应由其代表征税。美洲人热爱自由,他们认为他们应享有很多权利。他们害怕惩戒。(他们将说)这像是在一个被占领国里那样筹资。不错,他们应该捐献,但只有用正当的方式要求,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提供。现在他们热爱不列颠,热爱英国人民,喜爱英国的习俗、风尚、书籍和商品。但对这一切的反感将随之而生。贸易上受到损害将超过税收的利益。他们将日益顽强地节俭下去。”由此可以看出,在富兰克林眼中,维护殖民地人民权利的问题要比废除印花税更为重要,因为印花税的存废问题是暂时的,但人民理应享有的自由和权利则是永恒的。 12 月初和 1 月中旬,国会开会讨论有关印花税法的问题。格伦维尔及其

拥护者坚决反对修改他们所制定的殖民地政策。而内阁的发言人伯克则代表内阁及其盟友发言,主张立即废除印花税,以缓解与北美的矛盾,这一主张得到了老皮特的有力支持。会议经过激烈的辩论,后者的意见逐渐占据了上风,格伦维尔的政策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

为了缓解印花税问题所造成的严重危机,在罗金厄姆首相的授意下,下院于 1766 年 2 月举行了一次听证会,请各方代表就《印花税法》问题陈述各自的意见和观点,以期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在这次会议上,最有权威性的北美人士富兰克林理所当然成了关注的焦点,各派人士争先恐后地向他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尖锐敏感的问题。而富兰克林则把这次会议看作是一个表达北美人民意志的好机会,因此他有备而来,侃侃而谈,不仅巧妙地答复了代表们提出的各类疑难问题,还借机阐述了北美人民对《印花税法》等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他向人们分析了《印花税法》在法律上的不合理性以及给殖民地和宗主国带来的灾难:它不仅侵害了北美人民的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 还加深了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矛盾,并必将对英国的长远利益造成巨大损害。他还重申了“无代表即不纳税”的原则,表明了北美人民斗争到底的坚强决心。富兰克林胸有成竹,慷慨陈词,那滔滔不绝的后语和雄辩的嗓音使得他的同情者们感到欢欣鼓舞,不断报以热烈的掌声。而以格伦维尔为首的反对派却显得理屈词穷,如坐针毡。

答辩之中,一位与会者站出来,婉转地提出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睿智机敏的富兰克林立即给以答复,他的回答方式看似十分温和含蓄,实质上却是坚定坦率的,充分表达了北美人民坚定不移的斗争意志:

问:“你能否提出一种美洲人不太反对或者根本不反对的方法来修改这项法令?” 答:“必须承认,我已经考虑出了一项修正案,如果你们愿意通过它,印花税就可

以保留,而美洲人也会安静下来。它只是一个很小的修正,只有一字之差。” 问:“呣,你指的是什么?”

答:“我要提的那个修正是那个从一千七百六十五年起税法生效的条款,只要将一

读作二就行了,这样,该法令的其余条款均可保留不变。我相信它不会使任何美洲人感到不安的。”

富兰克林废除《印花税法》的主张不仅得到了北美各殖民地的热烈欢迎, 在英国社会内部也引起了剧烈反响,对英国政府的决策机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令许多人困惑不解的是,对富兰克林的支持还来自一向主张对北美经济实行限制政策的商界。这是因为由《印花税法》所引起的对英贸易抵制使英国的制造商、批发商、船主和零售商们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仅仅数月损失就达到了数十万英镑,他们当然不会对此熟视无睹。于是,他们成了富兰克林反对《印花税法》的坚强盟友,不断对政府施加强大的压力。

局势的发展使罗金厄姆内阁认识到废除《印花税法》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就在那次听证会结束一个星期以后,部分议员提出了一项旨在废除《印花税法》的法案,并很快得到了国会两院的同意。3 月 8 日,英王乔治三世正式签署了这一法案。

消息传来之后,北美各地又充满了欢声笑语,人们都为废除这一被富兰克林称为“灾难之母”的法令而欢欣鼓舞。反对《印花税法》的斗争胜利后, 许多人声称自己在这一事情上有功,还有些人把功劳归于“英明贤良”的君主乔治三世,而有的历史学家则声称:功劳非英国商人集团莫属。的确,英国的商人集团在废除《印花税法》的斗争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他们之所以反对这一法令是由于北美人民抵制英货的运动深深触动了他们的经济利益,所以,真正的英雄应该属于那些参加反印花税斗争的北美各阶层人士,正是由于他们为维护殖民地权利和尊严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使得包括商人集团在内的英国统治阶层中的有识之士感受到了殖民地危机的严重性,因此加入了反《印花税法》的斗争行列。在这一运动中,富兰克林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既表达了北美人民的正义呼声,也联合了英国社会内部反印花税的政治势力,为运动的最终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反印花税斗争的胜利使北美的大多数人都深深地松了一口气,但富兰克林的内心深处却产生了几分忧虑和迷惘,因为这场斗争对他的帝国观发生了很大的触动。此时,富兰克林开始对是否能够建立他所设想的帝国联合体发生了怀疑,他感到:现在构建这种联合体似乎为时已晚,因为北美洲已经度过了它的幼年阶段走向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