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和平使者

假如说陆军的戏已经演完,海军还有几句台词,那么,即将登场的则是外交家了。

⋯⋯

《巴黎和约》证明,“美国从没输过一场战争。也没赢过一次和谈”这句话是不符合事实的。英国人当时仍占据纽约、查尔斯顿、萨凡纳、底特律和西北几个要塞,华盛顿的部队几乎无法作出新进展,英海军已恢复了对海洋的控制。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竟然获得了那么宽阔的疆域和有利的条件,确实令人意想不到。

塞缪尔·埃里奥特·莫里森

在接到约克镇大捷的消息后,富兰克林感到十分兴奋,甚至有些欣喜若狂。他立即将这一消息用自己发明的印刷机印制出来,散发给各界朋友们。职业的敏感使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通过外交手段结束战争的大好时机。但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富兰克林与英国人接触时态度是十分谨慎的,行动也比较迟缓。这里面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首先,1778 年美法同盟条约规定,未经法国赞同,美国不得单独与英国媾和。由于有这一条款的约束,富兰克林认为美国人在与英国人议和时绝不能撇开法国人擅自行动,因为这既违背双方的盟约,又有悻于他本人的道德标准。所以当一位一贯主张英美和解的英国友人向他试探性地提出停战议和的建议时,他当即回信表示:在英国与法国的争执尚未解决时,美国是不会考虑这种建议的,大陆会议也绝不会给他下达这种指令。其次,富兰克林对英国现内阁及其主要成员在战争中的罪恶行径深恶痛绝,认为他们是发动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和顽固不化的保守主义者,在议和问题上不应对他们抱太大的幻想。他在给另一位友人的信中表明了自己的这一态度,他指出:“至少在现任内阁存在下去的时候,或者说, 当现在这个疯子挑选大臣的时候”,不应对英国人抱太大的希望。

但是,富兰克林的态度不久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1780 年至 1782 年间,战争形势日益趋于复杂化,变得令人难以捉摸。英军虽遭受一系列重创,但仍然占据着纽约、长岛、佐治亚和南北卡罗来纳的大部分地区,并在缅因、尚普兰湖和大湖区布署了强大的兵力,其海军还夺取了北美战区的制海权。美法联军虽然取得一些胜利,但无法完全控制战争的主动权,一举消灭英军主力,双方在战场上陷入对峙状态。世界其他地区的战事也没有什么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各交战国在外交领域展开角逐, 希望在谈判桌上捞取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这场异常激烈复杂的外交斗争中,富兰克林愈来愈看清美法之间在根本利益上的不一致性,他认识到法国参战并不是出于对美国革命的真正同情(少数法国友人除外),而是为了夺取更多的殖民利益,美国只不过是它与英国争霸斗争中的一个砝码而已。因此富兰克林认为,美利坚民族的根本利益要求他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外交活动,在确保美国独立和主权完整的前提下,实现停战。1782 年初,大洋彼岸传来消息:英国内阁发生更迭,诺思辞去首相职务,曾主持废除印花税法的罗金厄姆侯爵出任首相,与富兰克林关系比较密切的谢尔本爵上出任殖民地事务大臣,福克斯主管外交事务。面对发展变化的形势,富兰克林认为进行和平谈判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在此之前,富兰克林已经接到“邦联国会”①发来指示:命令富兰克林、

① 1781 年 3 月《邦联条例》生效,大陆会议有了法律基础,故称”邦联国会”。——作者

约翰·杰伊、亨利·劳伦斯、杰斐逊和亚当斯共同承担对英和谈的重大使命。但是,亚当斯和杰伊当时正分别出使荷兰和西班牙,劳伦斯于 1780 年赴荷兰途中被英国人俘获关押,杰斐逊由于种种原因三年后才来到法国,所以,诺思内阁垮台后美英之间最初阶段的和谈实际上是由富兰克林一人进行的。

在美英和谈的曲折过程中,首先主动采取行动的是英国人。

1782 年 3 月 22 日,乔尔蒙德雷爵士从英国来到美丽恬静的帕西村,秘密拜会了富兰克林。乔尔蒙德雷随身带来了谢尔本的亲笔信,富兰克林则礼貌地致以回信,双方都对和平的前景表示了良好的祝愿,遂建立起一条进行外交接触的重要渠道。

不久,谢尔本派遣的谈判代表奥斯瓦德来到帕西。奥斯瓦德是一位精明的退休商人,在美国有着广泛密切的社会关系,是英美和解的积极鼓吹者。谢尔本在给富兰克林的信中说他是一位“爱好和平的人和谈判中的对话者。⋯⋯他的思想与我完全一致”。

奥斯瓦德来到法国后办的第一件大事是协助美方保释关押在英国的亨利·劳伦斯,为此,他本人还支付了保释金中的部分款项。通过这件事,奥斯瓦德与富兰克林建立起良好的私人关系,两人在谈判中一直是坦诚相待的。

4 月 15 日,富兰克林与奥斯瓦德进行了一次重要的会谈。奥斯瓦德向美方表示:法国和美国已实现了他们的目的,英国新内阁已经决心议和。同时他还向富兰克林暗示:美国在获得独立后应就此止步,不应因支持法国的某些特别要求而损害英国的既得利益,因为英国仍有足够的力量把战争继续进行下去。

两天后,富兰克林带奥斯瓦德会见了韦尔热纳。韦尔热纳说法国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全面和平,并要求英国提出其和谈条件。会见结束后,奥斯瓦德告诉富兰克林:如果法国人的要价太高,英国将继续全力以赴地把战争打下去。对此富兰克林未置可否,只把这一举动看作是虚张声势的恫吓。第二天,奥斯瓦德返回英国向内阁汇报工作,随行带去一封富兰克林写给谢尔本的信,信中要求英方授予奥斯瓦德“争取全面和平的充分权力”。富兰克林告诉奥斯瓦德:只有双方都拥有这种权力,才能就一些“重要问题”预先做出决定。

富兰克林的这番话是有所指的,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指的是希望英国将加拿大和新斯科舍割让给美国。他认为,英国应该以这种方式对其在战争中给美国居民造成的严重损失作出赔偿,而且,如果“北方的威胁”解除不了,美英之间就难免不发生争端,美国就需要发展并加强与法国的同盟关系。对于富兰克林提出的这些主张美方的其他和谈代表(亚当斯和劳伦斯等人)都表示理解和赞同。

奥斯瓦德在接受了英国内阁的指示后于 5 月 4 日返回了巴黎。他告诉美方代表:英国人希望和平,福克斯已派出另一名代表与法国方面磋商和谈事宜。但只有当美国满足了英国提出的条件并独立于法国时,英国才能同意美国独立。关于赔偿问题,英国内阁的态度比较强硬:不给美国人赔偿,而美国应该给效忠派以赔偿。这次会晤给富兰克林留下的印象是:奥斯瓦德并没有获得“充分的权力”,相反,他的权力受到了另一位英国代表的分割。谈判一时陷入了僵局。

四天以后,福克斯派遣的和谈代表托马斯·格伦维尔抵达巴黎,谈判又

继续进行,5 月 9 日,在富兰克林的安排下,格伦维尔·韦尔热纳和富兰克林举行了会谈。格伦维尔提出了英国内阁的一项重要建议:法国归还战时夺取的英国岛屿,英国也归还它所占据的法国岛屿,在此前提下英国同意美国独立。美法两方代表认为英国此举的目的是想在谈判桌上捞取更多的利益, 因此没有接受这一建议。最后,韦尔热纳答应把英方的要求转告荷兰和西班牙,征求它们的意见。会谈不欢而散。

在此后的谈判中,英国人又多次向富兰克林提出:如果法国坚持索取更多的利益,美国就不必再受同盟条约的束缚,而应采取单独行动。在格伦维尔看来,美国是不会真正关心法国和西班牙的海外利益的,与美法关系相比, 美英之间毕竟在许多方面有着“传统的联系”。然而,富兰克林虽渴望尽早实现和平,但他仍然坚持烙守美法同盟条约,不愿在谈判中背着法国擅自采取重大行动,对于英国对其敌国分而议之的策略采取了抵制态度。

这一时期,美英之间还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进行激烈的争论。特别是在关于对效忠派赔偿的问题上,双方僵持不下,英方坚持美国应对效忠派在革命期间的财产损失给予补偿;而富兰克林则针锋相对,要求英国对其在美国犯下的战争罪行进行赔偿,并指出,效忠派的财产是被各州没收的,邦联国会不可能授权议和代表谈判这类问题,况且,如果真的需要赔偿的话,也应由英国来赔偿。同时,双方还就英国代表的权限问题进行了争论。格伦维尔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同美方和谈的充分权力,而富兰克林则认为格伦维尔并不具备这种权力,英国总是把美国人看作反叛的臣民,不愿将美国作为法国的同盟国对待。他坚持要等到英国政府明确指定同美国进行和谈的全权代表,才能正式开始和谈。

就这样,美英和谈时紧时松,双方代表在许多重大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始终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一直到 6 月下旬约翰·杰伊抵达巴黎时, 这种状况仍无大的改变。这种局面引起美国国内许多人的关注,也使富兰克林备受洁难,有人甚至指责他具有严重的亲法倾向,忽视美利坚民族的利益。这是对富兰克林的一种严重误解,真实的情况正如美国学者托马斯·帕特森所指出的:“虽然与其年轻的同事相比,他更信赖法国人,也更意识到法国援助的必要性,但是,富兰克林始终把美国的利益置于首位。无论在实质性问题或外交关系上,这位费城哲人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越轨行事。”

这样的时候终于来临了。

1782 年 7 月初,英国内阁发生了重大变动:罗金厄姆爵士去世了,笃信天赋人权学说井与富兰克林私交甚好的谢尔本先生出任英国首相,福克斯辞去外交大臣一职,艾恩·菲茨赫伯特取代了格伦维尔在巴黎的职务。和谈的形势对于美方来说已经变得十分乐观了。富兰克林立即停止了手头正在进行的一切其他工作,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和平谈判中去。

在 7 月 9 日的非正式会谈中,富兰克林向奥斯瓦德提出了一份谈判备忘录,其中有四项他称之为“必要的”条款:1.美国获得完全彻底的独立并从美国撤走全部英军;2.划定独立诸州与效忠于英国的殖民地之间的疆界;3. 限制加拿大的边界;4.美国有在纽芬兰沿岸捕鱼的自由。另外还有四项建设性的建议,其中包括全部割让加拿大这一内容。除了个别条款外,这项备忘录大致构成了最后达成的协议中的基本条款,这件事表明富兰克林已经不顾

国会的指示①,决定同英国人进行单独谈判了。但富兰克林并没有完全撇开法国人,他仍与法国官方维持着友好的关系,因为他知道,美国已从法国人那里得到了巨大的帮助,并且还将有求于它。

富兰克林于 8 月初得到英国内阁传来的消息:英国可以立即承认美国独立,但希望富兰克林取消其四项建设性建议,而以四项“必要的”条件作为和谈的基础。经过新一轮的交涉,英国内阁在 8 月 29 日同意在和谈前承认美国全面彻底的独立,以富兰克林的四项条件作为谈判的基础。但英国内阁同时指示奥斯瓦德,在将这一消息告诉美国人之前应再次要求他们同意把独立作为条约中的一项。

不久,富兰克林的膀胱结石病发作了,无法正常工作,在 9、10 两个月中,谈判工作的重担主要是由杰伊承担。杰伊和亚当斯素来对法国、西班牙存有戒心,认为它们只重视谋求自身的利益,置美国的利益于不顾,所以坚决主张完全抛开法国单独采取外交行动。由于疾病缠身,也由于在三人使团中处于少数地位,富兰克林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最后阶段的和谈始于 10 月份,结束于 11 月底。谈判进行得异常艰苦激烈,几经周折,最后才达成了协议。11 月 30 日上午,美英两国的和谈代表共同签署了美英和谈草约。根据这个条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的疆域北邻加拿大,南部以北纬 31 度线为界,西至密西西比河;美国获得了在纽芬兰海面的捕鱼权;美英在密西西比河上均有航行权;还规定了双方债权人均有索回债务的权利,等等。签约仪式结束后,双方代表一同到帕西村与富兰克林共进晚餐。

美英和约使美国得到巨大好处,它承认美国完全独立,并给予这个新国家非常广阔的疆域,因此在美国国内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但同时也存在一种普遍的担心:条约是在违背 1778 年美法同盟条约的情况下背着法国人签订的,它会不会造成美法关系的恶化呢?而且美国国内急需大量的贷款,如何与法国人进行这难以启齿的交涉呢?这些难题都留给富兰克林去解决了。

事已至此,富兰克林对法国人也有一种背信弃义的歉疚感,但他还是尽最大努力妥善处理了这一问题。

在和约签署后,宫兰克林立即致函韦尔热纳,向他通报了此事,并把草约的副本送交给他。几天以后,富兰克林又礼貌地登门拜会了韦尔热纳,向他详细介绍了和谈的情况。富兰克林的这些举动对于法国人的自尊心无疑是一种安抚,但并不能消除他们心头的怨愤。两个星期以后,当美国人向法方正式提出贷款的请求时,韦尔热纳终于发作了,他在致富兰克林的信中愤怒地写道:美国人“在和谈中甚至不问我们这边谈判的情况,就要实现美国的和平。先生,你是聪明谨慎的,完全懂得什么是得体;你把自己整个一生都用于履行自己的职责。我请求你考虑,你打算怎样完成该对法王尽的义务。我不想夸大事实,只把它们诉诸你的良心。当你愿意消除我的疑惑时,我才能答复你们的要求以取悦于国王。”

几天后,富兰克林给韦尔热纳写了一封回信,用极其巧妙的外交语言回答了法国人的责问,富兰克林首先承认美方单独与英媾和之举失之轻率,是一个不符合外交礼仪的过失,但他指出:这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协议,它的最终签订要取决于英法和平的实现。富兰克林希望这一行动不至于损害两国之

① 根据邦联国会的指示,美国使团不经法国同意不得达成协议。

间久经考验的同盟关系,他告诉韦尔热纳:“我刚刚获悉,英国人正为他们分裂了我们而感到高兴,⋯⋯我希望这一小误会秘而不宣,英国人就会发现他们完全弄错了。”接到富兰克林的信后,韦尔热纳没有再表示什么,但不久他就批准了给美国人的一笔巨额贷款。

法国人对美国与英国草签和约一事作出温和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从法律意义上看,该条约要等到英法间实现和平之后才能生效,这显然是出于美方代表的努力,证明美国人在处理重大外交问题时已考虑到法国盟友的感情和利益。其次,韦尔热纳不愿意因这件事把美法关系弄糟,从而损害付出了巨大代价建立起来的美法同盟关系,他十分清楚,如果出现这种局面的话,得益者只能是法国的宿敌英国。第三,美国单方面媾和还为法国摆脱西班牙人的纠缠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法国人已卷入西班牙与英国争夺直布罗陀的旋涡之中,并付出了巨大代价,而现在法国人可以直率地告诉西班牙,由于美国退出战争,收复直布罗陀已经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就这样,由于富兰克林施展其卓越的外交才华,美法关系中一度出现的危机很快就烟消云散了。

1783 年 9 月 3 日,美英双方代表在巴黎的约克旅馆正式签署和平条约。同一天,英法和约在凡尔赛签署。美国人民乃至欧洲人民期待已久的和平终于实现了,独立战争以美利坚民族的胜利正式宣告结束。

富兰克林此次出使法国历时近九载。此时他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暮年,但仍然为了美利坚民族的革命事业而日夜操劳。除了冗杂繁忙的公务外,他的业余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读书、写作、交友、娱乐,从事科学研究,完全沉浸在一种充实高雅的生活氛围之中。

富兰克林的住处位于帕西村的雷努阿尔路旁,这里四周有花园草坪环绕,近旁是一个八角形的小湖,湖水清洌静谧,还有一条幽深的小径斜道通向塞纳河。从住宅的阳台上可以俯瞰整个帕西村——它由一些别墅、四座皇家城堡和许多小农舍组成,几条石板道把它匀称地划分为若干部分,周围是茂密的森林和葡萄园,村中有一座建于中世纪的小教堂和几家顾客稀疏的店铺。

富兰克林家中的常住成员除了他本人以外,还有孙子坦普尔和一位法文秘书。外孙贝奇和约翰·亚当斯的儿子昆西曾与他同住了一个时期,但都是平时在寄宿学校里读书,周末才与富兰克林团聚,共同进餐。

富兰克林一家的饮食算得上是比较丰富的。早餐通常有面包、奶油、蜂蜜,外加饮料(咖啡或者茶)。正餐常常有牛羊肉、蔬菜和甜食,有时还有禽肉和野味,夏季还要吃水果,偶尔也喝一点酒。大陆会议拨给他的年薪是11428 利弗尔,基本够用。有人批评他的生活过于奢侈,已经贵族化了。此话有些言过其实,与其他国家驻巴黎的使节相比,他的生活要节俭得多。但由于常常要接待许多来客。生活中也难免会出现超支的情况。

富兰克林一向很喜欢孩子,认为孩子们能给生活增添情趣和快乐,这大概就是他要求贝奇和昆西与他同注的原因之一吧。当约翰·杰伊来到巴黎时, 他那年仅一岁半的小女儿玛丽亚·杰伊又成了富兰克林的心肝宝贝,倍受关照宠爱。他似乎从不会被孩子们惹怒。相反,少了孩子们的嫡戏喧闹,他会感到生活乏味,百无聊赖。正是因为这样,他于 1784 年夏天反复催促早年在伦敦结识的彼莉·休森女士带着孩子们来这里旅行。那一个冬天他是与波莉的三个孩子一起度过的。一直到来年的五月份。当波莉返回伦敦后给他来信

表示感谢时,富兰克林则在回信中说:“其实,表示感谢的人应该是我。这个严冬十分漫长,而你们的到来使它成为我度过的最短的冬天。我爱威廉、托马斯和伊菜扎,至今仍常常回想起他们令人愉悦的哑哑细语。⋯⋯现在我感到很孤独悲哀,坦普尔病了,贝奇去了巴黎。”每当寂寞烦闷之时,富兰克林常常会想起费城的家,渴望见到他离开后陆续出生的四个小外孙。

在这世外桃源般的帕西村,富兰克林是一位最受尊敬和欢迎的特殊人物,而他则把这里的每一个居民都看作亲密的朋友,用最友善的态度和宽厚仁慈的胸怀去对待他们。虽然他早已年过古稀,但他的风采和魅力仍不减当年,引起了许许多多人的赞叹和崇拜,而那些妙龄女郎和高贵的夫人们则把他当作自己追求和苦恋的偶像。对此,富兰克林竟然心安理得地接受了,似乎并未感到有什么不当。他把老房东肖蒙先生的女儿和帕西城堡主人布兰维利亚伯爵的女儿戏称为自己的妻子,而她们则为此感到由衷的幸福和荣耀。这是一种超越了情欲的纯贞的忘年之恋,从未有人为此而指责他张狂好色。但是,富兰克林与帕西女人们的亲密关系始终是村民们议论的一个话题,其中尤以他与布里隆太太和爱尔维修夫人的交往最为引人注目。

布里隆太太是一位财政官的夫人,这位官员比她大很多岁,是一位循规蹈矩、保守固执的老夫子,缺乏浪漫的生活情趣。布里隆太太此时刚刚 30 岁出头,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大家闺秀,身材窈窕,气质高雅,生性活泼大方,善于交际。由于家庭生活下太和谐,她竟然爱上了年迈的富兰克林, 喜欢他丰富的才学和儒雅的风度,把他当作了自己深深怀念的父亲。初次见面时富兰克林恭敬地称她为“夫人”,为此她着实沮丧了好几天。她要求富兰克林称她“女儿”,而她则亲切地叫他“爸爸”,并像对待父亲那样向他倾诉了生活中的坎坷和与丈夫的隔阂。对此,富兰克林像一位慈祥的父亲那样给她以人生的忠告,告诉她对于夫妻间的龃龉摩擦千万不能实施报复。“假如他们伤害你,这表明他们已经失去了与你平等的地位而置于你之下。但如果你以牙还牙地报复他们,你就恢复了他们已失去的平等地位。要是你不予惩罚就原谅了他们,你就把他们钉在那种低下的地位上了。”富兰克林与布里隆太太之间往来频繁,通常一周要互访两次,富兰克林还时常带着孙子坦普尔去她家作客,他们坐在阳台上闲聊、下棋、喝茶,或者听她弹琴唱歌。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感情逐渐超出了“父女”关系的范围,有人曾亲眼看见他们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喃喃细语,还有侍言说富兰克林向她提出过“超出父亲”的要求,遭到了婉拒。但富兰克林确实不忍心拆散布里隆夫妇,因为他认为布里隆先生是个忠厚的好人,一向对自己十分敬重。于是富兰克林向布里隆太太提议把他们之间的问题保留到天堂里去解决,但他又感到在天堂里等待 40 年(他比她大 40 岁)会令他清冷孤寂的。布里隆太太则充满深情地告诉他:“我要用名誉担保,我将在天堂里作你的妻子,但条件是你等我时不能在那里的少女中赢得太多的爱情。”

富兰克林与爱尔维修夫人的关系更具有浪漫色彩。爱尔维修先生生前是一位总包税官和哲学家,在巴黎上层社会中颇有名望。他死后,其夫人和两个女儿住在与帕西相邻的欧特伊。爱尔维修夫人生得肌肤丰满,眉目俊秀, 顾盼神飞,其美貌和才气在巴黎社交界广为知晓。她在欧特伊开办了一个家庭沙龙,时常与巴黎的各界名流们聚会交往。为了争取这个具有影响力的女性支持美国的事业,富兰克林来到帕西不久就成了她的座上宾,两人遂结下了终生的友谊。富兰克林和但普尔每个星期都要去欧特伊作客,他们尽情地

交谈、讲故事,下象棋和唱苏格兰歌曲。富兰克林非常欣赏爱尔维修夫人娇美的容貌和优雅的举止谈吐,坦率真诚地向她倾吐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他称她为“欧伊特的圣母”,把她的女儿叫作“星星”。富兰克林对爱尔维修夫人的追求完全是公开的,尽管这里面有些作戏的成分,但双方都从中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和满足。与爱尔维修夫人的密切交往似乎又激起了富兰克林久已淡漠了的创作激情,这时期他提笔写了不少充满灵感的书信和短文,表达了自己圣洁美好的情感。他在给一位友人的信中以第三人你的口吻写道:“富兰克林先生起床后便洗浴、刮脸、梳理、修饰得漂亮整洁。当他洗刷完毕出门时,脑子里装着四个爱尔维修夫人,并想尽情地偷吻她们。可是他屈辱地发现这种幸福可能又要推到下个星期。他将尽力克制自己,希望星期二能见到其中的一位夫人。⋯⋯他甚至想劫持她,以便与她厮守终生。”

《致爱尔维修夫人的信》可以说是富兰克林所有短文中最优美抒情的一篇。文章描述了富兰克林在梦境中见到了故去的爱尔维修先生和自己的夫人德伯拉,发现他们已经在天堂里寻找到了新的幸福生活,于是他决定与爱尔维修夫人永结秦晋之好,共同走完人生的旅途。虽然富兰克林最终未能实现自己的这一梦想,但他与爱尔维修夫人的爱情却是真挚持久的,他们之间的通讯联系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终结。回到美国三年以后,富兰克林在给她的信中写道:“我常常在梦中挨着你坐在沙发上,与你一同进早餐,在你那美丽的花园中并肩漫步⋯⋯我们在下辈子将与所有爱我们的人相逢,到那时我将作为丈夫,而你则是妻子——但我认为你是一个淘气包,会有不只一个丈夫。”在巴黎的最后几年中,年迈的富兰克林虽然不像以前那样有充沛的精力

亲自从事科学研究,但他对科学事业的迷恋却始终未改,其执著程度甚至日益加深。特别是在和平条约签订之后,国内的战争硝烟已经散去,世界处在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之中,他作为美国驻法公使也有了一些闲暇,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研究和写作中去。

1783 年 8 月 27 日,富兰克林在战神广场观看了物理学家凯撒·查尔斯制作的氢气球在巴黎的首次飞行。9 月 19 日,他又在凡尔赛目睹了约瑟夫·蒙戈尔费埃制造的热气球的精彩升空表演。12 月 1 日,他又不顾严寒亲临现场观看了罗伯特兄弟制作的氢气球惊险的载人飞行。虽然他此时正在受到痛风病的严重困扰,行走十分不便,但仍坚持观察了每一次试验的全过程,并为试验的成功而欢欣鼓舞,浮想联翩。试验结束后,他井没有加入热气球派与氢气球派正在进行的激烈争论,而是深入探讨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气球的实用价值如何?它将来能否成为一种有效的交通工具,使人们免遭陆路旅行之苦呢?

虽然年迈多病已严重妨碍了富兰克林亲身参加科学实验,但他仍不甘心当一名置身于科学实践活动之外的旁观者,而是尽其所能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工作。这一时期他挤时间写了一些研究文章,对某些人们感兴趣的课题做了认真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关于气候的想象与推断》一文写于 1784 年 5 月,对于 1783 年冬天出现的寒冷天气的原因进行了综合

分析。他认为这次严冬的起因是 1783 年夏季长时间浓雾弥漫,使地面温度降低,结果冬季的大规模降雪不能及时融化,气温便比常年偏低了许多。《对棒子或称印第安玉米的观察》一文写于 1785 年冬春季节,富兰克林根据自己搜集的大量资料向人们详细介绍了玉米的巨大经济作用(特别是作为食品和饲料的实际用途)。该文对于扩大玉米的耕种面积和增进玉米的精加工起了

积极的作用。

出于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和对科学事业的忠诚,富兰克林还对科学研究中出现的种种弊端和搞伪科学的现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抵制,以维护科学研究事业的严肃性和纯洁性。对梅斯梅尔的“动物磁力说”的调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弗雷德里克·安东·梅斯梅尔是一位江湖医生,他宣称发现了一种支配所有的星球、弥漫于自然界的所谓“宇宙流”,这种物质以动物磁力的形态出现,可以用它治愈各种疑难病症。他常常把病人们召集在一起,用类似于念咒的办法向他们发射“宇宙流”,并结合用手触摸病人躯体等方法,使病人做出各种异常的动作和反应。这种类似于降神会式的治疗方法在巴黎风靡了若干年,并得到了王后和许多显贵们的推崇。富兰克林对这种“动物磁力学说”表示怀疑,他受科学院委托与几位著名学者对梅斯梅尔的治疗法进行了一番认真的调查,事后向科学院递交了一份报告,认为根本不存在动物磁力之类的物质,“公众降神会”上的效果只能归结于其他。一些原因:病人受到“医生”手的刺激产生出了亢奋感;病人在心理暗示下相互问进行模仿等等。他们还指出:这种方法可能对个别病例有疗效,但总体来说是有害无益的,并可能被坏人利用进行犯罪活动(如污辱妇女)。富兰克林等人的这一调查报告沉重打击了那些靠行骗为生的江湖术土们,维护了科学的尊严。富兰克林还曾对英国的刑法进行过认真的研究,发现某些中世纪遗留下

来的刑法条文过于严酷,必须进行改革。有一次他从报纸上看到,一位妇女因从商店偷走了价值 14 先令的薄纱就被处以死刑。他愤怒极了,对这种苛刻的法律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指出:“对犯罪者做出过于严酷的惩罚与对无辜者进行惩罚没有多少区别。”他主张遵循罪与罚相称的原则,并认为社会上的某些富人之所以制定如此严酷的刑法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财产而不惜牺牲整个人类的利益和尊严。富兰克林的这些主张受到了英国刑法改革家们的高度赞赏。

鉴于富兰克林对科学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在巴黎的最后两年中得到了各种国际荣誉和头衔,先后被推选为皇家马德里历史学会会员,奥尔良和里昂科学和艺术学会会员,曼彻斯特文学和哲学学会会员。与此同时,富兰克林早些年在英国结识的朋友们也纷纷与他恢复了友好的关系,并保持着长期的通信联系,这成为富兰克林晚年生活中的一大乐事。特别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威廉从伦敦给他来了信,重叙父子之情。富兰克林此时行动已很不便,于是让孙子但普尔专程赴伦敦探望父亲,两人相聚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就这样,回国的日期一天天临近了。

1785 年 5 月 2 日,托马斯·杰斐逊被任命力美国驻法公使,富兰克林多次提出的回国申请终于获得了国会的批准。

为了表彰富兰克林为增进美法友谊做出的贡献,法国政府特赠给他一座镶满了钻石的法王塑像。韦尔热纳还亲自前来向他热情道别。7 月 12 日下午, 当富兰克林与孙子一同离开帕西时,全村都沉浸在一种悲伤沉重的气氛当中,不时能听到有人在低声啜泣。

7 月 28 日,富兰克林一行乘坐的“伦敦”号邮船启锚了,这位已衣为“世界最著名公民”的哲学家永远地离开了他所熟悉并深深眷恋的欧洲的土地。这大概是富兰克林一生中最快乐而忙碌的一次航行。他认为自己的公职

生涯已经结束,可以回归自然专心致力于他所钟爱的科学事业了。因此,这次航行富兰克林完全是在科研和写作中度过的。他在别人的协助下每天测量气温和水温,认真地观察海潮、风暴、墨西哥湾流和航行于海面的各种船只, 并写下《海上观察》一文,记述了航行途中的诸多见闻。此外,他还根据自己平时的研究心得写了几篇小论文,其中《烟囱冒烟的原因及防治》和《一种燃烧坑煤并消除烟尘的炉灶的说明》两篇文章后来经整理公开发表了。

9 月 14 日,在飒飒秋风的吹拂下,鼓满了风帆的轮船将他们送上了北美金色的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