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全权公使

美国独立战争是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是反抗宗主国压迫和剥削的进步战争, 得道多助。

黄绍湘

富兰克林出使欧洲已有两年了,在外交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两年来,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他们:美国使团内部职责不清,从属关系混乱,三位使节在名义上地位相等,在职责和权力上没有明确的划分, 这给使团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工作要么无人过问,要么人人都想插手, 从而产生出许许多多本不该有的矛盾和分歧。

约翰·亚当斯曾经给大陆会议写信,对美国使团内部的这种混乱状态进行了抱怨,他认为:一件事情如果一个人能做好的话,就不必交给三个人去做。对此,富兰克林也表示关注和赞同,在给大陆会议代表的信中,他用调侃般的语言对使团中的这种状况进行了揶揄嘲讽:“我要问大陆会议为什么要在这里保留三个使节?我们有四个人,其中还有那位打算成为图斯凯尼(伊泽德)的先生,他继续留在这里,为在订约中未同他商议而大发其火⋯⋯我们很快将有第五位代表,⋯⋯我向你肯定,维持这批人所花费用是巨大的。⋯⋯无论三个人商议拟定和调整条约条款有什么好处,在处理这里的一名外交官员的公共事务方面都毫无好处可言。相反,谈判时意见的保密、表达意见和处理公务的一致性等所具有的好处都消失了。在一个使馆里也同样,说的每一句话都被注意和掂量,如果几个使节在处理公务表达意见时不是用同样的语言,就会贬低他们的分量。每件小事都须征求每个人的意见, 否则就会引起愤怒。”

但是,对此事感到最力急切的似乎还是阿瑟·李,他不仅对使团内部这种人浮于事、互相扯皮的状况深怀不满,大张挞伐,而且公开表示他是对巴黎使团行使管理全权的最佳人选。

美国驻巴黎使团的这种状况也引起了大陆会议的高度关注,决定立即改变这种局面。由于阿瑟·李及其亲信早在大陆会议代表中进行了游说,所以有一部分人主张由阿瑟·李代表美国行使在法国的外交权。这一主张得到了某些保守派人士的赞同和支持,然而却遭到了大多数代表的坚决抵制。他们认为,无论从才学、威望还是人品和资历等方面考虑,富兰克林都是承担对外事务的最适当的人选。这一主张得到法国官方的大力支持,法国驻美公使热拉尔对富兰克林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深有体验,他代表法国政府多次与大陆会议交涉,表示富兰克林是比李更能为法国人所接受的人选。经过慎重考虑,大陆会议终于在 9 月 14 日通过表决做出决定:废除联合使团, 任命富兰克林为唯一驻法全权公使。

大陆会议采取的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组织措施,给予那些热衷于搬弄是非,谋求权力的势利小人以当头棒喝;也是对富兰克林多年外交生涯的高度赞扬,对美国使团的工作也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和推动。从此,使团中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的现象减少了,大家齐心合力,共同奋斗,精神面貌和工作效率都有了巨大改观。不久,大陆会议又决定召阿瑟·李、威廉·李和拉尔夫·伊泽德回国,他们虽然对这一举措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十分震怒,但事情已成定局,富兰克林和亚当斯两人的崇高威望又使他们无可奈何,只得垂头丧气

地返回了美国。对于他们的离去使团中竟无人感到遗憾。

自从 1778 年 2 月美法同盟条约签订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非常迅速。法国陆海军大批开赴北美参战,美国人民在人力和物力上得到巨大的增援,军事实力和取胜的信心都大大提高了。但是,美国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争取法国一国参加战争,严酷的现实要求他们必须争取到更多的同盟者,以完成美利坚民族独立的大业。以富兰克林为首的美国外交使团不负众望,肩负起大陆会议赋予他们的这一艰巨使命。他们充分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深刻矛盾,纵横捭阖,四处奔走游说,积极开展外交攻势,在外交战线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法国原想与西班牙一起与美国结盟,参加对英战争,未能如愿。但美法两国仍希望得到西班牙的支持,特别是已经对英宣战的法国更需要在欧洲获得强有力的同盟者,于是美法两国为争取西班牙参战继续进行积极的活动。西班牙之所以在美国问题上行动迟缓,主要是由于它在美洲有自己的重要利益,害怕美国革命的胜利会引发庞大的西属美洲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但与此同时,西班牙也非常希望从英国手中夺回直布罗陀的控制权,为此它与英国进行了多次交涉,但遭到了断然拒绝。在这种情况下法国人乘虚而入,于 1779

年 6 月同西班牙缔结秘密盟约,规定法西共同对英作战,直至西班牙夺回直布罗陀海峡及其他失地为止。这样,西班牙终于被卷入这场战争之中,成了法国(实际上也是美国)的同盟者。

为了打击法西同盟,英国宣布船桅、帆布、木材、麻布、沥青、缆绳等为战争违禁品,中立国不得运输,井依仗其海军优势在海上拦截搜索各中立国的商船。这种海盗行径给许多欧洲国家带来巨大损失,激起它们的强烈不满,美、法、西等国家则乘机开展外交活动,以扩大反英阵营的势力。1780 年 2 月,俄国联合丹麦、瑞典等国家组成武装中立同盟,后来普鲁士、奥地利等国也相继加入。武装中立同盟用武力保护中立国的航运,冲破了英国的海上封锁,给美国革命以有力的援助。荷兰于 1780 年 10 月宣布加入武装中

立同盟,并开始与美国人协商制定友好条约,英国以此为借口于同年 12 月对荷兰宣战,这样,荷兰也变成了英国的交战国。

到这时,原本在英美两国之间进行的这场战争已经发展成为一场国际性的列强之战。对于各个参战国来讲,战争的性质有所不同: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对英作战的目的是为了打败英国,夺取更多的殖民利益,它们所进行的是一场殖民争霸战争;至于英国,它所进行的当然是维护其殖民霸主地位和利益的反革命战争;只有对美国人民来说,这场战争才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但是,国际形势的这种变化对于美国来说却是极为有利的, 各国的介入使英国陷入空前孤立的状态,极大地分散了英军的力量,削弱了其制海权,为美国和法国陆海军部队在北美进行的战事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以富兰克林为首的美国使团在外交战线所做出的竭诚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保证美国最终取得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这一时期美国外交领域的工作是千头万绪、纷繁冗杂的,美国使团人员不仅要与各国政府和要人打交道,争取得到各国的同情、理解和大力支持,同时还要从事许多其它工作,行使一些本属于其它政府部门的职能。例如,富兰克林所做的许多工作使他实际上扮演了美国在海外的海军部长和财政部长的角色。

1779 年初,富兰克林与美国海军部门共同策划了对英国沿海地带发动联

合进攻的事宜,当时确定,海军的行动由约翰·保罗·琼斯负责,陆军则交由拉法耶特指挥。富兰克林一直是这一行动的积极推动者和支持者。因为他认为这一行动可以在军事上达到出其不意、攻敌不备的效果,并可以使英国的海军力量受到强有力的牵制。后来,拉法耶特承担的军事行动被放弃了, 琼斯便于 8 月独自率领“快乐的理查”号等舰艇出发,他随身携带着富兰克林签署的一份指示。琼斯是一位熟悉海战的忠诚的指挥官,骁勇无比,善用智谋,在海上给英国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在 9 月份进行的一次海战中,他率领的舰船击毁强大的英舰“塞拉皮斯”号,取得美国海军的首次重大胜利。这次战斗使富兰克林发现琼斯的军事才能,琼斯遂与富兰克林结为莫逆之交,并受到富兰克林的赏识和重用。

富兰克林的另一项海上使命是派遣私掠船从法国港口出发劫掠沿途碰到的英国商船,然后把“战利品”送到英国拍卖或者充公。富兰克林是怀着厌恶的心情执行这一公务的,他从中发现即使是正义的战争也具有残酷无情的一面,认为这有悖于人类善良的本性。但出于战争全局的考虑,他还是尽职尽责地履行了这一令他“十分头痛厌恶”的公务。

队表面上看,战争是交战国双方军事力量的较量,但实际上它与双方的经济实力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近代以后的战争中。这一点表现得更为突出。独立战争伊始,大陆会议就承担起巨大的财政开支,以用于购置军火, 组建军队,进行反英独立战争。但由于大陆会议只是由各个州临时组成的松散的政冶联盟。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央政府,没有权力向各州征税,因此它所需的资金除了由各州提供外,主要依靠两个来源:发行纸币和国债;向外国借贷。

在向外国借贷这一方面,富兰克林发挥了旁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有人把他比作美国在海外的财政部长,此说并不夸张。富兰克林充分利用欧洲列强与英国的矛盾和它们对美国的同情,也利用自己崇高的社会威望和良好的信誉,想方设法在欧洲各国筹集资金。在战争激烈进行的几年中,他频频出入凡尔赛宫廷,奔走游说于政界要人和王室成员中间,与他们进行艰苦而卓有成效的谈判和交涉。由于他和使团成员们的竭诚努力,使大量贷款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设在巴黎的银行,然后汇往美国国内,在独立战争的整个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沽量的巨大作用。

但是,筹款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事情,富兰克林在筹款过程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挫折。法国和其它欧洲国家的经济并不景气,资金匾乏是一个长期困扰他们的严重问题,他们很难真正满足美国在资金方面的巨大需求。而且,富兰克林在贷款问题上(如何时向法国人借贷?借多少?)必须遵从大陆会议的指示行事,没有多少主动权,而大陆会议的筹款指示往往都来得快,要得急,但法国政府却有自己的年度预算,他们对于美国人这种毫无规律可言的求贷方式一直很反感,这又给富兰克林的工作增大了难度。同时, 许多法国政府要员认为:法国已经派出强大的陆海军部队去帮助美国人作战,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因此美国人不应再无休止地向法国讨钱讨物了。此时的富兰克林似乎生活在一种夹缝状态之中,一方面是急于弄到贷款、频频催促的大陆会议,另一方面是办事拖沓又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的法国官方,使富兰克林的筹款工作举步维艰,左右为难。他知道独立战争确实急需大量的经费和物资,他也非常希望获得大批贷款帮助自己的同胞打赢这场战争,但他认为贷款需要有一定的节制和计划性,不能毫无章法地盲目进行,

这既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也会引起盟国的不满,并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他还主张,美国人应该设法更多地利用国内的资源,减少向国外的求贷,因为用别人的东西是要付出代价的。另外,在贷款工作中富兰克林还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他是一位年高德邵、受人敬仰的谦谦君子和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贤哲,实在不愿意厚着脸皮一次次向别人借钱借物,这对于他的自尊心是一种极大的损害。他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曾经流露出自己的这种伤感:“我对于长期以来从一个宫廷到另一个宫廷乞求贷款和友谊而感到羞愧,而且越是急切地请求越会被拒绝,如果不请求,人家反而会送上门来,⋯⋯格言说:上帝帮助自助的人。”

尽管遇到极大的困难,心中也有不少牢骚,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富兰克林毅然把个人的尊严置于一旁,坚定地承担起为大陆会议筹集资金和物资的艰巨任务。他不顾自己年迈体弱,拖着多病的身躯,日复一日地进行紧张繁忙的社交活动,与使团的其他成员一道,同法国官方人士进行了数不清的谈判和交涉,度过了许许多多不眠之夜,为美国革命事业争取到了大批钱款和物资。1777 年法国政府向美国贷款 200 万利弗尔,1778 年美法结盟后,法国又向美国提供贷款 300 万利弗尔。据不完全统计,从 1776 年至

1781 年,法国援助美国近 1000 万利弗尔,贷款达 3000 万利弗尔。同时,法国还向美国提供了大批滑膛枪、大炮、弹药、帐篷、衣物和药品等。此外, 西班牙、荷兰等国家也向美国提供了贷款和物资。

虽然个人的尊严可以暂时忘却,但富兰克林在原则问题上却从未向任何人或国家屈服过。在他的心目中,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个问题上永远也不能退让,无论谁企图迫使他拿原则作交易,都会遭到他的坚决抵制和愤怒的痛斥。例如,在与西班牙就结盟问题进行的谈判中,西班牙提出要以获得对密西西比河的控制权作为结盟的前提条件,被富兰克林断然拒绝了。对此,富兰克林在一封信中评论道:“我对这个要求只能产生厌恶。我们很穷,但我相信我们将会富有,我宁愿花大价钱买下他们对密西西比河的全部权利,也不愿去卖这条河中的一滴水。”

美国驻欧使团的工作是紧张忙碌的。使团成员们十分清楚,自己的肩头承担着极其神圣而又艰巨的责任,因此他们不敢有半点懈怠,总是兢兢业业地工作,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日夜奔波操劳。自从阿瑟·李等害群之马回国之后,使团成员们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了,人际关系也变得更为宽松和谐, 并滋生出几分人情味。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努力奋斗,互相帮助鼓励,整个使团就像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而富兰克林则是其中当之无愧的长者和精神支柱。

平心而论,美国使团的成员虽然部具有较高的素养,但并不是人人都才华出众,他们中的多数人在外交领域都是初出茅庐,毫无经验可言,而富兰克林却设法使他们克服了这一缺陷,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最大潜力。对此,富兰克林的做法是:按照他们各自的特长和才能委以适当的工作,在明确他们各自的职责并要求他们忠实于上级的前提下放手让他们去干。如果他们的工作出了成绩,他会给以适当的表彰和奖赏;如果有人受到了委屈和伤害,他则会像一位慈祥而负责任的家长那样给以安慰和庇护。因此。美国使团的全体成员门团结和睦,工作配合默契,全体人员以精诚合作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努力工作,为美利坚民族的独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779 年下半年到 1781 年下半年,是美国独立战争战况发生巨变的一个

时期,战局跌宕起伏,变化剧烈,呈现出一种扑朔迷离吉凶难测的复杂局面。1779 年底,克林顿爵士和康沃利斯勋爵率 10000 英军经海路驶向查尔斯

顿,于次年 2 月将小小的查尔斯顿围困得水泄不通。守城美军 5000 余人在林

肯将军的统率下孤军奋战了三个月,终因寡不敌众于 5 月 2 日向英军缴械投降。这是美军自开战以来所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失败。但是,这次战役在战略上却达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效果:它迫使英国的一支主力部队滞留在南卡罗来纳,使英军本来就捉襟见肘的兵力又一次被分散。

8 月 16 日,盖茨将军率领的美军在南卡罗来纳的卡姆登地区再遭败绩,

死伤达 2000 余人。

就在英军在南卡罗来纳步步进逼之时,美军则在新泽西地区频繁出击, 连续取得了两次战役的胜利,迫使英军全部撤出了该地区,使战局得以大大缓解。但就在这时,美国的革命事业又突然陷入一场空前严重的危机:美军将领阿诺德叛变投敌。

本尼狄特·阿诺德是美军一员作战凶猛、勇冠三军的虎将,他以骁勇善战、独树一帜的战斗风格而闻名于世。在多次战斗中勇建奇功,威丧敌胆, 是华盛顿手下一员具有传奇色彩的重要将领。但是,阿诺德心胸偏狭,暴戾恣睐,而且居功自傲,私欲熏心,在金钱和女色面前常常表现得神情恍馏, 丧失理智。正是这些致命的弱点后来把他引向罪恶的深渊,他投降英军,走上与美利坚民族为敌的道路。由于阿诺德精通战法,对美军的战略战术和各地的防务情况非常熟悉,所以在他的直接参与和策划下,英军对美军发动了多次强大攻势,一时间弄得美军疲于招架,险象环生,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但是,美国与法国等欧洲强国的结盟毕竟大大增强了美国人民的战斗实力,独立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这场新的危机只不过是黎明前黑暗的一瞬。从 1780 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军民经过艰苦的战斗逐步摆脱了失败的阴影,在南部战场取得一系列振奋人心的胜利:著名民兵领袖弗里西斯·马里恩(外号“沼泽狐”)率领的一支民兵部队在南卡罗来纳的金斯山地区痛击了英将帕特里克·弗格森为首的一支英军,歼敌 400 余人;1781 年 1 月 17 日,格林将军率领的美军在考彭斯地区又重创了另一支英军;3 月 5 日,美军又在吉尔福德法院附近再次痛歼英军,并将其一直追逐到海边。此后,美军终于恢复了在南卡罗来纳的控制权。

就在美国人民在战场上与英国军队进行艰苦周旋、浴血奋战之时,美国的外交人员们也在进行着另一场紧张的战斗。在富兰克林的卓越领导下,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一系列显著的成就,为美国革命及时争取到极其宝贵的外援。

1780 年,国内战场上时常传来失利的坏消息,使富兰克林忧心如焚。同时,大陆会议则不断向他发来急函,要求他立即为美国筹得大笔款项,并设法得到人员物资方面的援助。

此时的富兰克林已经年过 74 岁了,他不顾年迈体弱,拖着久病之身四处奔走,在法国王室、政府成员和各界要人中间广泛进行活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富兰克林频繁的游说及其巨大的社会声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法国政府同意再提供一笔巨额贷款,以支持急需财政援助的美国革命。

在此特别需要提及的是,此时期暂时回到法国的拉法耶特将军对美国的

外交工作给予巨大的支持和帮助。1779 年上半年,拉法耶特返回法国休假。其间,他只与家人团来了一个很短的时期,便匆匆赶赴巴黎,参加了美国外交使团的工作。面对这位具有古典骑士风度和水晶般质朴坦诚的热血青年, 富兰克林感到一种由衷的愉快,他从心底喜欢上这位高尚的法国贵族,而拉法耶特早就对富兰克林渊博的学识和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精神崇拜得五体投地。两人从第一次见面起就结下深厚的友谊,并共同为美国革命的成功而进行不懈的努力。

出身于显贵家庭的拉法那特利用自己对法国上层社会的深刻了解,与各方人士巧妙周旋。对于法国王室,他一再申明大义,晓以利害,充分阐明美国革命的重要性及其与法国自身利益的密切关系。对于那些腐败的政府官员,他则动员自己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设法打通关节。最后,法国政府同意他的请求,决定向美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和军用物资。在拉法耶特和富兰克林的携手努力下,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还同意派出强大的远征军和海军舰队赴美作战。1780 年 7 月,在久经沙场的著名将领罗尚博的统率下,一支 6000 人的法军协同舰队一道驶抵北美。1781 年 5 月,另一支强大的法国舰队在最负盛名的海军上将德格拉塞的率领下开到北美海岸。美国人民的战斗力量空前地壮大了。

1730 年下半年至 1781 年上半年美军在战场上取得的胜利以及法国远征军的到来,大大增强了美国人民的军事实力和取胜的信心,使战场上力量对比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进行战略决战的形势已经成熟。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精心策划,美法联军最后把战略决战的地点选在弗吉尼亚的约克镇。约克镇位于约克河河口地带南岸的一个突出部位上,英将康沃利斯率一万余重兵扼守在这里,凭借密集坚固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为了打好这一仗,美法联军在战略和战术上做了充分的准备,集中了 18000 多名战斗人员、数百门大炮和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将这一地区团团包围起来。9 月 28 日情晨,华盛顿将军下达了总攻击令。经过 10 余天激烈残酷的战斗,英军伤亡惨重,士气低落到了极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康沃利斯将军被迫于 10 月 17 日率众投降。

约克镇战役是美国人民在独立战争中取得的最辉煌的一次胜利。经战后清点,联军共俘敌 8000 余人(其中包括海军人员 840 人),缴获大炮 250 门,各种武器上万件以及若干艘舰船。这次战役是美法联军在战略反攻阶段取得的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它意味着英军主力在北美战场上已开始全面瓦解。自此以后,英军一蹶不振,几乎停止了重大的军事行动。虽然从战争史的角度来说,这次战役的规模并不算大,但它却足以使英国相信,用军事手段是无法征服一个团结起来反抗英国的民族的。而美国人民却欢欣鼓舞,因为他们已经从中看到独立战争胜利结束的曙光,人们载歌载舞,喜气洋洋, 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节日的景象。欣喜异常的拉法耶特在给法国宫廷的一封信中写道:“戏已经演完了,第五幕刚刚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