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台湾省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讲述我国的台湾省,重点是台湾岛。“岛”、“山”、“宝”是教材的三条相互穿插又各自分明的主线。教材首先从“岛”字开始,自然交待出台湾岛周围的海洋和海峡,以及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并通过“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和“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的叙述,来说明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紧接着还安排了“读一读”材料,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一点进一步加以说明。就经济方面而言,台湾岛内市场狭小, 经济发展依赖于世界市场,因而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由“岛”讲到“山”,“岛’与“山”的结合,得出“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由于中、东部多山,仅西部是平原,使得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海岛、多山,并联系其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到“宝”字的自然资源方面。教材分别从位置、地形、地质、气候等多方面来阐述台湾岛丰富的自然资源。
本节需要识记的内容有:台湾岛(我国最大的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台湾山脉、日月潭、高山族、台北、基隆、高雄。
本节需要理解的内容有:多火山、地震;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丰富的自然资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岛是我国的宝岛。教材在最后还点出了“海峡两岸同胞都有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藉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教学纲要
一、台湾省概况二、台湾岛
-
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
周围的海洋和海峡
-
山多、河短、水急
三、“宝岛”——丰富的资源1.森林:樟树及樟脑
-
农作物:水稻、甘蔗和蔗糖、水果、茶叶
-
矿产:
-
山地有金、铜等矿
-
西部有煤和石油
-
北部火山区富天然硫磺
-
周围浅海蕴藏石油和天然气4.水产和海盐
-
四、“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五、人口、民族、城市
-
人口密度大,多分布在西部平原
-
居民以汉族为主,通用闽南话和广东客家话,少数民族主要有高山族
-
城市多分布在西部,主要城市有台北、高雄等
教法建议
按教材要求,指导学生阅读“台湾省”地图,完成“读图”要求的第 1 项,使学生对台湾省的位置,主要岛屿和主要城市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简单讲一下台湾省的范围后,即把讲述重点转到台湾岛上来,这时让学生完成“读图”的第 2、3 两项,并辅以“读一读”材料,使学生在了解台湾岛周围的海洋和海峡的基础上,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讲到台湾岛的地形时,可联系第 1 册已学过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引
出台湾岛多火山地震。然后运用“台湾岛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从图上读出台湾山脉最高的玉山的海拔(3 997 米),并对比水平距离和垂直高差,使学生认识到台湾山脉山势陡峻,河短流急,水能蕴藏量大。继而结合“日月潭”彩色照片,点出日月潭。最后强调台湾岛山地和平原的分布,为讲述“资源丰富的宝岛”作好铺垫。
讲述“资源丰富的宝岛”时,可先让学生从台湾省地图上看北回归线大致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接着让学生回答台湾岛位于什么温度带,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然后教师总结,并联系地形、海洋等因素,得出台湾岛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结论。随后再让学生按本段课文的“读图”要求, 从“台湾省森林、农产和矿产分布图”上,找出台湾主要的自然资源和物产, 并思考回答它们与自然条件的内在联系。这段课文中出现的资源和物产的名称较多,不必让学生一一死记硬背,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资源和物产所依赖的自然条件。例如,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山区成为“森林宝库”,西部平原区则盛产稻米和甘蔗;北部的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 台湾海峡的优良渔场;西海岸的海盐产区。
台湾的自然资源很丰富,但由于省内市场狭小,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自 60 年代后,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口原料和原配件,加工出口,经济发展迅速。现在电子、化工等制造业也很发达,在国际贸易方面占重要地位。讲述此段时,可指出台湾与香港、新加坡、韩国并称为亚洲“四小龙”。
讲述台湾的人口和城市时,可先让学生计算一下台湾的人口密度,以加深学生对“台湾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的印象。接着从地形因素着眼,自然得出台湾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地区。台湾居民以汉族为主,其语言和风俗与闽粤相近,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是同胞兄弟,台湾和大陆不可分割;并通过本节课文最后一段的叙述,以加强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最后交待一下台湾的主要少数民族——
高山族及其分布,以及台北和高雄两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