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南方地区

教学内容分析

本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是我国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 1/4,人口占全国一半以上。少数民族的数目和人口在全国少数民族中也占多数。

课文和图像根据南方地区环境、资源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重点突出以下 8 个方面:

  1. “山青水碧、鱼米之乡”。本区与北方地区的“黄土地与黑土地”, 在景观上和农业生产方面有明显的差异,主要原因是两个地区的气候不同。课文首先指出本区的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并让学生从本区 1 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数字来加以说明。“鱼米之乡”主要是指平原地区而言,并点出本区的主要农作物和熟制。

  2. “亚热带和热带的经济作物和林果”。这是本区农业生产(包括林业)方面的又一特点,也与本区气候条件有关。本区的食品加工、丝绸、竹木建筑材料等工业的发展,都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农林资源为基础的。

  3. “紫色丘陵与红壤丘陵”。这是本区四川盆地和东南丘陵的特色,课文中说明了它们形成的原因及改造红壤的方法。

  4. “长江上、中游防护林工程”。这是与“三北防护林”同样重要的宏伟造林计划,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跨世纪工程,是体现社会主义、面向未来思想教育的内容。

  5. “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这是本区矿产资源和能源与北方地区不同的特点。本区利用这些资源发展了若干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建立大中小型水电站,并发展了核电站。

  6. “沿海与内地工业的发展”。本区的“长江沿岸地带”和“沿海地带”是我国工业发达的地区,课文中举出了本区重要的工业中心、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这些经济中心和经济特区的发展,将会带动全国的经济发展。

  7. “南方人民的生活”。教材主要阐明南方居民的食品与主要农产品大米的关系;生活习惯与炎热多雨的气候及水乡环境的关系。

  8. “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教材首先指出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居我国大陆沿海的中间位置,以及长江与东海的交汇点。进一步说明上海在全国大城市中的特点:1.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即全国最大的城市);2. 全国工商业和外贸中心,今后将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经济、贸易和金融(银行等业)的中心;3.上海工业发展的趋向,以及浦东新开发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本节需要识记的知识,大部分是在中国地理总论部分已学过的知识,复习巩固到南方地区,其中有:

  1. 地形方面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海南岛、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洞庭湖。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

主要农产品:水稻、油菜、甘蔗、蚕丝、茶叶、柑橘、橡胶等。

  1. 主要矿产和能源基地:主要铁矿——四川攀枝花、湖北大冶、安徽马鞍山、海南石碌。主要煤矿——安徽淮南、贵州六盘水、四川攀枝花。主要水能和核能基地——葛洲坝水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基地——江西的钨、铜,湖南的铅锌、锑,贵州的汞,广西的铝,云南的锡。

  2. 主要工业城市的分布:长江沿岸地带——上海、南京、武汉、宜昌、重庆;南部沿海——广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口、宁波。这是本节知识的重点。

本节需要理解的知识:

  1. 本区“山青水碧、鱼米之乡”以及经济作物、林果业同自然条件的关系,这是本节知识的另一重点。

  2. 南方水稻土与四川盆地紫色土为什么肥沃,东南丘陵的红壤为什么需要改造?这是难点。

  3. 长江上中游为什么要营造防护林工程,这是又一重点。

  4. 本区工业发展与资源及地理位置的关系。

  5. 本区人民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6. 上海在全国的重要地位。本节的能力培养:

  1. 继续培养读图用图能力。

  2. 结合地区特点,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3. 通过填表,培养进行区域特征比较的能力。本节的思想教育内容:

  1. 通过本区山青水碧、物产富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 结合南方红壤改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的建设,对学生进行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

  3. 结合长江沿岸地带和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的建设,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分布逐步趋向合理;发展生产必须自力更生,因地制宜,以及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努力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力,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的重要意义。

  1. 通过“读一读”《沁园春雪》(上阕)和《村居》的诗词,一方面使学生比较“北国风光”和“江南春色”景观的差异,一方面使他们受到美育的陶冶。

教学纲要

一、山青水碧、鱼米之乡1.温暖湿润的气候

  1. 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2. 农作物一年可两熟至三熟,水稻、油菜等为主二、主要经济作物和林果

  1. 以亚热带、热带品种为主

  2. 经济作物:甘蔗

  3. 热带、亚热带水果:椰子、菠萝(凤梨)、香蕉、荔枝、桂圆、柑橘等

  4. 经济林木:茶、油茶、油桐、橡胶、漆、樟、竹、杉等三、紫色盆地和红壤丘陵

  1. 紫色盆地的形成,四川盆地物产丰富的原因

  2. 红壤的性质及其改良

  3. 平原地区肥沃的水稻土四、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1. 长江流域水害加剧的原因

  2.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范围及其效益五、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

  1. 有色金属和铁矿的主要分布地区

  2. 主要水电站和核电站六、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

  1. 新中国成立以来,本区工业分布的变化

  2. 长江沿岸地带的主要工业区

  3. 南部沿海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七、南方人民的生活

  1. 主要食品

  2. 住宅特点

  3. 水乡交通工具

  4. 擅长的运动项目 八、全国最大的城市上海

  1. 上海的地理位置

  2. 上海城市的特点

  3. 浦东新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法建议

  1. 本节 2 课时,每 1 课时可讲教学纲要中的前后各四个方面内容。

  2. 首先让学生阅读本区在全国的位置和本区地形图,了解本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复习巩固本区地形区的名称和在地图上的位置。

  3. 看课本前页中反映本区景观的彩色照片和本节素描图“江南秀色”、“平原水乡的养鱼池”等,从感观上增强对课文“山青水碧、鱼米之乡”的认识。

  4. 想一想:本区 1

    月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以上?(0℃以上)。海南岛在多少摄氏度以上?(16℃以上)。年降水量多在多少毫米以上?(800 毫米以上)。可复习第三册“中国的天气和气候”的知识。

  5. 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可与北方地区的一年一熟、二年三熟作比较,

    让学生联系生长期的长短说出原因。农村学生还可联系当地作物的熟制加以说明。由于本区田地里作物不断生长,自然界草美花香,课文中使用了常年“绿野芳菲”的词来形容。

本区是全国水稻的主要产区,但北方有些地区也有水稻生产。小麦、棉花在北方地区产量很多,本区长江流域各省产量也不少。有些地方一季种麦、一季种稻,两者产量均多。本区是我国粮食等农产品产量最多的地区,但是人口众多,对农产品的消费量也最大。南方地区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土地利用经过精耕细作,单位面积的产量一般比北方地区高。

本区的经济作物和林果,学生已知道的就不必解释,不了解的可扼要说明一下用途。如油茶树的种子可榨食用油;桐油的种子可榨工业用的桐油(涂在木料上可防腐)等。

  1. 讲四川紫色盆地时,可先让学生看“四川盆地的地形模型图,加深对盆地地形的印象。就四川全省地形来讲,东部是盆地,西部是青藏高原边缘部分。四川盆地成为全国的重要农产区,是同它的气候与肥沃土壤有关。成都平原为水稻土,丘陵地区为紫色土。

  2. 讲红壤的改良,可让学生看彩色照片“红壤的利用和改良”,增加对红壤的感性认识。对红壤的改良,针对红壤有机质少,要增施有机肥料;酸性强,要补充熟石灰(氢氧化钙[Ca(OH)2]),因其呈碱性,可使红壤中酸性中和,以减轻其酸度,知道这些基本道理即可。南方红壤丘陵、北方黄土高原的治理,都属于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业生产的重要途径。

想一想:北方的黄土地、南方的红壤地各是怎样形成的?黄土高原的黄土是风成的,红壤是在高温多雨气候中形成的。需要用什么方法治理?两者都需要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红壤还需要增施有机肥和熟石灰等,以改良土质。

  1. 讲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要着重指出滥伐森林、滥垦陡坡给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重要意义。了解一下营造防护林的大致范围。对具体的工程措施和今后的效益知道其情况就可以了,数字不要求记。

  2. 讲本区有色金属矿和水能资源时,要结合地图,要求学生记住主要矿区的名称及其位置。建设中三峡水利工程,重点在防洪,但是发电量也将是全国最大的。本区工业发达,能源供应紧张,除大力发展水电外,还兴建了核电站,应使学生知道本区两座核电站的名称及位置。

想一想:1.本区为什么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是河流从山区、丘陵流入平原时,落差大;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2.利用水力发电,比利用煤和石油

发电有什么好处?水能资源可反复利用,无污染。

  1. 沿海和内地工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地图或幻灯片显示本区沿江和沿海地带的工业城市和经济特区。这些城市的位置、名称在以前有关章节中,

    大都曾先后出现过,新地名不多,要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巩固,落实到本区的地图上。

想一想:沿海城市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好处是:可以引进外资、境外先进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发展生产,扩大国内外贸易额;吸收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面等等。当然,外商来华投资,他们也要有利可图,因此需要互利,但是外商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和各项政策。这里要教育学生引进外资, 不能损害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现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南部地方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是发展最早、最快的地区。

  1. 讲南方人民的生活,可与上一节北方人民的生活作比较,进一步理解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现代社会由于科技进步、商品流通频繁,传统的衣食住行方式有些已经打破,有些仍在保留。本区的学生对这些生活方式比较熟悉,可以略讲。非本区的学生可结合看课本中的彩色图像,以加深其印象。

  2. 讲我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必须让学生从全国地图上认识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上海城市的特点可同首都北京作比较:北京是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上海是全国最大城市,全国最大工业基地、商业中心和重要出口基地,今后将发展成为国际性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

做一做:填表内容

粮食

作物

油料

作物

糖料

作物

主要

水果

主要

能源

主要金

属矿产

人民

主食

传统交

通工具

住宅

特点

运动

项目

北方

地区

小麦

大豆

花生

甜菜

苹果

煤、

石油

面粉

保暖

防寒

滑冰

南方

地区

水稻

油菜籽

油 茶

甘蔗

柑橘

水能

有色

金属

大米

通风

散热

游泳

读一读:《沁园春雪》(上阕)和《林居》。如课堂时间不够,可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欣赏。《沁园春雪》初中语文第 5 册有此课文届时语文课将详细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