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最佳时域,优化教学过程
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节课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第 5 分钟到 20 分钟。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时间分配。要根据不同课型安排教学过程,优化结构。根据目前的教改成果,现举几例优秀课堂结构:
一是新授课:①基础训练→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尝试练习→课堂作业
→反馈小结(尝试法);②诱导预读→引导细读→辅导练习(导读法);③ 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六课型”)。
二是练习课:复习巩固→深化训练→反馈强化综合扩展。
三是复习课:组建知识结构→独立练习→小组讨论→小结强化→矫正错误→系统总结。
就目前的课堂教学看,不能合理分配时间、把握最佳时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未能很好地分析理解教材,确定主次,把握宗旨。如数学教材中数的运
算道理和技巧往往是用一道应用题引出问题、讲明道理、训练技能的,有的教师却用大量时间去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讲解解题思路,结果偏离了教学目标,20 分钟过去了还没有进入或没有搞清重点内容,解决关键问题。
教学思想和方法陈旧。如语文教学中的“四步四快”模式,即字词→段落→中心→写作,有些一开始长时间复习,或大量讲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及整节课的分析等,往往不是在学生思维抑制疲倦时进入重点,课堂无主次、无起落,学生情感得不到激发,浪费时间精力,降低了效率。所以,要提高课堂的时间有效率,必须保证在最佳时域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 再辅以精心设计的练习,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预定目标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