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龙出水和飞空砂筒

二级火箭和往返式火箭是火箭技术史上的两大发明,二者均产生于 14

世纪、15 世纪时的明代。当时使用的“火龙出水”即是最早的二级火箭,“飞空砂筒”即是最早的往返式二级火箭,开了现代多级火箭和回收式火箭技术之先河。

火龙出水的制作方法是:用长 5 尺(约 1.6 米,明代一尺相当于 32 厘米) 的毛竹,去掉竹节,使毛竹上下贯通成竹筒,再用铁刀把筒刮薄;前端接一个用木头雕成的龙头,后端雕成龙尾状;龙口张开向上,腹内装神机火箭数枚,龙头上留一个眼,将火箭上药线俱总在一处;龙头下两边各装火箭筒一个,火箭筒重一斤半(约 885 克,明代一斤约相当于 590 克),火门下垂, 底向上,用麻皮、鱼胶缚定;龙腹内火箭药线由龙头留眼处引出,分开两处, 用油纸包裹好,装钉于龙头上,并与龙头下的火箭筒底通连;龙尾下两边亦用火箭筒 2 个,与龙头下的火箭筒一样装缚;把 4 个火箭筒的药线总汇一处,

捻在一起,即成。水战时,可离水面 1 米多高处点燃火箭筒,如火龙出于水面,可飞行 1000~1500 米远。火箭筒内装火药将燃尽时,又点燃龙腹内的神机火箭,火箭射出,敌方“人船俱焚”。亦可于陆战时使用。

飞空砂筒分为往返装置和发射筒两个部分。往返装置以薄竹片为身,制成圆筒,长 2.24 米,筒径 4.8 厘米;上装火箭筒两个,筒口颠倒相向,前筒

口向后,后筒口向前;前筒头上装置大爆竹一个,爆竹长 22.4 厘米,径 2.24 厘米,爆竹的药线与前火箭筒内通连,外用夹纸三五层把爆竹与前火箭筒圈包在一处;爆竹的外圈装有毒砂,毒砂用细砂或石粉与毒药炒制而成;毒砂与爆竹封糊严密,若水战用则在顶上装倒须枪,若陆战用就不必安装倒须枪; 后火箭筒药线与爆竹相连。发射筒用大毛竹制成,旧称之为“溜子”。使用时,先点燃前火箭筒,往返装置射出,倒须枪刺入敌船帆,并钩住,敌方必齐往救,而爆竹爆炸,毒砂溅洒,伤敌眼睛,其后火箭筒发动,飞回本营, 使敌方莫知所以,造成恐慌。飞空砂筒的设计思想确实是巧妙高明,令人赞叹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