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德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上,道德的垂训是人类从一诞生起就有了的。在我们的历史里,它是一个最具有原始意义的母题。
我们如此熟悉这个词汇,对于我们来说,它已经不存在多少新鲜感了, 我们甚至很少有时间去重温它了。但是,关于它,我们到底能够说出些什么来呢?你一张口便能说出“道德”的含义吗?
我们恰恰很有可能与“最熟悉”的事物失之交臂,在自得的心理中与它保持实质上的陌生与疏离。这样的误解,或许已经发生在“道德”之上了?
看来有必要近距离地走近道德。
道德的古老源于道德的本质,它发生在人与人比肩而立的那一瞬间—— 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当人最初拥有了朦胧的意识,开始采取一种方式来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道德规范也就有了最初的萌芽;而对于每一个人而言,当他站立起来看到了身边的芸芸众生,知道他必须以某种方式去面对他人时, 道德意识在他身上也就播下了第一粒种子。
《中国大百科全书》这样解释“道德”一词:“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相应的行为和活动。”
人应当在善的标准之下去调整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道德最明显的训诫。
看来道德之意并不繁琐。当你时时刻刻怀着善意去面对身边的一切时, 道德就在你的掌握中。
有一个故事: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 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盲人道:“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我,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别人。”
一位名叫陈招池的台湾人在讲了上面的故事后,说道:“时时帮助和关怀别人,所谓为善至乐就是这个意思吧!”
盲人点亮的不是一盏灯,而是一种道德情怀。可见道德的训诫并不是那么严厉、古板、让人生畏,它只是要求我们心中有一丝温暖的情意,一旦点亮了,就既照亮了自己的心,也照耀了别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