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第一塘——安徽安丰塘

安丰塘是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选址科学,工程布局合理,水源充沛。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

安丰塘塘堤周长25千米,面积34平方千米,蓄水量一亿立方。放水涵闸19座,灌溉面积93万亩。安丰塘位于安徽省寿县县城南30千米处,与漳河渠、都江堰和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水利工程,被誉为“神州第一塘”。

孙叔敖致力兴修水利

在安徽省寿县城南35千米处,有一烟波浩渺的大塘,周长60千米,人称“安丰塘”。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县城,因城民贪吃龙肉而触犯天庭,天庭震怒,顷刻间就将城池夷为汪泽。

秋冬季节,逢大雾弥漫天气,塘上空水、灰、气、光竞合成海市蜃楼,城郭的倒影偶尔出现,影影绰绰,朦朦胧胧,颇有些神奇。

传说几千年前,东海有一条懒龙,顽皮成性,怠于劳作,被龙王罚下凡尘闭门思过。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入浅谈被虾戏”,一向在天际自由自在遨游的蛟龙,到了人间便陷入了困境,费力地在大塘大堰囚伏着,甚是很狼狈。

不久,安丰城附近的居民发现了它。面对这个貌似鲶鱼的庞然大物,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它是天庭之物,于是大家决定同心协力将其宰杀,先将龙头割锯下来,再一刀一刀地把龙肉剐下,凡参加者和劳者都有其肉。

千户人家,除了一户李姓以外,都吃了龙肉,一时间城内炊烟袅袅,肉肴飘香,笑语声声,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

被丢弃的龙头,被重重地压在大地上,殷红的龙血一点一点渗入地层,这样惊动了土地爷。土地爷见状吓得魂飞天外,龙王接收到懒龙被宰割的消息后,悲恸地向玉帝禀报,请求玉帝对凡间不知天高地厚的百姓进行惩治。

玉帝不动声色地听着汇报,最后拍板说:“龙为人间造福,没曾想却遭到如此毒手,是可忍,孰不可忍。只是,要注意不能滥杀无辜。”

于是玉帝就派天兵天将,扮成乞丐逐门逐户讨饭吃,讨水喝,以嗅该户人家是否吃过龙肉。

在李姓家中,“乞丐”告诉李家人:“城南门有一对石狮,最近7天内石狮眼睛会发红,一旦发红将天灾降临,你家每天要安排人密切注视,天象显现马上搬出城外,此乃天机,不可泄露,否则自身也将难保……”

李姓人噤若寒蝉地听着,不住地点头,眼见着“乞丐”化着一朵白云,腾空而去,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七天的早晨,天气异常地沉闷,东方太阳血红血红的,李家老大走到石狮跟前,蓦地发现石狮微动,眼睛泛红,向外慢慢渗着血水,于是大呼不好,赶忙转身就往家跑,并带领着家人向城北方向急奔而去。

刚走出城北外墙,只觉天黑地动,一趔趄摔在地上,正在发愣,忽然一阵狂风将几人推出千米开外,在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中,城郭一下子陷入地层,白花花的水咆哮着泛上来,顿时一片汪洋,安丰塘便形成了。

其实,这只是个传说,但是,春秋时期的孙叔敖,却是十分热心水利事业,主张采取各种水利工程措施,兴修水利,为民造福。

他主张:

宣导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爱,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

他带领人民大兴水利,修堤筑堰,开沟通渠,发展农业生产和航运事业,为楚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亲自主持兴办了期思雩娄灌区和安丰塘等重要水利工程。

公元前605年,孙叔敖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在史河东岸凿开石嘴头,引水向北,称为“清河”。之后又在史河下游东岸开渠,向东引水,称为“堪河”。

利用这两条引水河渠,灌溉史河和泉河之间的土地。因清河长45千米里,堪河长20千米,共65千米,灌溉有保障,被后世称为“百里不求天灌区”。

经过后来的不断续建和扩建,灌区内有渠有陂,引水入渠,由渠入陂,开陂灌田,形成了一个“长藤结瓜”式的灌溉体系。

这一灌区的兴建,大大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了楚庄王开拓疆土对军粮的需求。

因此,《淮南子》称:

孙叔敖决心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庄王知其可以为令尹也。

楚庄王知人善任,深知水利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任命治水专家孙叔敖担任令尹的职务。

孙叔敖当上了楚国的令尹之后,继续推进楚国的水利建设,发动人民“于楚之境内,下膏泽,兴水利”。在公元前597年左右,又主持兴办了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这就是安丰塘。

工程在安丰城附近,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呈弧形状展开。北坡的水都向寿县南部的低洼地汇集,然后经寿县一带流入淮河。

所以每当夏秋雨季时,山洪暴发,各路洪水齐下,这里便很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而一旦雨少又很容易干旱。这一地区是楚国主要的农业区,所以楚国十分重视在这里兴修水利,芍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修建的。

芍陂把周围丘陵山地流泄下来的水汇集贮存,以便及时灌溉周围的大片良田。因为此陂是引淠水经白芍亭东蓄积而成,所以得名“芍陂”。

芍陂建成之后,周围约有二三百千米,其范围大约在寿县的淠河和瓦埠湖之间,南起众兴镇附近的贤姑墩,北至安丰铺和老庙集一带,可灌溉良田10000多顷。

起初芍陂的水源仅来自丘陵地区,水量并不是很充足,而在它的西面有一条涝河,水量十分丰富。

后来挖掘了一条子午渠,引淠河水入陂,使得芍陂的水源更有保证,同时还起到调节滞蓄淠河洪水的作用,减少了洪涝灾害,使它对周围地区农业的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芍陂达到了“灌田万顷”的规模。

相传,在北堤还建造了不少闸坝。闸坝在一条泄水沟的上面,用一层草一层黑色胶质泥相间迭筑而成。其中有排列整齐的栗树木桩,草层顺水方向散放,厚度基本相同。

闸坝前有一个水潭,水潭前有一道树木纵横错叠的拦水坝。该闸坝为一蓄泄兼顾,以蓄为主的水利工程。在缺水的时期,可以把大量的水蓄在塘内,但又能使少量水经草层滴泄到坝前水潭内,使之有节制的流至田间,灌溉农田。

闸坝的结构与后汉书记载的王景修浚仪渠时所用的“坞流法”颇相一致。此外,后世的人们还在闸坝内发现了大量的“都水官”铁锤、其他铁器以及“半两”、“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等货币。

芍陂建成后,使安丰一带每年都生产出大量的粮食,并很快成为楚国的经济要地。从而楚国更加强大起来,打败了当时实力雄厚的晋国军队,楚庄王也一跃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300多年后,即公元前241年,楚国被秦国打败,考烈王便把都城迁到这里,并把寿春改名为“郢”。这固然是出于军事上的需要,也是由于水利奠定了这里的重要经济地位。

由于芍陂的军事价值,三国时期,魏国和吴国曾多次交战于此,由战国至汉代的500多年间,芍陂因为年久不修而逐渐荒废。直至公元83年时,才由著名的水利专家庐江太守王景主持进行了芍陂自建成后的第一次修缮。

后世的人们还曾在这里发现了汉代草土混合而筑的桩坝及纵横排列的叠梁坝,可以起滚水作用,从而对放水规模加以控制,既坚固又符合科学原理。

曹魏时,曹操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以与吴蜀对抗,故而非常重视芍陂的兴修。209年,曹操带兵驻守合肥,“开芍陂屯田”。

尤其是241年,邓艾重新修缮芍陂,使其蓄水能力和灌溉的面积得到空前的增大。

在此之后,西晋、东晋、南朝、隋、唐、宋、元各代都对勺陂进行过修缮。至明代,芍陂虽然也多次修缮,但是规模都不大,陂内的淤塞日益严重。至清代的光绪年间,芍陂的淤塞已经极为严重,陂的作用已经很小。

芍陂经过历代的修缮,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东晋时因灌区连年丰收,遂改名为“安丰塘”。

芍陂成为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灌溉面积达到60余万亩,并有防洪、除涝、水产、航运等综合效益,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安丰塘环境清新而幽雅。良田万顷、水渠如网,环塘一周,绿柳如带,烟波浩渺,水天一色。造型秀雅的庆丰亭点缀在湖波之上,与花开四季的塘中岛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蓬莱仙阁图。

安丰塘的水源来自于大别山,大别山的水流通过淠东干渠源源流入安丰塘。淠东干渠原称“老塘河”,老塘河连接于安丰塘这一段河流又宽又深,人称“喇叭店”或“驴马店”。这其中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很久的时候,这里原本是个集镇,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或耕织,或经商,各得其所。但是因集镇建在老塘河边上,河流无法拓宽,当地非旱即涝,人们的生活十分贫苦。

在这个集镇上,有一个专做驴马贩卖生意的居民叫张子和。由于当时交通、碾谷、农业生产都需要驴马出力,生意非常好。每年冬闲季节,张子和从北方购买驴马,赶到安丰塘畔来,转手一卖就能赚上一大笔钱。

发了财后,张子和更不拘一格地做起了各种生意,集镇上的各类买卖,有一大半都是他家开办的,不知道从何时起,约定俗成,这里便被称作了“驴马店”。

这一年春,安丰塘畔又因老塘河年久失修,无法引水,百姓眼瞅着庄稼要下种,但土地干得冒烟,这可怎么办呢?

正在此时,张子和突然得了一种奇怪的重病,请尽各方名医,找遍各处郎中,大家都是摇摇头,谁也诊断不出张子和这种成天不能吃、不能喝、头脑昏昏沉沉、心中焦躁难耐的病症到底是因何而引起的。

这一日夜里,张子和意外地平静下来,很快沉入了梦乡,家人不敢惊动,四下散去。

慢慢地张子和在睡梦中好似闻到一股奇异的芳香,见到一位美丽的仙女从半掩的窗口飘然而至,来到身边对他说:“我是安丰塘的荷花仙子,今天特为你的病而来。你想想看,安丰塘畔土地肥沃,人民本该丰衣足食,但偏偏因水源受阻,庄稼十年九不收。大伙都难以生活,你又怎能幸免?如果大伙的愁苦都没了,你的病也就痊愈了。”

仙女说完,便要离去,张子和一见,慌忙起身欲探究竟。那荷花仙子回眸粲然一笑,随手扔过一件东西,张子和闪身一把接住,不由惊出一身冷汗,惊醒过来,原来不过是南柯一梦。

但他的手中也确实紧紧攥住一件东西,松开一看:呵,是一粒硕大的、香喷喷的莲籽。其香沁入心脾之中,张子和顿觉一反常态,身体好了许多。他细细回味梦中之事,心中突然有了主意。

第二天,张子和开始查勘旱情和地势,然后把店铺的伙计都召集起来,说:“我准备把所有的店铺都迁移到别处去,这事由你们去办。另外,还要通知这里所有的居民搬离此地,一切花费由我承担。”

众人一听,交口称赞这是件恩泽子孙的大好事,马上高高兴兴照办去了。

张子和召集来民工,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河道疏浚工程中来。未用半月时间,驴马店段一条宽宽的、深深的、呈喇叭形的崭新河道疏浚成功了。上游的河水,滚滚流入安丰塘内。

从此,安丰塘畔旱涝保收,人民安居乐业。

说也奇怪,自从这段河流建成之后,张子和奇怪的病症竟然也不知不觉地好了,并且从此再也没有复发过。

[旁注]

天庭 秦代初期,天斗统治三界,但天斗未称帝,并非天帝,故而三界的权利中心称之为“天庭”,主要管辖仙界,相对来说对“灵界”和“冥界”的管辖还停留在形式上。自玉帝统治三界之后,三界的权利中心称之为“天庭”,三界都归其所管辖。

龙王 神话传说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龙是我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

天兵天将 天界中的将领和士兵,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卫护天宫,维护佛法,下界降妖除魔。通常,天将大多穿着华丽的金甲,身体周围有五彩霞光缭绕,身体也非常魁梧,显的华丽和稳重。天兵也个个具有神力,他们通常听从天将的调遣。

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年~公元前593年),楚国人,出生于楚国郢都。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主持兴修了芍陂,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楚庄王 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姓芈,熊氏,名侣,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庄王自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的统一,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淮南子》 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是我国西汉时期创作的一部论文集,由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故而得名。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综合了诸子百家学说中的精华部分,对后世研究秦汉时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令尹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令尹主要由楚国贵族当中的贤能来担任,而且多为芈姓之族。

半两 秦代及汉代初期铜币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实行币制统一,改币制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供巨额支付。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统一前秦的币制,称“半两”,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

货泉 是最常见的一种汉代钱币,它是王莽天凤元年第四次货币改制的产物。货泉从公元14年起一直流通至公元40年,材质为青铜,尚见有铁质和铜夹铁者钱文为悬针篆,泉中竖笔断开,货泉饼者字纹多平夷。

太守 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明清时期则专称“知府”。秦代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曹操(155年~220年),沛国谯人,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阅读链接]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著名的贤君,在公元前613年至公元前590年在位。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3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人问之,则说:“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他在位22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广揽人才,重用了苏从、伍参、孙叔敖、沈尹蒸,让他们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国家日渐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