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悲歌歌一曲

张寒晖创作的歌曲《松花江上》至今仍为文艺舞台经常上演的曲目,它那满含悲愤的曲调,倾吐出了中华儿女的亡国之恨,同时也表达出中国人民抗日到底的决心。

一次,张寒晖在东北六十七军军部出版的《东望》杂志的封面上看到六十七军军长王以哲的亲笔题词,那遒劲的笔体写着:

“我们何时能返那美丽的田园?何时能慰我们的祖宗于地下?又何时能救我亲爱的父老兄弟姊妹于水火之中?”

这连连的问号,击打着张寒晖的心,激起了他无限的爱国热情,他眼前仿佛看到了被火烧毁的田园,被毒打的老人,被糟踏的妇女,被残害的儿童⋯⋯。他决心用歌曲表现出亡国之恨,表现出赶走敌人的决心。突然他捕捉到一个音调:

逐渐下行的音调,表现出内心的极度悲愤。他决定以此为基调创作一首歌曲,经过几天几夜的反复琢磨,他终于写成了,这就是脍炙人口的《松花江上》。

1936 年 12 月 9 日,恰值“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学生们(东北的) 云集在张学良将军总部的广场前,高喊“打回老家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高唱着革命歌曲。当二中的学生唱起《松花江上》一曲时,在场的东北军战士都难过地低下了头。游行队伍行至东郊十里铺,张学良将军乘汽车赶了上来,他身着长大褂,快步登上路边的一个坟头,对同学们说:“你们的精神我非常感动,我对不起东三省的父老兄弟,我和你们站在一起。我一定把你们的要求转达给蒋委员长,一个礼拜之内,我用事实来答复你们。”学生队伍中喊起了“拥护张副司令!”“打回东北去”的口号, 同时又响起了《松花江上》的歌声。悲壮的歌声沁人肺腑,张将军的眼中闪动着泪花。当唱到“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一句时, 张将军低下了头,急速地离去。这位戎马半生的赫赫武将,也不能不被赤诚的爱国之心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