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寄情思
伯牙是战国时代的民间琴家。关于伯牙的记载,最早见于荀况的《劝学篇》,文中写道:“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意思是说瓠巴这个人的瑟弹得很好,只要他弹起瑟来,美妙的音乐使水底的沉鱼都要浮出水面倾听;伯牙弹起琴来,马儿都会忘记了吃食,而仰起头来欣赏。这些夸张的描绘,体现了那个时代,瑟和琴的演奏已经很具艺术魅力了。
汉末大文学家蔡邕辑写的《琴操》一书,在《水仙操》一曲的解题中记载了伯牙学琴的故事。伯牙向他的老师成连学琴学了三年,成连对他说:“我教会了你弹琴曲,但如果要做到传情达意,充分表现出乐曲的意思,还得请教我的老师方子春。”一天,成连用船把伯牙送到了蓬莱岛上,对他说:“你在此等我一下,我去请我的老师方子春。说完,成连划着船离开了蓬莱岛。伯牙一个人留在荒凉的岛上,左等右等也没有见到老师的踪影。他面对着清凉的海风,倾听着波涛的吼声,他的心境变得更加平静,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地。他忽然醒悟到,老师是让我到这里来陶冶性情、移情养性的。于是, 他面对柔和的海风和起伏的波涛弹起琴来。他越弹越投入,全身心都贯注在琴音之中,这琴音飘荡在海风中,抚摸着时起时伏的波浪,与海风的呼啸合为一体。他心中充满了创作的欲望,在琴中写下了著名的琴曲《水仙操》。后来,成连又划船将伯牙接回,自此以后,伯牙的琴艺日进,终于成为誉满天下的演奏家。这个故事看似简单,实际包涵着深奥的道理。光是掌握技巧, 并不算音乐家,重要的是必须充分领悟到音乐所表达的意境、情趣,能够恰如其份地表现它,才是音乐的根本。可见,在千余年前战国时代的人,对于音乐艺术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
关于伯牙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就是他和钟子期的友谊。这个故事记载在《吕氏春秋·列子》中。伯牙和钟子期是好朋友,钟子期的琴也弹得很好。有一天,伯牙弹琴给钟子期听,一曲既终,钟子期说:“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给钟子期弹了一曲,钟子期听后说:“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非常高兴,因为钟子期对他所弹的琴曲完全能够领会,他把钟子期当成了自己的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异常,将自己心爱的古琴也摔碎了, 从此不复弹琴,表达了对失去知音的强烈痛惜之情。古代流传下来的琴曲还有《伯牙与子期》一曲,可见他们的友谊感人至深。
伯牙、子期早已仙去,而《高山》、《流水》这两首琴曲却流传了下来, 一直到现在仍有人在演奏《高山》、《流水》的琴曲,但这大约也只是曲名相同,琴曲的结构、曲调等等可能与伯牙那时所弹已有很大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