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 年,乔伊斯从都柏林大学毕业,获得了文学士学位。摆在他面前的是困顿的家庭和自己毫无着落的生计问题,他想学医谋生,但学费太高,再加上自己经济拮据,无法在国内实现这一“奢侈”愿望。

苦于生计的乔伊斯,这时向父亲提出自己的新想法:到法国去学医。一方面他想凭借自己的语言天才,到法国去教英语为生,同时学医;另一方面他也想摆脱爱尔兰狭隘封闭的环境,到巴黎这个欧洲的文化和艺术中心,领略那五彩缤纷的文化生活。老乔伊斯见儿子能自谋生路,就为他凑了一些路费,送他上船到巴黎。

到了巴黎之后,乔伊斯发现在巴黎学医并非易事。他生活无着,收入一部分来自他的教书所得,一部分来自投稿收入,除此之外,远方的父母还时不时也给他寄一点钱。贫困的生活并没有使乔伊斯气馁,巴黎的生活吸引着他,开放的环境、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他流连忘返。他经常跑图书馆,日夜读书,有的时候饥饿难忍便在大街上乱走,边走边背诵诗文。这段类似于斋戒冥思的时间,实际上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做了重要的精神准备。这期间,柏林文学界的一些重要人物也为乔伊斯提供了不少帮助,诗人叶芝和戏剧家格雷戈里夫人为他的投稿联系了不少刊物,使他在困境中得到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物质生活上的贫乏,并没有难倒乔伊斯。精神上的富足,使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早就看到,象但丁、易卜生这样的大作家,都是在离开自己的家乡后才写出不朽著作的,前人所走的路程正是乔伊斯将要走的道路。离开了爱尔兰使他摆脱了精神上的桎梏,虽然当时他只写一些文学评论和短文,但他对自己的文学前途充满信心。多年以后,乔伊斯回想当年侷促状况,不禁感慨:“当时我想只要能写作,我愿意过任何生活,甚至如古希腊哲学家以桶为家。”

1902 年底,乔伊斯回爱尔兰度圣诞节。一月后,又回到巴黎。1903

年 4 月,接到母亲病危的音信后,又从巴黎返回了都柏林。虔诚的母亲

在临终时仍然念念不忘乔伊斯抛弃教职的事,她要求儿子向上帝忏悔并皈依基督,但乔伊斯不听从她的话,不愿意这样做。母亲去世之后他时常为自己没有答应母亲的最后一个要求感到内疚,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的恩宠。这种感情在心头愈积愈浓,使他产生了一种难以解除的内疚感, 并常常在作品中流露出来。《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主人公斯蒂芬·德迪勒斯得到母亲病危的消息匆匆赶回,但在母亲弥留之际,却有意拒绝她的请求,不在床边跪下并祈祷。这一情节,实际上是青年乔伊斯本人心理状态的反映。

母亲死后,乔伊斯一家的生活更加困顿贫穷。老乔伊斯对众多子女的生活不仅漠不关心,而且态度恶劣,终日喝酒调侃,不管家中的任何事务。身为长子的乔伊斯到处寻找工作,但一无所获。他还结交了一批无所事事、玩世不恭的青年。与这些人相处久了,乔伊斯也跟着酗酒, 在狂饮之后获得精神上的暂时解脱。这种狂饮的恶习,使他的生活更加困难,也严重地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从 1903 年 4 月到 1904 年 10 月,这一年半的都柏林生活中,乔伊斯过着痛苦、内疚而潦倒的生活,但其中偶尔也荡起欢乐的涟漪。就在这一段时间内,乔伊斯认识了 18 岁的少女娜拉·巴纳克尔。两人一见钟情, 随即约会定情。娜拉来自爱尔兰的西部地区,那儿仍然保持着纯朴的古老民风,对于这样的纯情少女,乔伊斯向她献上自己无限的温柔和爱意, 从此他摆脱了母亲死后的孤寂和内疚,日子也一天天变得欢快起来。乔伊斯对初次约会的日期十分看重,这个日子给他带来新的欢乐,使他感到自己是个完整的人。为了纪念这个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乔伊斯在巨著

《尤利西斯》中将它——1904 年 6 月 16 日定为全书情节发生的日期。后来,乔伊斯成为世界大文豪,这个日子也被西方文学界定为节日,并以

《尤利西斯》中的主要人物的名字命名为“布卢姆日”。

1904 年也是乔伊斯正式开始小说创作的第一年,他的三部著名小说

《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尤利西斯》都和这一年有关联,因此这一年也算是乔伊斯创作有纪念意义的大年。《都柏林人》是一部以描写都柏林人生活状况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1904 年,乔伊斯与出版商乔治·罗素相互通信,关系密切,他常把自己写的一些长篇小说原稿寄给乔治·罗素看,罗素看后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便约他写一些以爱尔兰为背景的简短的短篇故事,准备刊登在一份农民刊物《爱尔兰家园报》上,每篇稿酬一英镑。乔伊斯立即答应,并以斯蒂芬·德迪勒斯的笔名写了《姊妹们》、《伊夫琳》、《比赛之后》等三篇小说。乔伊斯的小说在这家刊物发表后,引起许多读者激烈的讨论,他们猛烈地攻击乔伊斯的作品,要求编辑停止刊登这一类小说。迫于这种压力,刊物主持人只得退出乔伊斯的约稿,停止刊登他的文章。但是乔伊斯坚持写下去,到 1914 年集成《都柏林人》出版。这部作品包括十五篇短篇小说,

初步建立了乔伊斯的文学声誉。同在 1904 年,一个新的刊物创刊,提出冲破宗教束缚投身生活与艺术的口号。乔伊斯闻讯后,惊喜万分,写出了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艺术家的肖像》,不久投稿被退回,他并不气馁,立即以同一主题撰写长篇小说《斯蒂芬英雄》。这部小说以他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为素材,描写详细而动情,态度坦率而真挚。但乔伊斯嫌自己写得粗糙,认为它缺乏必要的艺术安排,主人公没有自己的个

性,于失望之中想把一千多页手稿投进火炉,幸亏有患难相随的妻子娜拉及时抢救才没有付之一炬。《斯蒂芬英雄》一书,于 1944 年作者死后才出版。1914 年,乔伊斯又根据《斯蒂芬英雄》改写出一部新的作品—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小说于 1914 年到 1915 年在《自我主义者》

杂志上连载,并于 1916 年正式出版。发表的时候,作者在标明写作年代时题为:“都柏林 1904——的里雅斯特 1914”,说明 1904 年正是他文学创作的正式开端。另一部与1904 年有关的小说是乔伊斯的扛鼎之作《尤利西斯》,这部小说就是在这年内奠定生活基础的,而且 1904 年的 6 月

16 日正是全书发展的开端期。

这些都把乔伊斯与 1904 年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有人评价他的生平时说:1904 年是乔伊斯最痛苦、最辉煌、最幸运的一年。这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