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一生

——乔伊斯的生平一

詹姆斯·乔伊斯(Jmmes Joyce)1882 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的郊区。他是家中的长子,很得父亲的宠爱,早年在幸福的环境中表现出他的文学天才。

乔伊斯的父亲约翰·乔伊斯是个能言善辨、幽默消瘦的爱尔兰人。乔伊斯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曾经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他) 学过医、划过船,有一副男高音嗓子,业余爱好演戏,平时颇贪杯中之物。他是个诚实的人,善于讲故事,当警察时好粗声嚷嚷,当过小地主, 搞过小额投资,还当过什么人的秘书,又在酿酒厂混过什么差使,当过税务员,破了产却老是喜欢吹嘘自己的过去。”这些正是约翰·乔伊斯的生平写照,他的祖先曾是爱尔兰望族,虽然上过两年大学,但他一无所成。接着又办了个企业,参加促进爱尔兰自治的政治活动。1880 年, 约翰·乔伊斯时来运转,在一次竞选活动中获得一个待遇优厚的终身税务官职务,年薪高达五百英镑。可惜约翰·乔伊斯在得官之后并不尽职, 他喜欢喝酒,挪用欠款,从而犯下了许多错误。1890 年他所支持的帕内尔倒台后.约翰·乔伊斯被迫提前退休,这时他才 42 岁。从这以后,整个家庭陷入困境,约翰·乔伊斯只能在口头上吹嘘自己辉煌的过去,而债主们的索债使常常他狼狈不堪。乔伊斯家族原来还是有相当财产,但约翰·乔伊斯挥霍无度,渐渐地把祖传家产押抵出去,到了最后被迫卖掉全部产业,自己也沦为无产无业的贫困“绅士”。

对于这样的父亲,乔伊斯又恨又爱。他年轻的时候十分痛恨父亲, 看到他身上的自私、挥霍以及对妻子儿女的冷酷,把他说成是都柏林罪恶的化身,在作品中处处给予讽刺和批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乔伊斯看到了父亲的另一面——爱尔兰人的典型性格。他把父亲与祖国联系在一起,从父亲身上看到爱尔兰人的幽默俏皮,并把这一特征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中。1931 年,约翰·乔伊斯去世时,乔伊斯曾对友人说:“《尤利西斯》中的幽默是他(乔伊斯的父亲)的幽默;书里的人物都是他的朋友。这部书实际上是他这个人的翻版。”乔伊斯爱自己的父亲还因为他父亲与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约翰·乔伊斯是当时爱尔兰独立运动领袖帕内尔的忠实支持者。那时爱尔兰还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帕内尔为了爱尔兰的独立自由倡导议会内斗争。他挺身而出, 团结英国议会中的爱尔兰人,争取爱尔兰自治和建立爱尔兰人自己的议会。幼小的乔伊斯从父亲口中得知祖国的命运和帕内尔的斗争经历,在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后来他虽然长期侨居国外,但对祖国的爱丝毫未减。爱尔兰的民族解放运动使乔伊斯与父亲共同站在一起,也加强了他与父亲的联系。

乔伊斯的母亲玛丽·简·默黑是一位坚强忍耐的家庭主妇。她有十

六、七个儿女,但只有十个活了下来。由于丈夫在家庭管理上的混乱和投资经营的破产,使她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与约翰·乔伊斯不同,她爱自己的儿女,对他们无私相助,竭力地保护他们但没有支配他们的意识。年少时的乔伊斯十分热爱自己的母亲,把她比作温暖和慈祥的化身。随着年龄的增长,乔伊斯改变了自己对母亲的看法。一个偶然机会,他见到自己的母亲和另外一个男人偷偷在一起谈话。他马上意识到母亲的心并不仅仅属于父亲,这个发现使乔伊斯的思想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他不再仇视自己的父亲,也不再热爱自己的母亲,经常嘲笑母亲对上帝的虔诚,故意不听她的话并揭她的疮疤。这种怀疑、故意挑衅和故有的爱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乔伊斯对妇女的态度,在他后来的文学作品中,这种感情一直影响着乔伊斯,并成为他作品中的一部分。

六岁的时候,乔伊斯被送进天主教耶稣会办的著名寄宿学校“克郎高士森林公学”。1891 年,由于家庭破落,乔伊斯被迫辍学。由于他从小才智出众,聪明过人,这所公学的校长对他的遭遇深感惋惜。1893 年乔伊斯和弟弟在这位校长的帮助下免费上耶酥会在都柏林市办的走读学校“贝尔弗迪尔公学”。在辍学的两年间,乔伊斯一直呆在家里自学功课。因此,他很快就赶上同班的其他同学,并取得优异的成绩。从 1893

年到 1898 年,他年年获奖,这给日益困窘的家庭带来一点安慰,也使他得到父亲的宠爱。他的文学才能也在这个时候得到长足进展,1897 年他获得金爱尔兰同年级学生最佳作文奖,1898 年毕业考时他又获得优秀作文奖,主考的大学教授对他的译文大加欣赏,鼓励他发挥自己的文学天才,攀登文学艺术的高峰。早期的成绩树立了乔伊斯对文学的信心,为他后来走上文学之路作了良好的铺垫。

在中学里,乔伊斯表现不错,曾经两次被推选玛丽亚协会会长。这时他实际上是位学生领袖,教师与家庭对他寄以厚望,希望他在正统的宗教教育下担任圣职,献身于上帝。爱尔兰是个信仰天主教的国家,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年少的乔伊斯在这种气氛中耳闻目濡,对经院哲学十分佩服,至于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阿马斯·阿奎那,更是他崇拜的对象。但是在“贝尔弗迪尔公学”的最后一年中,他的信仰发生了变化。此时的乔伊斯开始大量阅读文学书籍,其中有英国作家梅瑞狄斯、哈代的作品,也有外国作家但丁、邓南遮、福楼拜、托尔斯泰的作品。知识丰富了乔伊斯的头脑,也扩大了他的视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宗教信仰, 认识到宗教是自己的精神枷锁,而教会的控制是爱尔兰不能振兴的原因之一。从此,他对学校的课程失去了兴趣,上课经常迟到,还遭到校长的斥责。16 岁的乔伊斯已经为自己设计了一条追求艺术的道路,不管那虔诚的母亲如何哀求,他决心放弃那个母亲和学校为他安排好的“属于上帝”的圣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