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加爱情的浪漫主义小说

——阿塞·马莫尔的《阿玛利亚》

何塞·马莫尔(1811—1871)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在生活道路上, 他和埃切维利亚几乎相同。同埃切维利亚一样,马莫尔 1840 年参加了旨在推翻罗萨斯专制政权的斗争。斗争失败之后,被迫流亡乌拉圭。流亡期间,是马莫尔创作上收获最大的时期。在国外,他完成了自己所有著名的作品。罗萨斯专政垮台后,这位爱国诗人回到阿根廷,把生命的最后二十年献给社会和政治活动。

马莫尔的文艺创作,同他的政治、评论、新闻工作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这样,他成了阿根廷进步知识分子的喉舌。在许多年里,马莫尔在乌拉圭报纸上和罗萨斯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在他许多愤怒的诗歌中痛斥对方。1846 年,马莫尔的诗集《流浪人之歌》出版。诗中充满了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压迫者的恨。其中最优秀的诗篇是《流亡者之歌》,很快被人们传诵,并随即成为革命侨民的国歌。1851 年至 1854 年,马莫尔又出版了诗集《和声》, 汇集了他的主要诗作,其中有揭露罗萨斯独裁统治的政治诗,也有感情深沉、热烈的抒情诗。总的说来,马莫尔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激情,歌颂祖国母亲,咒骂暴君及其仆从。这些隽永的诗篇,饱含着诗人真挚的情感、奔放的热情和雄辩的才华。它们至今仍动人心弦,广为吟诵。

在乌拉圭流亡期间,马莫尔还写了两个剧本:《诗人》和《十字军骑士》, 它们是阿根廷剧坛上早期的浪漫主义戏剧。

马莫尔的诗歌和戏剧创作是非常成功的。但其主要文学成还是长篇小说

《阿玛利亚》。小说写于 1851 年,是阿根廷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它与埃切维利亚的《屠场》和萨米恩托的《文明与野蛮》,同称为拉丁美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三部名著。

小说主要讲述少年反叛者爱德华多被他朋友的表姐、年轻美丽的阿玛利亚所搭救的故事。1840 年 5 月 4 日深夜,罗萨斯独裁政权的反对派统一派的青年成员爱德华多及四名同党,准备偷越边境逃往蒙得维的亚。半路上不幸遭到罗萨斯部下的伏击,四名同志当场牺牲,爱德华多被他的朋友丹尼尔救出,但也身负重伤,昏迷不醒。于是,丹尼尔将他送到自己的表姐、年轻美丽的寡妇阿玛利亚家中养伤。在阿玛利亚的精心照料下,爱德华多的伤势逐渐好转。同时这对青年男女在不寻常的生活交往中也相互产生了爱慕之情。爱德华多逃亡后,罗萨斯政权下令搜捕。为了安全起见,阿玛利亚将爱

德华多转移到更加隐蔽的地方。几个月过去了。1840 年 10 月 5 日夜,沉醉于爱情幸福之中的阿玛利娅和爱德华多刚刚举行完订婚仪式,门突然被人踹开了,罗萨斯的特务组织“棒子队”闯了进来。面对穷凶极恶的反动分子, 阿玛利娅和爱德华多镇定自若,毫不怯惧。罪恶的枪声响了,一对充满朝气和理想的青年英勇献身。

《阿玛利亚》共五部分,结构严谨,情节曲折,主题鲜明。它基本上是一部政治小说,描述文明与野蛮的斗争。但由于以爱情为线索,因此也称为爱情小说。小说主要的艺术成就在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四个知识青年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人,而阿玛利亚是精心塑造的欧洲文明的化身, 是高度理想化的英雄女性,因此小说以她的名字为题。

小说一开始,阿玛利亚作为美丽智慧、文明、文化的化身而出现。作者对她着意渲染。花朵和红宝石用来比喻她的美貌;他人的惊叹用来表现她天使般温柔的气质;阿玛利亚这一人物,在精神上、容貌上集中了宇宙中最美丽、崇高、光辉的一切。

小说细致描写、介绍了她的生活环境,令人信服地展示了她的性格产生的一定条件。阿玛利亚的“整个卧室用象天鹅绒般的纸糊起来,白底上淡淡的蓝云闪耀着金色光线。”她的床是“一个小小的象牙花环,被一个精细的帛镀银细管垂直悬挂在光滑的屋顶⋯⋯那样轻巧、薄细,像是透过阳光的薄薄的云雾。这些描写,用于强调她的优美、细致、天性安祥和沉着,更重要的是她热爱自由、独立,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当然,美的毁灭又促使人们更加憎恶黑暗的专制政权。

作者并没有忘记阿玛利亚生活的社会环境。人物身上自始至终都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直至最后惨死在反动派的屠刀之下。

对于罗萨斯这一人物,作者采用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描写手法,在第一章,作者并不直接写出罗萨斯的身份,而象一个画家点染一样,罗萨斯周围凶险、阴暗、浑浊、鄙下的气氛,勾画他身边那些贪婪、怯懦、粗野的走狗,尤其是博士、傻子。罗萨斯一脚踢醒傻子的描写,就突出地表现了他的凶狠和残暴;他命令自己肮脏、愚昧、粗野的部下亲吻自己的女儿这一情节,则表现他很不正常的歇斯底里的心理状态。这些令人作呕的画面,就是罗萨斯腐朽、野蛮专政的缩影。

此外,作者十分注意刻划一些次要人物。如丹尼尔的启蒙教师罗德里格斯和妓院老鸨玛尔赛丽娜。

《阿玛利亚》故事曲折,人物形象突出,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罗萨斯的暴政。作为小说,缺陷主要是政治议论过多,叙事繁琐而冗长。但是它生动地反映了罗萨斯统治下的阿根廷社会斗争的实况,在当时及以后的一百多年中,都受到了广大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好评,成为拉丁美洲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