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礼赞

——里韦拉的《游涡》

何塞·欧斯塔西奥·里韦拉(1889—1928)生于哥伦比亚的涅瓦。他的父母虽属名门,但家境并不宽裕。大学毕业后,他在政府部门任职。1922 年, 他被任命为委内瑞拉一哥伦比亚边界划分委员会委员,这使他有机会和一些技术人员一起,到奥里诺科河及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丛林里进行考察。在这里,他目睹采集橡胶的工人那种奴隶般的劳动、监工的残暴、工人妻女的厄运、印第安人种族灭绝的残酷野蛮。1924 年回到首都后,他立刻以这段生活经历为基础创作了《漩涡》。此书出版顿获成功。

里韦拉在短暂的一生中创作过两部文学作品:1921 年发表的《上帝许给的土地》和 1924 年发表的《漩涡》。深刻的社会内容,成熟的写作技巧,使

《漩涡》成为拉丁美洲文学史上一部重要作品,它也是拉丁美洲地方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作为里韦拉唯一的长篇小说,它的情节并不复杂。小说以主人公图罗·科瓦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展开。科瓦是个玩世不恭的浪荡公子,勾引上年轻美貌的姑娘阿丽霞之后,为逃避家庭和社会的谴责,他们私奔逃到卡桑那雷草原,住在法郎哥和他的妻子格列珊尔达的旅店中。起初,科瓦打算在适当的时候抛弃阿丽霞,但不久即发现姑娘已经怀孕。小伙子受到良心的谴责, 对阿丽霞产生了真正的爱情。法朗哥的妻子格列珊尔达是个轻浮的女人,她企图勾引科瓦,但遭到拒绝。这时,一贯行骗的人贩子巴雷拉来到这座庄园, 他把维卡达原始森林里的生活吹嘘得天花乱坠,格列珊尔达动了心,准备跟巴雷拉去往那里。

有一天,法朗哥和科瓦外出放牧一群奶牛,回家时得知人贩子巴雷拉已经拐走了他们两个的女人逃往森林。他们急忙追赶。在丛林中,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四处打听巴雷拉和两个女人的下落,但没有结果。无奈,他们只好在印第安部落中生活了几天。一天,他俩遇见了老橡胶采集工人西尔瓦。老人一生含辛茹苦,备受监工的欺侮与剥削,为寻找儿子的遗骨在丛林里飘流。三人于是合作,踏上了寻找亲人和追捕仇人之路。严酷的现实生活,教育了科瓦,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尤其是三人来到橡胶种植园后,目睹了采胶工的悲惨处境,他抑制不住心头的愤怒写信给哥伦比亚领事,揭露外国种植园主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与压迫,但政府方面迟迟没有回音。恰在此时,他们也找到了阿丽霞和格列珊尔达。这时的她们已成了巴雷拉的女奴,阿丽霞早产,已生下了一个孩子。科瓦杀了巴雷拉,救出两个女人。最后他们走向了林莽的深处,从此便失踪了。

里韦拉在小说中没有象一般的小说那样,单线发展,而是列出了一主一支两条线索,以科瓦寻找阿丽霞为主线,老橡胶工找访儿子为支线。通过两条线索的发展,反映热带丛林中终身被奴役的橡胶工人贫困悲惨的遭遇和受尽剥削的残酷情景,从而批判不公正的社会现实。

小说中发表之后,很多读者认为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认为作者里韦拉就是书中主人公科瓦。其实不然。研究一下里韦拉的生平之后,便会发现, 科瓦其人其事还是属于小说虚构。科瓦放荡不羁的性格,诱拐阿丽霞之后的良心发现,采胶工人悲惨生活对他的震动,从报私仇到为正义而斗争的思想

转变,所有这些情节,都是作者精心设计、提炼和加工的结果。次要人物中的美与恶的对立以及情节细节,更是作者艺术加工的结果。连人物的名字也含有某种象征意义,如法朗哥意味着“忠诚与坦率”,西尔瓦意味着“忠厚的森林”。所有这些表明,《漩涡》虽有坚实的生活基础,但决非单纯的生活写照,而是作者进行了高度的艺术加工的结果,属于作者的创造。

《漩涡》的艺术特色是此前的拉美小说中不多见的。

地方主义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夸大、膜拜大自然的威力。里韦拉笔下的热带大森林,集中了大自然的神秘力量,而人则成了这种不可控制的巨大力量的牺牲品,在夸大大自然威力方面更加独特。在小说中,大林莽是活动的、沸腾的、喧嚣的,好像植物和动物都在说话和行动:吵闹的群猴、袭击生物的蚁群、埋伏在水潭里的鳄鱼、尖叫的野鸟,甚至“无数的花朵,以肉感的悸动在收缩,分泌出粘糊的汁液,使人象吃了药一般地麻醉;邪恶的藤蔓发出嗡嗡之声,使动物不知所向⋯⋯”。就是在这样危险四伏的恶劣环境中, 采胶工人一面割胶一面抵挡着“云雾般密集的蚊蝇的进攻和林莽瘴气的侵袭,树和我都在受苦,都面对着死神在流泪。”如此阴湿寒冷、不见天日, 如同监狱一般的森林,在作者对大自然的膜拜之下,写得如同散文诗,如“太阳下山时金黄、绯红的云彩,有如天使的罗衫,为什么不在你的拱顶摇摆, 多少次我的灵魂叹息着,透过你的绿色迷宫,憧憬着远方,太阳把云彩染成紫红色,那边有我的家乡,有忘不了的平原,积雪的山峦,我仿佛看见在山峦的顶峰之上。”这可怕的森林被比喻成“寂静的妻子”、“孤独与雾霭的母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然而森林是可怕的,它拥有威胁甚至战胜人的巨大力量,在人与自然的斗争中,人总是无能为力,胜利属于大自然。实际上,这故事本身就是热带森林中的一场恶梦,森林中有一种可怕的景象叫“中邪”,它是由于长年累月生活在监狱一般黑暗阴湿,不见阳光的大森林中,浓密阴湿森林的压力使人们精神恍惚,产生的幻觉。“中邪”之后,耳朵嗡嗡叫,脑袋发木,树叶都象鬼怪似的活动起来。然后,面对着无能为力的人们,森林便“张开血盆大口,吞食着被饥饿、绝望驱赶到它口中的人。”

在解释人们在森林中神经错乱发作原因时,作者艺术地把森林人格化, 把森林变成了有感觉的人,它因人吮吸了它的“血液”橡胶而报复。描写人的意识消失、中邪及变成兽性动物的过程,把森林当作居心不良,有意识有感觉的人,它要吞食一切敢于入侵到它内部的人,这些都是作者的艺术贡献和创新,对后世的拉美文学有着深刻影响。

森林是残酷的,但是比这更残酷的还有种植园主和监工的皮鞭、棍棒和枪弹。大批采胶工人不堪忍受这种地狱般的生活,或吞下胶乳自杀,或死于枪弹之下,面对这可怕的处境,唯一的出路是奋起斗争。科瓦他们斗争了, 也取得了一定胜利,但命运之神却安排森林吞噬了他们。作者忠实地写出了这样一种不幸的安排。

另一艺术特色是小说明显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具有现代派特色。这是因为里韦拉是在现代主义和克里约主义的交汇中成长的,无形之中他的小说也要受到现代主义的一些影响。他的小说中,经常出现冗长的句子,过多的形容词,写景的散文中往往夹有诗句。在表达思想时, 作者喜爱采用反义词的对比:“为了可怜的肚子,丢了灵魂、精神。⋯⋯追求未婚妻的人,却遭到白眼拒绝,梦想家室妻子,却只有过路情人。”另外,

修辞用字也很讲究。有些比喻如橡胶树“像神一样流着白色的血液”,都反映了现代派文学抒情的格调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增强了艺术表现力。

《漩涡》带有现代主义的一些特点,但总的看来仍属地方主义作品,它在主题、内容上和现代主义都有很大差别。

《漩涡》1924 年发表之后,在资产阶级报刊上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他们对作品以及作者大为不满,指责里韦拉,说他歪曲事实真相,故意喧染黑暗面,酷嗜流血和残暴场面等等。但是对于拉丁美洲的进步作家来说,里韦拉的这部小说长期一来一直是一面旗帜。同时,里韦拉也以他文学创作的成就推动了哥伦比亚民族文学的发展,为民族文学新的流派风格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