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美洲的不朽篇章

——《阿劳加纳》

残暴的抢掳活动激怒了善良、勇敢的印第安人,他们团结起来,开始了抵抗侵略的斗争。在西班牙的征服大军中,也有些富有正义感的诗人,印第安人不屈不挠的反抗,深深打动了他们,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战斗间歇, 他们谱写出了无数动人的战歌。其中,阿隆索·德·埃尔西利亚·伊·苏尼加最具代表性。

阿隆索·德·埃尔西利亚·伊·苏尼加(1533—1594)自幼熟读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大师的作品。二十一岁时,参加征服美洲的军队,先后转战利马、智利,1577 年又参加了对阿劳加人的战争。正是这次战争,唤醒了他的正义之心,他同情印第安人不幸遭遇,并对土著印第安人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深为敬佩,于是用诗歌记录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回国后,他将这些诗收集起来,分三次出版了《阿劳加纳》,引起西班牙文学界的关注。

全诗三十七章,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十五章,主要叙述智利的自然风光和阿劳加人的生活习俗,印第安人的勇猛强悍的性格和富于反抗的精神,并描写了老酋长科洛——科洛关于选举总头领的建议以及与西班牙人发生的营地之战。

第二部分十四章,主要叙述阿劳加人与西班牙人之间的频繁战斗;同时, 穿插讲述一些发生在欧洲的战事;阿劳加人连连遭受挫折的情景和一位阿劳加战俘不畏强暴、不怕牺牲、英勇就义的情形;诗人甚至凭想象写出了西班牙和土耳其于 1571 年的勒潘托海战。

第三部分包括其余八章。叙述西班牙征服者取得最后胜利的经过,同时详尽描写考波利坎由于叛徒出卖而英勇牺牲的事迹。

该书的思想倾向也值得研究。《阿劳加纳》在西班牙出版后,立即遭到了一些当权者的诬陷。他们认为史诗偏向阿劳加人一方,过多地赞扬当地的风物及阿劳加人的勇敢精神。对此埃尔西利亚作了有力反驳。他说自己并没有偏向阿劳加人一方,《阿劳加纳》“绝非杜撰和想象,而是重大事件的真实记录”,一方面是想“歌唱无畏的西班牙武士”,另一方面也赞美“不屈不挠的阿劳加族。”

从客观上讲,埃尔西利亚的诗确实在不少地方赞美了“不屈不挠的阿劳加族”,对西班牙征服军的凶残、野蛮的本性,他持批判态度,甚至连总指挥官门多萨的名字都极少提及。这些同他浓厚的人文主义思想是分不开的。拉美文学史家安德逊·因贝尔特曾经这样概括作品的思想意义。“《阿劳加纳》在史诗中堪称佳作,它是第一部作者作为事件的参与者身份出现的史诗; 它是第一部以诗歌的形式歌颂美洲的作品。”可以说这首史诗的创作动机就是要歌颂阿劳加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史诗还刻划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足智多谋的科洛,法国作家伏尔泰的《论史诗》中,曾将这一人物与荷马笔下的纳斯托相提并论。此外,机智勇敢的拉乌塔罗、视死如归的考波利坎,也都是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