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野蛮的较量

——加列弋斯的《堂娜巴巴拉》

委内瑞拉著名作家罗慕洛·加列弋斯(1884—1969)是拉美小说的又一重要代表。他出生于加拉加斯。作为一位积极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1947 年, 当选为共和国总统,但次年就被军事政变推翻,于是被迫流亡到墨西哥进行政治避难。1952 年他在古巴出版《风中草屑》。1958 年军政权跨台后回到祖国。不久,被政府授予全国文学奖,阿根廷总统和秘鲁政府也分别授予他“圣马丁大十字勋章”和“太阳勋章”。

加列弋斯作品的主题都是文明人与地方恶霸、大自然的斗争。他的作品具有一般地方主义作品的特色如崇拜大自然等,同时还具有浓厚的社会现实主义的特点。他的主要作品有《攀登者》、《最后一个家族》、《坎塔克拉罗》、《卡纳伊马》、《风中草屑》等。但真正使加列弋斯进入拉美第一流作家行列的作品,是 1929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堂娜巴巴拉》。这是一部描写

大草原和草原上的人的优秀小说,作者说,他曾在 1927 年 4 月去阿布雷大平原搜集素材,他为当地居民讲述的许多人物和故事所激励,于是下决心非写出《堂娜巴巴拉》不可。

《堂娜巴巴拉》情节曲折。小说中,美丽的混血姑娘巴巴拉在一艘强盗船上当厨娘,十五岁那年,船主打算将她嫁给一个麻风病患者,幸亏一个名叫阿斯德鲁瓦尔的年轻流浪者的帮助,杀死了船主,才免遭于难。但不幸的是,械斗中阿斯德鲁瓦尔也被杀害,巴巴拉惨遭其他船员们的蹂躏,从此, 她仇恨所有男人。发誓报复男人。

一天,巴巴拉偶然遇到年轻的庄园主罗伦佐,二人一见钟情,不久便同居并生下一女儿。罗伦佐嗜酒成性,不顾家庭,动辄打骂巴巴拉,这勾起了巴巴拉心中对男人的仇恨,她的爱情和良心也随之泯灭。她运用各种手段和计谋,在律师的帮助下,乘机攫取罗伦佐的家产,并摧残他的身体,然后抛弃了他,将他和女儿赶到一间破旧的茅屋。从此,她胡作非为,依靠一群恶棍偷盗他人的牲畜,强占别人的土地,不断扩大势力范围,不久便成为奥里诺科河以北的土霸王。还凭借自己的美貌、权势,虐杀一切落入她手中的男人。

阿塔米拉诺庄园与巴巴拉庄园毗邻,其少庄主鲁萨多由于家庭纠纷、世代冤仇,十五岁时就离开家乡和母亲,到城市接受高等教育,在现代文明的培育下成长。成年以后,母亲逝世,他回到故乡。整顿已被贪婪的不忠实的管家搞得破败的庄园。这时,巴巴拉买通了地方官吏,在他们的庇护下偷盗鲁萨多的田产、牲口。在回乡的路上,鲁萨多已从船夫的口中了解到巴巴拉的为人,到家后,他试图通过善意的谈判和法律手段来制止巴巴拉的非法行为,但无济于事。一时他面临险恶的挑战。

巴巴拉一见到鲁萨多,立即为他的风度所迷住,决定把鲁萨多变成另一个罗伦佐,也就是说要从物质上、身体上吞掉他,既占有他的财富,又满足她的欲望。但鲁萨多聪明干练,全然不为她的美色所动。巴巴拉下定决心, 要不择手段,不惜代价征服他。

没多久,鲁萨多认识了巴巴拉的女儿马丽塞拉,他倾心爱慕这位美丽姑娘,热烈地追求她,同时又教育和帮助姑娘,劝她过文明的生活,最后两人

决定结婚。

巴巴拉闻讯后极为震怒,决定杀掉自己的女儿。她立即赶到鲁萨多的庄园,透过窗户,只见女儿和鲁萨多正亲热地坐在一起。强烈的嫉妒心使巴巴拉拔出手枪,瞄准了女儿的心脏。但是,看到女儿那样痴情。幸福地望着未婚夫,“她的手臂掉下来没有开枪,”她在瞄准女儿心脏时好像突然看见了自己,在荒野的河滩,篝火照耀下,一个纯洁的少女正和阿斯特鲁瓦尔谈恋爱。她的良心发现,她的爱情复苏;她的母爱唤醒。她无法下手。最后,她把财产留给女儿,悄然乘船离开了草原,从此不知去向,文明终于战胜了野蛮。荒凉未开化的大草原获得了新生。

《堂娜巴巴拉》这部长篇小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重视内心描写。作者特别善于通过个性化的人物对话,荒凉大草原的生活,尖锐的矛盾斗争,来刻画人物。首先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巴巴拉。巴巴拉是草原的女儿,是野蛮、落后、保守势力的象征,她是这个野蛮、落后、保守的社会的产物,她的性格特点是这块未开化的土地所决定和塑造的,是凶猛的大自然、繁重的体力劳动、恶劣的人际关系所锤炼出来的。但她又是一个私生女,十五岁那年,残酷无情的命运使她失去了父亲和爱人, 又被水手轮奸,心灵受到残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男性的恶意和她的青春欲火混杂起来,使她成为“吞噬男人的女人。”并养成了自私、贪暴、残忍的性格,因此她是草原蒙昧的牺牲品和代表。

巴巴拉这个形象具有深刻的的典型意义:野蛮的大自然造就了野蛮的人,她身上带着一种野蛮的力量,一种凶残的破坏一切的力量,她是任何文明、进步力量的敌对者。为了表现她这颗混浊、晦涩、不可捉摸、若事生非的灵魂,作者不是让她自己表白,而是通过景物的对比,把景物与人物的描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奥里诺科河上她牺牲了美好的青春;圭亚那河畔她燃起了复仇的烈火;在阿布雷大草原上她强占别人土地,偷盗他人的牲畜⋯⋯ 总之,她的一切行为都与大自然(大草原大河)紧紧联系在一起。

十五岁的小巴巴拉是一个被野蛮力量摧残的晦涩的灵魂,一个牺牲品。在这个牺牲品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滋长了草原的凶猛,野兽般的贪婪和残暴。为了生存,她和地方贪官和恶势力串通一气,出卖肉体、灵魂,不要女儿,不要爱人,恶狼般凶猛地吞噬土地、财产,终于成为地方上最大的恶霸。

虽然巴巴拉野蛮、落后,但她同时又妖艳招人,能迷惑所有的男人,罗伦佐就是被她吞噬的对象。《巴格罗尼亚的幽灵》一章中,作者通过描写她摧残罗伦佐的惨状,来衬托她的残暴、凶狠。

与巴巴拉相对立的,是鲁萨多这个形象。小说中,鲁萨多代表文明、现代化,他肩负的责任不仅是战胜野蛮、落后,更重要的是改变野蛮和愚昧。鲁萨多不是任何其他地方的英雄,他身上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 他是草原的主人,而且仅仅是委内瑞拉草原的主人。小说一开始,表现他熟悉地方恶霸帮派的势力,勇敢、机敏、沉着地应付。在《驯马》一章中,作者通过他驯服一匹勇猛不驯的枣红马,充分说明作者通过他那豪放的牧民性格,指明他是草原的英雄,而不是只会说教的书生。接着,通过他和恶霸的斗争,生动地刻画出了他这个草原改革者和文明传播者的形象。从他身上, 可以感受到文明的力量。

作者通过巴巴拉和鲁萨多这两个对立形象的斗争,揭示了小说主题:文

明与野蛮的斗争,说明文明不仅可以战胜野蛮,而且最终可以改造它,巴巴拉的女儿马利塞拉,就是一个被改造了的现代化草原的代表。这样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善于运用象征手法,是《堂娜巴巴拉》的又一艺术特点。一些人物的名字有一定的象征寓意。如鲁萨多的含义是“光明的圣徒”,他的庄园阿尔塔米拉的意思是“高瞻远瞩。”巴巴拉名字的含义是“野蛮”,她的庄园米埃多的意义是“恐怖”。

作者在小说中充分挥洒他那优美抒情的笔墨,他所描绘的委内瑞拉大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令人神往。驯马、围场等场面的描写,衬托着辽阔的草原和湍急的河流,加上草原人的生活习惯和民间传说,构成一幅幅色彩绚丽的风俗画。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了解,以及作家丰富的想象力,强烈对比手法的运用,使得小说既具现实主义的特点,又有现代主义后期的艺术风格。

深刻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使得《堂娜巴巴拉》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一致好评。它与《漩涡》和《堂塞贡多·松勃拉》,并称为高乔文学和拉美长篇小说三大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