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森的人间地狱

——埃切维里亚的《屠场》

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在阿根廷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在 1830 年前,阿根廷的知识分子已经深受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影响。独立战争和新生的共和国史诗般的历史生活为浪漫派作家创作提供了无穷的灵感。从 1830 年起,在欧洲浪漫主义的影响下,阿根廷产生了一大批浪漫主义作家。他们主张同西班牙文学决裂,表现美洲人自己的生活。这一代作家的优秀代表首推埃切维里亚。

埃切维里亚(1805—1851)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年时代在欧洲度过的并在巴黎学习。正是在这里,接触到了法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回国后,他便成了新文学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早期诗作《归来》和《五月的光荣》发表于 1830 年,四年后,他的诗集《安慰》出版。

青年诗人醉心于文学活动,更是一名热情的共和政体的拥护者,一位反对当时笼罩全国的罗萨斯将军的反动地主独裁政治的战士。1837 年,在诗人生活中具有决定意义。这一年,他的《诗歌》问世。其中浪漫主义叙事诗《女俘虏》,是阿根廷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当年,埃切维利亚成了反对罗萨斯政权的秘密组织“五月协会”的领导人。他在协会中宣读了自己的宣言书《社会主义原则》,这是阿根廷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早论文。埃切维利亚的诗作,与他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作为反对封建反动势力的解放斗争之参加者的活动,有着紧密联系。

持续多年艰苦卓绝的政治斗争,以 1840 年的起义失败而告结束。埃切维利亚被迫侨居乌拉圭。此后他再也没有看见自己亲爱的祖国。侨居国外期间, 他出版了几本诗集和散文作品:《天使下凡》、《六弦琴》、《阿维里亚涅达》和《南方起义》。

诗歌风格上,埃切维利亚非常接近浪漫主义诗人拜伦、莱蒙托夫。象这些诗人一样,他在自己创作的发展道路上走向了现实主义。他的短篇小说《屠场》是阿根廷文学中第一篇现实主义作品。

《屠场》创作于 1838 年至 1840 年间。当时作者正在罗萨斯的白色恐怖下从事革命活动。为了揭露独裁统治的反动本质,埃切维利亚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创作了这一名篇。

故事发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一个真正的屠场。当时正值四旬斋期间, 按照“开国元勋”的命令,除满足病人和儿童的需要,一律禁止屠宰牲口, 因而造成肉食奇缺。适逢天降暴雨,洪水泛滥,致使广大市民惴惴不安、怨声载道。在市民要求下执政者不得不下令开禁,恩准杀牲。于是,五十头肥壮的小牛被运入屠宰场。在狂呼乱叫、嬉笑怒骂声中,一连杀了四十九头。不料最后一头竟受惊而逃,它挣脱的套索将一个小孩的头颅削了下来,然而小孩的躯干却依然“直挺挺地跨在栏杆上面。”屠夫们说这头牛不服从命令, 一定是个“集权主义者。”于是,他们就冲出去将逃跑的公牛抓了回来,就地正法。正在这时,一个集权派的青年骑马走了过来,已经平静下来的刽子手们顿时象一群兀鹫似的向他扑去。凶恶的“杀七头”奋勇当先,将他撞下马背,然后拖进屠场,推上刑台,百般凌辱,摧残致死。

作者笔下的屠场,阴森恐怖,充满血腥味,令人窒息。而这正是罗萨斯

统治下的阿根廷的缩影。小说中,作者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影射、象征、讽刺罗萨斯统治下的阿根廷社会:刽子手趾高气扬,横行霸道,人民水深火热, 痛苦挣扎。小说中的老鼠比喻封建势力的残渣余孽,“五月革命”使它们濒临灭顶之灾,“伏在洞里”、“饿得奄奄一息”,然而它们一听到“联邦党万岁”、“开国元勋万岁”的“震耳欲聋的喊声”时,便“精神大振,跳出洞来,到处乱窜”,预感到“往日那种盛宴之前的欢乐和喧闹又死灰复燃了”。作者还将蓝白色的海鸥作为革命力量的象征。它们从海外归来,“在天空盘旋,在可怕的血腥的土地上投下分明的身影,它们刺耳的啼声,甚至淹没了屠场上的阵阵喧闹。”在当时的阿根廷,红色是联邦派的象征。蓝白色的海鸥是进步知识分子的象征。他们深受迫害,大都在国外流亡,因此称作“海外回来。”这寄托着作者充满诗意的理想。

作者还善于使用烘托陪衬的手法。小说中,作者穿插描写咆哮的饿狗, 衣衫褴褛、争夺牲畜内脏的黑女人以及在空中盘旋的兀鹫,以此来衬托屠场阴森可怖的景象和刽子手凶恶残暴的本性。

“从远处看,屠场呈现出一副光怪陆离、热闹异常的景象。四十九头牛躺在各自的皮上,周围二百多人践踏着布满泥浆和血污的土地。每具牲畜的尸体前都闪动着一群人影,面貌不同,种族各异。每一群人当中最显眼的身影就是手持尖刀的屠夫。他们个个袒胸裸臂,披头散发,衬衣、裤子和脸上都溅满了血污。在每个屠夫身后都有一伙拥挤不堪的人群,你推我搡,吵吵嚷嚷,有孩子,也有来捡牲畜内脏的黑种和黑白混血女人,一个个奇丑无比, 活象传说中人面鸟身的贪吃的怪物。几条肥大的野狗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东闻西嗅,不时为了争食而互相迫逐,发出凶狠的叫声。”

在结构上,小说由三部分组成:历史背景、屠宰场的情况、套牛和年青人之死。各部分层层深入,直到最后点破主题,犀利的笔锋直指罗萨斯独裁政权,而这正是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初衷。

埃切维利亚认为,浪漫主义是一种精神革命,它为各国人民开辟了一条表现自己、充分显示民族灵魂的道路,它是和呆板的、理性至上的、学院式的古典主义对立的产物。《屠场》正是作者根据自己对浪漫主义的理解,以自己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创作出来的。

在拉美小说产生初期,埃切维利亚的这部作品虽然篇幅不长,在文学史上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