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

体育进入社会各个领域,深入到千家万户,是世界体育发展的总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这种趋势越来越显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进入六七十年代以来,工业发达国家的体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竞技体育高度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群众性锻炼身体的热潮。目前我国号称有 3 亿人参加体育活动,对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和提高人口素质起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不断扩大。妇女在家务劳动社会化以后,参加体育活动的将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也会大量增加。预计到本世纪末,经常参加体

育活动的人,包括学生在内,可能近 5 亿人;其中 1 亿以上的人将获得体育

锻炼的科学知识,掌握 1—2 个运动项目的专门技术,很多人积极参加各种俱乐部的活动和体育比赛。

城市体育

到本世纪末,我国城市的经济、文化建设,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城市体育活动将从学校、机关、厂矿、部队等有组织单 80 位,逐步扩展到街道居民区和人们家庭生活中去。

①职工体育广泛开展。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体育在保护、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将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企业界,普遍重视把体育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美国经济学家在论证人力投资时,把延长公民寿命和增强公民体质的保健措施,列为人力投资的首位。美国一些大企业主认识到“付钱给他们锻炼身体,要比职员缺勤、迟到、肢体伤残造成的损失少”。美国政府规定,凡给职工提供运动机会的企业,在纳税上给予优待,促进厂矿、企业重视体育工作;一些企业强制从事繁忙工作的管理人员或过胖的职工在工作时间内锻炼身体。日本大多数大中型企业, 都规定每天有两次运动休息时间;松下电器公司甚至规定无故不参加体育活动者作为缺勤。

从我们自己的经验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我国职工体育必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工会系统更加重视和加强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领导。各行业和基层单位将普遍建立体育协会,千人以上的厂矿企业将普遍配备体育干部。大中型企业将直接投资兴建供职工及家属使用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池等设施。厂矿企业较普遍地实行工间操制度,工厂和车间、班组将有体育代表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比赛;节假日组织郊游、短途自行车旅游等活动;医疗体育广泛开展,对一些职业病、慢性病患者,在医生和辅导员的指导下实行体育疗法。大型厂矿、企业组织高水平运动队,并有自己的业余体校,培训体育骨干和优秀运动员后备人才。各城市、各行业职工体育竞赛形成制度, 定期举行全国工人运动会和行业系统运动会。

②街道和家庭体育日趋活跃,城镇街道是组织群众生活、81 开展社会服务的基层单位。组织街道企(事)业职工、个人劳动者、离休退休职工和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是街道组织的任务之一。目前已有一些城市建立街道体育委员会、体育协会或体育辅导站,在企业职工和居民中开展早操、太极拳、气功和各类比赛活动。到 2000 年,城镇街道普遍建立体育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体育干部;在居民区广泛建立体育辅导站、运动站、配备经过培训的业余辅导员,指导群众进行科学锻炼。城镇、街道将出现大批群众自办或公办收费的体育俱乐部,兴建体育场地,开辟体育公园和游戏场所。大批城镇居民和职工被吸引到上述体育辅导组织和活动场所中来。

体育深入家庭,是社会体育趋于发达的一个标志。人们家务劳动减少, 广大家庭妇女将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全家老少参加体育活动蔚然成风。街道举办以家庭为单位、几代人参加的家庭运动会,将会使家庭生活更加活跃, 家庭成员和邻里之间更加融洽和睦。家庭体育活动将成为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

农村体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迫切要求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不愁粮棉油,只缺书戏球”的呼声越来

越高。据 1983 年四川省对 5 个县 13 个乡的 202 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中

青年农民调查,他们全年人均劳动 286.5 天,人均业余时间 78.5 天,其中参加体育活动 35.6 天,占业余时间的 45.5%。目前各地农村集体、个人集资办体育比赛,兴建体育场地,办业余训练的势头方兴未艾。据有关方面预测, 到本世纪末,乡镇居民人均收入将超过 82600 元,略高于 1983 年城市中等以上收入水平。那时,农村体育活动将更加活跃,参加体育活动的农村人口可能达到 2 亿或更多一些。

到 2000 年,预计我国现有 50,000 多个乡、镇所在地将逐步建设成为农村经济文化中心,其中约有 15,000 个将建成中心集镇,可集中农村人口的 1/3 以上。这些集镇与县城和大镇互相连接,形成星罗棋布的初步现代化的小城镇网,作为城市带动农村的前沿阵地和为农村服务的中心。这些小城镇,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以及交通等各项事业都比较发达,也为发展体育运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村体育活动将以小集镇为中心开展,由集体或个人兴建大批活动场所。各集镇将建立体育技术辅导站,设专职或兼职的辅导员。集镇的文化站将办成实际上的文化体育联合体。还将出现大批的集体、个人办的体育协会或俱乐部。县体育技术辅导站设 10~20 个辅导员,指导各集镇以及全县体育活动,培训体育骨干,辅导业余训练。广大农村将出现以自然村和乡办企业为单位自愿结合的各种运动队,进行业余训练,组织比赛活动。有条件的将开办业余体育学校。乡、镇有水平较高的代表队。人均收入千元以上的县,根据当地体育传统和群众爱好,发展具有地区特点的“体育之乡”。各地区乃至全国有计划的举办农民体育比赛。具有乡土特点的节日性比赛,是农村交往最广泛和最活跃的活动。

民族传统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经过不断的挖掘、整理,将得到充分的发展。我国各民族大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项目,长期以来用以健身,世代相传。武术、气功和各种古老的健身术以及人民群众 83 喜闻乐见的锻炼身体的各种形式,经过总结提高,越来越普及。一些民间体育活动,经过加工整理,逐步统一技术规格,形成具有民族色彩的竞技体育项目。武术、中国象棋、毽球、龙舟等民族体育项目,逐步向世界推广。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将努力发展适合本民族特点的项目,并使之规范化、科学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与近代体育项目相互渗透,如武术、气功等应用于近代体育项目的训练,将产生独特的、科学的运动训练手段。

部队体育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部队有着开展体育的优良传统。在部队中,体育同提高战斗力结合起来,成为军事训练的一个内容和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部队体育发展前景是:

①在部队军队训练中体育训练课将更加正规,逐步实现制度化、科学化。普遍施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使之成为正课训练与业余体育锻炼相结合的手段,全面提高指战员的身体素质。军事院校和公安院校的体育教学质量要达到共同科目的水平,学员选修一门体育项目课,毕业时全部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②健全各级体育竞赛制度。田径、游泳(有条件地区)、体操、滑雪(冰雪地区)、射击等项目在连队普及,格斗、击技、摔跤、击剑、棋类等在一

些单位开展。每年组织上述项目中大多数项目的竞赛。以田径为主的综合运动会,团每年举行 1 次,军、师每两年举行 1 次,军区、军种、兵种(包括

公安、武警)以 84 及全军每 4 年举行 1 次。每年还组织一些单项比赛。各种形式的基层比赛,如通讯赛、杯赛、邀请赛等,将普遍开展。

③培养体育骨干,造就运动人才。连队做到班有体育骨干,团有一批 3

级运动员,军、师都有 2 级运动员,军区、军兵种有一批 1 级运动员和一些运动健将,全国有一批国家水平的尖子运动员和一些世界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全军的优秀运动队项目设置,考虑奥运会、国家重点以及部队特点和需要,合理布局,加强科学训练,不断提高水平,使运动成绩保持在全国的前列,在国际比赛中为祖国作出较大的贡献。

④协助城乡发展体育。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体育列为重要内容; 在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中,注意培养体育人才,积极协助城乡发展运动体育。

老年人和伤残人体育

老年人和伤残人体育将受到社会充分重视。本世纪末,我国 60 岁以上的

老年人将增加到 1 亿 3 千万,约占人口总数的 11%。其中 65 岁以上的老人, 将由目前的 5,000 万人增加至 8,600 万。锻炼身体、健康长寿、发挥余热、欢度晚年,是老年人共同的愿望。他们有充裕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到 2000 年,争取城市有 50%(即 1,500 万)、农村有 30%(即 3,000 万的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老年人体育协会、各级组织逐步健全,把体育、卫生保健、文化娱乐工作结合起来,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各种健身、医疗活动,琴棋书画等文化活动和体育比赛,使老人们生活丰富多彩。

我国现有各类伤残人约 2,000 多万,今后如果没有战争和严重的地震灾害,伤残人不会有大的增加。发展伤残人体 85 育,体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 使各类伤残者有锻炼身体、参加体育比赛的机会,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鼓励他们投入生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勇气和信心。近年来,伤残人体育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成立了国际伤残人体育组织、国际聋哑人体育协会、国际盲人体育协会、国际瘫痪人体育协会等,定期举行国际比赛,推动各国伤残人体育的发展。我国伤残人体育有了初步开展,在国际比赛中也取得较好成绩。但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世纪末将做到:中等以上城市普遍建立伤残人体育协会,配备专职干部;盲人聋哑人学校、社会福利工厂、荣军休养所和康复中心,广泛开展各种适合伤残人的体育活动,组织业余训练,提高技术水平;在伤残人较多的街道、地区建立技术辅导站,指导伤残人锻炼;有的体育馆、场和游泳池,为伤残人设专场。与民政部门配合研制、生产伤残人使用的运动器材。全国伤残人运动会每 4 年举行 1 次。农村也要根据条件逐步开展伤残人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