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

开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目的在于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竞赛,发掘人体最大运动潜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并在竞赛中争取胜利。竞技体育在体育运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以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为基础,同时又大大推动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

86

运动水平

①现状分析:中国在第 23 届奥运会上以 15 枚金牌、8 枚银牌、9 枚铜

牌的战绩,实现了金牌上“零”的突破,获金牌总数第四名。这届奥运会由于前苏联和东欧许多国家没有参加,大大降低了比赛水准。针对中国而言, 32 块奖牌分布在体操、跳水、举重、射击、击剑、女子排球、男子跳高、女

子手球、射箭和女子篮球等 10 个项目,金牌仅在前 6 个项目。这反映出中国在技巧性、轻级别和女子项目上占优势,但在田径、游泳、船艇等奖牌最多的项目中得分能力太差。本届奥运会田径有金、银、铜牌 123 块,中国只取

得 1 块铜牌。船艇共有金、银、铜牌 78 块,中国获得一项有 9 个队参加的第

8 名,游泳共有金、银、铜牌 87 块,中国男子最好成绩是 200 米蛙泳第 17

名,女子个人名次均在 20 名以下。而且中国队获金牌的项目,也恰恰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强项,因此,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队所获金牌的含金量就不得而知了。四年后的汉城是东西方各国自 1976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阔别 12 年后的首次相逢,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派出了最强阵容,比赛也进行得异常激烈,中国在这届奥运会上获 5 枚金牌、11 枚银牌、12 枚铜牌,列金牌总数第十一名。这反映出中国运动员基本技术不扎实,心理素质差,比赛经验少, 临场发挥不稳定的缺点。但是,其中值得欣慰的是中国游泳队有了长足进步, 获银牌 3 枚,引起了游泳界的关注。1992 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了近代奥运史上盛况空前的第 25 届奥运会,共有参赛国 170 个,参赛人数近 1 万人。比赛项目共包括 25 个大项,257 个单项。所以,本届奥运会基本上代表了目前国际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中国在比 87 赛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实力,获金、

银、铜牌共 54 枚,居独联体、

美国、德国之后,名列第四名。

从以上三届奥运会中国队的成绩来看,中国队竞技运动水平正处在上升阶段,获奖牌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多。

②在 2000 年夏季奥运会上名列前茅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它集中反映了各国竞技水平和实力。1984 年奥运会后,中国制定了夏季奥运会战略目标,即

分为 1992 年、2000 年两大步骤,每一步骤取高位、中位和低位进行预测(见表):

1992 年、2000 年两届夏季奥运会中国名次预测表

上表是一些专家根据中国各运动项目当前水平和未来发

展的一些条件推测的;总分按前 6 名计算。由于前两届奥运会

参加国家不全,表中所列可能取得的名次是以 1976 年奥运会

上前苏联第 1 名得 792.5 分、前民主德国第 2 名得 672.5 分、

美国第 3 名得 603.75 分为参考依据的。

中国队在 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获 16 金、22 银、16 铜,名列第四名,基本实现了预测中的高位指标。

但此后独联体分裂成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共和

国、乌兹别克共和国、哈萨克共和国、摩尔多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塔吉克共和国、亚美尼亚共和国、土库曼、立陶宛共

88 和国、爱沙尼亚共和国、拉脱维亚共和国、阿塞拜疆共和国和格鲁吉

亚共和国等 15 个国家,这些国家从 1996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起,将以独立的形式参加奥运会比赛。同时,前东、西德已统一。这些变化都对原预测中国队在 2000 年奥运会上将取得的名次以及具体对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原预测想在 2000 奥运会上实现第三名这个高位目标,就必须在

15 年内先努力超过原联邦德国,然后超过前民主德国或美国。因为,前民主

德国在 1976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共得 90 块奖牌(金牌 40 块、银牌 25 块、

铜牌 25 块),按前六名计算总分共得 638 人,名列第二。从前民主德国竞技

体育发展过程来看,他们从 1968 年第一次单独参加奥运会(过去曾与联邦德

国一起参加)取得 25 块奖牌,名列第十;经过 8 年努力,1976 年奥运会上超过了美国。在总体上看,我国现有水平超过前民主德国的水平。所以,前民主德国竞技体育能够在短期内赶超世界体育列强证明,只要我国充分发挥集中统一领导的优越性,采取正确的奥运会战略,经过艰苦努力,在 2000 年奥运会上达到原高位预测是有可能的。

其次,中国队实现高位目标的把握增加了许多。

因为,目前前苏联己解体,前东、西德国已合并。这样无形中就为中国队解决了一些前进道路上的问题。一是中国队少了一个竞争对手。即不存在面临前联邦德国和前民主德国这两个对手的问题,而要面对统一的一个德国。二是前苏联的解体,使中国队的对手实力大幅度下降。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队要想实现奥运会金牌总数和总分第 3 名的目标,首先必须超过的是前苏联共和国中竞技体育水平较高的俄罗斯联邦,而不是前主民德国或美国。

89

③中国开展的运动项目现有 56 个。从目前成绩分析,中国约有 1/3 的项目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其中包括奥运会项目中的排球、跳水、体操、举重、射击、射箭、水球、击剑、篮球、田径部分单项、游泳部分单项、乒乓球、羽毛球,非奥运会项目的技巧、跳伞、航空模型、垒球、登山、围棋和国际象棋等。到 2000 年,力争有 2/3 的项目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训练网络

为实现 2000 年竞技体育的上述指标,中国现有的 3 级训练网应有大的发展和新的突破。全国将建立、健全横向和纵向紧密结合的训练系统。横向系统包括运动竞技学校、体育学院、大专院校、大型厂矿企业、部队和各行业系统的运动队,纵向系统包括中小学、少年儿童业余体校、体育中学、体育运动学校、运动竞技学院、社会上办的高水平运动队直到国家集训认。全国形成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的训练网络。

①初级训练形式

运动训练的基础在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是源源不断培养输送运动人才的大后方。目前中国从事初级训练的人数包括传统项目学校学生为 150 多万,他们将按少年儿童训练大纲进行初步训练,为从事系统训练打好扎实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基础。2000 年争取翻一番,达 300 多万人。初级训练形式,将主要由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各级体育部门在技术力量上给予支持。

②中级训练形式

主要指体育运动学校、单项运动学校、体育中学、重点业 90 余体校、训练中心等,它们侧重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高水平竞技体育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有的(包括接近高级训练形式的体育学校、竞技体校)还担负着直接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任务。目前,中国各种中级训练形式基本上由体委系统主办,今后将逐步扩大教育部门主办的比重。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行业系统、厂矿企业、高等院校以及部队系统,都将开办进行各项业余训练的体育学校或俱乐部,以满足本系统本单位高水平运动员后备人才的需

要。各种类型的体校,在抓好训练工作的同时,必须保证学员的文化学习, 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③高级训练形式

这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突击力量。目前中国优秀运动队有运动员 1.8 万多人,主要由国家体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部队、行业体协举办。到本世纪末,将出现由各系统、部队、高等院校、大型厂矿企业以及社会上自愿组成的体育俱乐部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高水平运动队,多强对抗,相互竞争,促进高水平运动人才迅速成长。那时,体育系统优秀运动队将完成向学校化过渡的任务,以多种形式,纳入国家教育结构, 优秀运动员通过半训半读或学分制等办法,取得大学、大专或中等学历,除学体育外,也可兼学别的专业。

到本世纪末,将以城市为中心组织各种形式的高水平运动队,大批世界水平的运动员将来自各行各业各系统、大基层单位和跨行业的体育俱乐部。各系统的高水平运动员人数将超过体委系统。

91

竞赛体制

竞赛是体育运动的杠杆,是促进竞技体育发展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环节。中国现行竞赛制度对运动训练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无论在竞赛数量和质量上,与体育发达国家相比都有不少差距。美国每年仅 6、7、8 三个月,全国性和各种州的游泳比赛达 400 次;2000 多个游泳俱乐部,几乎每周周末都进行训练比赛。正是在这些比赛的促进下,美国人才辈出,运动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目前,中国运动竞赛正向社会化、多样化方向发展。到本世纪末,全国各地区和学生、职工、农民、部队等系统,都将形成符合各自特点的多种层次、多种水平、多样渠道的竞赛制度。尤其在城市,将在周末和节假日经常举办各行业、各单位内部和相互之间直至全市性的各种竞赛活动。在各地区竞赛的基础上,将定期举办全国运动会、全国工人运动会、全国农民运动会、全军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及各单项全国锦标赛、邀请赛、资助性比赛等,互相衔接交错,安排有序,形成比较完整的全国竞赛体系,源源不断地涌现人才,促进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国内重大比赛还将与亚运会、奥运会和重大国际比赛很好的衔接起来。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情况的好转,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发展, 中国参加或举办的国际体育比赛将逐年增多。92 影响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是人类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

和人本身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而产生的。用马克思关于需要的理论来解释体育,就是要把体育作为人的社会需要进行探讨。体育是人的社会需要,包括以下三层意思:

第一,体育是人的社会需要,就是说对体育的需要不是由人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不是单纯的人的生理需要。人的需要本质上是社会性的,是在高层次上被扬弃的自然性需要。人对体育的需要也是由人的社会性所产生的, 与动物对“运动”的需要根本不同。人的需要比动物的需要丰富得多,人的需要不但包含物质的需要,而且离不开精神的需要。体育可以强健筋骨、增强意志、增长知识、协调感情,体育的这些功能并不是满足纯生理的需要,

而是满足人对健康、精神文化的需要。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若干层次,按照

他对需要层次的划分,体育也并不属于满足生存的需要,而是满足人的“健康”、“安全”的需要,“归属”、“社会交往”、“友谊”和“爱” 的需要,得到“尊重”、“赞许”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自我成就”的需要。这些需要,都是由人的社会性而产生的。

第二,体育是社会的需要,就是说它不是人的本能活动,而是人创造的需要,是人有目的的自觉运动,是为了满足健身的、精神的、心理的、交往的需要。体育运动的产生和人对体育运动的需要,都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体育运动是人创造 93 出来的,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化的成果。

第三,体育是社会需要,就是说体育是人的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 它受一定的历史条件的限制。人对体育的需要不取决于主观的愿望和意志, 而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条件。个体对体育的需要也是以社会需要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从以上的内容中可以看出,社会需要是体育产生的基础,也是体育发展的动力。现代体育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它的内容、形式、功能等都是由社会需要所决定的。因此,社会需要是影响现代体育发展的首要因素。

其次,社会对体育的需要的性质、数量和满足这一需要的方式、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水平。所以,它也是影响现代体育发展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现代体育消费取决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们对消费资料的需要存在着层次性。生存资料是满足劳动者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包括衣、食、住等基本需要,是保证劳动者最低消费水平所必需的。低于这个水平,就影响劳动力的恢复,危害人体健康,破坏劳动力的再生产。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可以使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生活过得更舒适。现代体育属于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它随着生产的增长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在人们消费中占的比重逐渐上升。

食物的消费是人们生存的前提条件,居民的消费首先要满足吃的需要, 然后才是穿、用和其他。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曾提出过一个被公认为普遍适用的定律:一个家庭的收入越少,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占的比例越大; 随着收入增长,购买食物的费用在家庭支出中的比重会越来越小。94

法国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1979 年人均国民收入为 10,720 美元。法国经济学家尚塔尔·马朗方对法国家庭在现代体育方面消费支出的情况进行过调查统计。法国家庭在文化娱乐方面的支出中有 10%用于现代体育运动。观看体育表演,如夺杯决赛等等(观众还得为此外出旅行),所需费用占家庭文娱休息开支的很大一部分,约占 19%。在家庭衣着方面的开支中约 5% 用于运动服装。在体育运动消费中有四分之三用于运动服装、轻型运动器材

(如网球拍、滑雪板、各种球等)、体育报刊,观看各种体育表演。其他四分之一用于地方当局或体育机构提供的各种体育服务,包括向俱乐部交纳的费用。

法国的个人消费支出中文娱费约 6.6%,服装费约占 7.2%。按尚塔尔·马朗方的统计可计算出法国家庭支出中有 2.3%直接用于体育运动。以 1979 年法国人均个人消费 6623 美元计算,全年人均用于体育的支出为 150 美元。

目前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1981 年职工家庭每人每月购买消费品的比重为 61.6%,穿着为 16.1%,日用品和文娱用品为 16.6%。而用于体育消费相当大的一部分家庭几乎等于零。所以,中国家庭体育消费支出在家庭消费中的比重及其绝对数远远低于法国的水平。但是,随着中国生产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体育消费在家庭支出中的比重将逐渐增长。

  1. 新技术革命的到来与社会对现代体育需要的变化

当前世界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在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扩大人的脑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其中包括对体育需要的变化。

95

①现代体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需要

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信息等技术广泛运用,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 这就要求人们在生产中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灵活、准确、敏捷、协调地操作, 要求人们高强度、高效率、快节奏地工作,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神经和机体带来巨大的负荷。未来社会是高智能的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更加迅速, 人们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富于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劳动者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充沛旺盛的精力。现代体育在增进劳动者的健康,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中有重要的作用。

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电子化,对人体也带来不利的影响。由于体力劳动比重下降,脑力劳动比重上升,体力劳动逐渐“智力化”。于是就会出现运动缺乏,肌力衰退,加之食物中脂肪和动物蛋白偏高,就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病患者增多。据国外材料,近年来美国有 20%的人患肥胖症(即超过正常体重以上),因心血管系统疾病而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50%以上。大量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体育运动是增强体质,防治各种“文明病”,延缓衰老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美国由于开展了大众体育,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持续下降的趋势。

②现代体育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

随着生产增长,人们的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将逐渐上升,得到更大的满足。这不但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也表现在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在未来社会里,由于生产高度自动化,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增多,体育日益成为提高生活质量,满足人的肌体和精神需要的手段, 成 96 为健康的、文明的、科学的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体育和文化、娱乐、卫生保健等进一步结合,出现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它不仅是增进健康,保持充沛体力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一种高尚的文化娱乐,人们将从中得到精神的享受。现代体育在人们业余生活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三,经济状况也是影响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经济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基础,不仅表现在社会生产对现代体育提出需求,而且表现在经济为现代体育的发展创造了物质基础。

  1. 物质生产决定现代体育发展的规律和速度

体育事业需要消耗一定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这就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表现为用于体育事业的财力,即体育经费。一个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受到体育经费数量的制约;体育经费的数量又受到该国经济力量的制约,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且超过经济增长的幅度。

中国建国 40 多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财政支出的体育经费是

逐渐增长的。1982 年体育事业经费增加到了 4.14 亿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0.36%,到 90 年代,年体育经费已增加到 10 亿元,平均年增长 1.44 亿元, 而社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 7.9%,财政支出平均年增长 6.5%。与此比较,体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由于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体育经费逐渐增加,中国体育事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1953 年全国有体育专业人员 982 人,优秀运动员 833 人。到 1983

年全国体育系统职工队伍已达 88847 人,平均年增长 15. 6 %,其中专职教

练员 2 万多人,优秀运动员 1.6 万多人。共举办县以上运动竞赛 40 万人次,

97 平均每年增长 16.1%。建国后新建各种体育场馆 41 万余个,现有体育场

馆与建国时相比,体育场为 19.6 倍,体育馆为 17.9 倍,游泳池为 21.1 倍,

各种训练房为 33.8 倍,运动场为 54.9 倍。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体育的物质条件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首先是体育经费少。其次,体育场地数量严重不足,设施陈旧落后。(见下表)所以,这种物质条件上的差距,就造成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现代体育发

展规模和速度上的差距。 2.经济发展扩大了体育运动的物质手段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体育运动的物质手段也在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化生产条件下,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不断地被运用到体育锻炼、教学训练、运动竞赛、体育科研中来。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飞机等的出现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使之逐渐成为运动的手段,产生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航空、跳伞等运动项目,由于枪支日益精良,射击精确度大大提高, 射击也作为一项体育运动逐渐发展起来。无线电运动 98 则是无线电工业发展的产儿。现代工业的发展还提供了各式各样的运动训练器械。有机械式的、液压式的、气压式的,有小型的专门化的练习器械,也有大型的联合器械。有专项力量训练器,也有适用于各种项目的等动、等功、等阻练习器,还有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身体训练器械。功率负荷脚踏车、电动跑台以及各种力量练习器等已成为发达国家体育运动康复中心的必备器材。电子计算机、遥测遥感、高速摄像等技术作为检验测试的手段,不但有效地运用于强化运动训练,而且也逐渐运用于运动竞赛。电影、电视、录像、卫星通讯等技术成为体育传播的重要手段,极大的扩大了体育运动的影响。体育运动物质手段的发展也必然带来运动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木质球拍贴上了不同的胶皮贴面使乒乓球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小小银球产生了巨大魔力。撑杆跳高的撑杆, 从竹杆到金属杆、玻璃钢杆、尼龙杆的演变,使撑杆跳高技术日新月异,横杆不断升高,已突破 6 米大关。人工草皮的出现,使足球场四季绿茵常在, 大大便利了足球运动员的争夺角逐,发挥高超的球艺。用人工合成塑胶代替天然材料铺设跑道,提高了弹性,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第四,现代体育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为自身的发展创造了条件。1.现代体育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手段

人作为劳动者,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因素。人的体质是劳动者的重要素质, 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得以发展并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

体育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劳动力质量,主要表现在: 99

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使之成长为体格健壮, 意志坚强的劳动者。

体育可以保护劳动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率;可以避免由于某些劳动的职业特点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和身体局部机能的损害,减少职业病的发生,也是防止各种“运动缺乏症”、“文明病”的有效方法。

体育可以“修理”劳动力。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有力地促进人体内脏器官和肢体局部受阻的机能得到恢复,对于某些慢性病有一定疗效。

体育可以保持和增强劳动力。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要求人们高效率、高强度、快节奏地工作,这就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精神和机体带来巨大的负荷,劳动者的精神和注意力经常处于高度集中的紧张状态,极易产生疲劳。体育则是一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和积极的休息手段,最有利于消除精神上的疲劳,恢复并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体育可以延长劳动力寿命。人到 40 岁以后,机体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老。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减弱,身体活动能力逐渐降低。奥地利——体育科研小组的调查表明,经常参加慢跑等运动的 50 岁以上的人,其身体活动能力与运动

能力同 35 岁到 40 岁的不运动者相似,即与年轻 10 岁到 15 岁的人相当。坚持科学的、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可能延缓衰老过程,预防老年疾病发生,使劳动能力不致明显下降;还可以充实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减少孤独感,增强信心,增添快乐,延年益寿。

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的幸福是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人的幸福首先是身体的健康,人的发展首先是人体质的发 100 展。体育是增进人体健康,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是体育价值的根本所在。因此,体育作为增进人的幸福,促进人的发展的手段,与作为提高生产的手段,二者是统一的。

  1. 现代体育可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劳动者的健康程度,降低患病率,减少由于疾病而缺勤的天数,提高出勤率。体育锻炼可以使职工肢体灵活,体力充沛, 提高劳动效率。中国武汉铁路局下属某工厂的一个车间,在 119 名职工中有

43 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这 43 人与车间全员比较,人均出工率高 3%,完成工作量高 4.2%。这些数字表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职工的劳动生产率高于缺少体育活动者。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NASA)在对 259 名 35 岁到 55 岁的职工实施健康计划(以体育锻炼为主要内容)一年后,发现这些职员体力增强,紧张感减少,体重减轻,吸烟量减少。伴随这些变化,工作热情和效率提高了。

体育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增加国民收入的问题,前苏联经济学家在七十年代已进行了研究。普拉苏沃多夫教授曾指出:体力弱的比体力强的工人生产事故发生率高 2 到 3 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较一般工人的产量高2%到 5%。奥克萨尼教授依据大量的调查,计算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与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相比,劳动生产率约高 0.6—10%。他按自已设计的公式计算出,在 1979 年前苏联 4380 亿卢布的国民收入中,由于经常参加

体育活动的职工劳动生产率较高而带来的国民收入增长额为 40 亿卢布,这部分增长的国民收入就是体育运动的经济效果。

101

  1. 现代体育运动有助于节省医疗费用

一些发达国家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费高涨这两个社会问题的压

力。

面对医疗费用开支过于庞大的瑞典政府,号召国民“通过体育运动节减国民医疗费 15%”。从 1973 年展开了以改善饮食生活和奖励体育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增进健康运动—“KOM”,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美国梅萨石油公司调查表明,该公司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职工年人均病假 27 小时,医疗费用为

173 美元;不经常参加运动的职工年人均病假 44 小时,医疗费用为 434 美元。这还不包括职工因病本人减少的收入以及亲属为照料病人而缺勤所减少的收入,即卫生经济学所讲的“间接疾病成本”。

据前捷克斯洛伐克学者维肯斯塔尔研究得出的结论:“如从医疗费中拿出 1 万克朗用于群众体育,可以节约 10 万克朗的医药费。”这在经济上是十分合算的。由体育运动带来的医疗费用的节约,从另一个角度看,可视为国民收入的增加。

  1. 现代体育可以刺激其他产业的发展

体育运动的发展必然扩大对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物质产品、劳务产品的需求,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

首先,体育运动可以促进运动器材、服装、饮料、出版印刷等产业的发展。英国 1985 年与体育有关的消费支出总额为 44 亿英镑,其中体育服装和

用品为 14.6 亿英镑。法国 1979 年体育用品消费额为 44.7 亿法郎。前联邦德

国在 1982 年一年里体育用品总产值达 50 亿马克。该国的阿迪达斯体育用品公司有 40,000 多名职工,分布在 40 个国家,生产和销售额达 20 亿马克。该公司的老板把经营的成功概括为“工业需要体 102 育事业,体育事业也需

要工业”。美国体育消费额 1987 年为 472 亿美元,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1

%,高于石油、煤炭业的产值。当年平均每天用于体育消费的金额为 1.3 亿

美,每天销售运动鞋 100 万双,运动服 2.2 万套,各类体育报纸、杂志达 7900

万份,全年运动器材、运动服装、鞋袜的销售总额达 151 亿美元。

在中国,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一个“体育用品热”已经兴起。许多运动器材供不应求,一些工厂转而生产体育用品,销售量迅速上升。运动服装销售量的增长稳居各类体育用品的首位。中国生产的“金杯”牌足球已行销67 个国家和地区,上海针织二十厂生产的运动服也销往 50 多个国家。运动饮料“健力宝”由于独特的配方和在运动竞赛中的妙用,已畅销国内外。体育运动的发展带来的体育消费的增长,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园地, 刺激了为体育服务的一些新行业的兴起和发展。

其次,可以促进城市建设和体育设施建设的发展。举办大型运动会,尤其是国际大赛,不但要有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的运动场馆,而且需要良好的食宿服务、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品供应的保证。这就需要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如道路、机场、饭店、旅馆、邮电设施(包括电视转播),以及旅游、休息、娱乐场所,这就必然带动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电业及整个城市的发展。1964 年奥运会使东京具有了现代化城市的面貌。汉城为迎接第 24 届奥运会比赛及 20 多万外国观众和游客,新建了 100 多家饭店和旅游设施。北

京市为举办 1990 年亚运会,投资 20 多亿元,新建了亚运村和改建了比赛场馆,加强了邮电通讯及交通设施,整个城市面貌也有很大的改观。

103

5.体育行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劳务的一种产业

随着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发展,体育行业创造的产值已成为计算第三

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英国,体育行业已成为引人注目的新行业。英国体育理事会调查报告指出:1985 年英国体育行业已为 37.6 万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这相当于英国化学工业和人造纤维工业的就业人数,超过了煤炭、农业或汽车零件制造业的就业人数。该年英国中央政府对体育事业的拨款为 5.45 亿英镑,而政

府从与体育有关的活动中获得的税收为 24 亿英镑,将近政府对体育的财政拨

款的 5 倍。在体育行业创造的产值和收入中,比赛门票收入是重要来源之一。在英国体育比赛门票收入中足球赛约占 80%。1983 年比利时的足球比赛门票收入高达 7.34 亿比利时法郎。中国目前体育行业的职工仅有 10 多万人,所创造的产值还很小。随着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体育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体育行业将吸收更多的职工,创造出更多的产值。

从以上有关现代体育经济价值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为社会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使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认识到了现代体育的意义,引起了对现代体育的重视。因此,现代体育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

由于现代体育日益成为一个社会的缩影,所以,政治、文化、教育、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人口、宗教等都对其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