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

现代竞技体育以 1896 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发展标志,奥林匹克运动对于促进世界各国和国际间的运动竞赛起到很大作用。目前世界上约有50 多种有国际比赛的竞技运动项目。夏季奥运会就包括30 种竞赛项目(180 个单项);冬季奥运会有 6 种(30 个单项)。每个竞赛项目,包括非奥运会竞赛项目,都有它的国际组织和比赛,各大洲和各国也都有相应的综合性组织和单项协会,竞技体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具有国际规模,是世界性的。几乎在世界各地每天都有频繁的竞赛活动。

所以说,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竞技体育具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励年轻一代定期参加训练;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参加训练和看比赛);有助于人们重新理解关于提高人类体能的问题,指明了一条提高全民身体机能的最好途径;促进人民友好和和平的思想,提高国际威望等自然和社会作用,因此客观上在体育运动中占主导地位。

现代竞技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随之而变化和发展。当今竞技体育的发展体现出了以下趋向:

运动训练逐步向专业化发展

五十年代以来,各项竞技运动水平和技巧发展较快,目 41 前有些项目的

女子世界纪录已打破 50 年前的男子世界纪录。如游泳中 100 米自由泳在 1924

年美国选手威斯穆勒所创的 59 秒的男子世界纪录,不到半个世纪,美国女子

选手尼尔森以 58 秒 59 打破了当时的纪录。以举重为例,前苏联特重量级运

动员阿历克谢耶夫一人就创造过 80 几次世界纪录,能举起比他体重大两倍半的重量;体操和跳水的技巧方面的难度发展变化也层出不穷。使人眼花缭乱。

提高运动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一条,即使具备最优的身体条件,如果不经过多年系统训练,要达到高水平是绝对不可能的。因此训练体制就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目前世界上的训练体制大体上分为 3 种类型: 第一种是以专业为主的训练体制。

前苏联和东欧都属于这一训练体制,古巴也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型,但各

自又有些特点。前苏联虽已解体,但其训练体制在许多国家中仍在延用,并且非常成功。这种训练体制是以体校为基础的三级训练网,即:初级训练形式——传统项目学校的校代表队,中级训练形式——体育运动学校、单项运动学校、体育中学、重点业余体校,高级训练形式——国家、省、自治区、市、部队以及行业体协举办的集训队。

初级训练形式是广泛的后备力量的基础,按少年儿童训练大纲进行早期训练,为从事专项的系统训练打下了基础。课余时间每周训练 8—16 小时。中级训练形式是为高水平竞技体育培养和输送人才,有的还负担直接培

养高水平运动员的任务。

高级训练形式的主要任务是促进高水平运动人才的迅速

42 成长。体育系统的运动队也逐步向学校化过渡,纳入国家教育计划。优秀运动员通过半训半读或学分制办法,取得学历,除学体育外,也可以学别的专业。

第二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以业余训练为主,短期集训的体制。大多数西方国家和日本均采用这种体制,主要通过学校、私人俱乐部、企业来培养训练运动员。

美国学校体育有较好的基础和优越条件,美国学校是把体育课和校队训练分开的,体育课有专职的体育教师,业余训练也有专职的教练,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的业余训练的规模大得多,实际上许多学校都有业余体校。

美国还利用体育奖学金的制度来鼓励在校学生从事业余训练。根据美国卫生教育部和福利部调查,全国 59 所规模较大的大学里,80 万学生中有 1 万多人(约 1.25%)享受体育奖学金,这些学生在大学大部分时间搞训练, 学业成绩优劣均可升级。因此美国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 60%选自大学生选手。特别是田径、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最高水平在大学。仅男子篮球队,美国就有 1 千多个中学队,860 余个大学队。

竞技体育在美国已形成一种社会风气,还有不可忽略的社会心理因素, 不少家长以子女成为优秀选手为荣,他们不惜花费很大代价(6—10 岁每人每月 10 美元,12 岁以上 25 美元),送孩子到一个著名的俱乐部在名教练门

下训练。如慕尼黑奥运会曾获七枚金牌的游泳名将施皮茨,先后共找了 13 名教练,家长为此搬了七八次家。

1976 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美国总分屈居前苏联与前民主德国之后,在美

国体育界颇有震动。于是他们认为光靠原来 43 的体制已不能与前苏联、东欧等国匹敌,于是建立集训基地,利用科学手段短期集训运动员,先后在期阔谷和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创办了两所训练中心。此外美国国家排球队在协会和企业资助下,分别在达顿市和帕萨地那,全年脱产集训,名义上在附近安排职业或上学。美国训练中心有继续增加趋势。

第三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是这两种体制的综合,法国在这方面的尝试具有代表性。法国在中学建立专项体育班,然后向国家队输送。

1975 年法国政府决定将国立体育学院和高等体育师范学院合并,成立综合性的国立体育运动学院,作为国家队的永久性集训基地。特点是把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同师资、干部培养相结合,同时解决了训练和学习的矛盾,从而为运动员提供了出路。他们还把体育科研、情报资料、运动医学等结合在一起,紧密地为运动训练服务。建立了教学、训练与科研三结合的新体制。目前法国国立体院在校生 2 千名,其中 1 千 5 百名为国家队员。他们半天训

练、半天学习,可根据自愿在本院学习体育或到其它学校学专业,中学生在附近学习,学校保证交通和生活条件。

从各国训练体制来看,都是以学校为基础,然后通过青少年业余训练这一中间环节,进入高水平训练,而这方面必须经过长期或短期集训,也就是经过专业训练阶段,才能达到高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在训练上的应用

在当今社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场上的竞争实际上是各国科学技术的竞争。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电子计算技术、电 44 子学、光学和数学,甚至空间技术都应用到运动训练中来,改变了竞技体育的面貌。

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教练员的科学顾问,教练员把运动员日常训练的数据和生理数据储存在计算机里,在制定计划时就可以通过一定程序的运算,得出最佳训练方案,同时可以推算出一个运动员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某一预期的成绩或完成某一高难动作。

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出生在以色列的美籍科学家艾里尔博士,他在 1976 年奥运会前,分析研究了美国铁饼运动员威尔金斯的情况,当时,威尔金斯的成绩是 67 米,离 69 米的世界记录还相差很远。艾里尔通过计算他四肢各部的用力情况和分析他的投掷动作图解,发现威尔金斯在铁饼出手之前不但没有刹住膝盖,反而象弹簧一样动了一下,使他失去了一部分本应传到铁饼上去的力。他就在计算机上模似出一个假设的不动膝盖的威尔金斯,证明他的成绩还能提高三米。3 天以后,威尔金斯用矫形器刹住了膝盖,一下子竟以 70.86 米刷新了 69.18 米的世界纪录。

艾里尔博士还通过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计算出人类的极限和运动员在没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所不可能超过的一些绝对纪录。例如:男子 100 米跑, 可能的界线是 9″6 左右(目前世界纪录为 9″86),如超过这个界线,肌肉就有损伤的危险,一些骨骼就有折断的可能。但美国优秀短跑明显卡·刘易斯已接近这一界线,而且身体的机能状况尚好。跳远的极限是 8.96 米,美国

运动员比蒙创造的前世界纪录为 8.90 米。据艾里尔的计算,比蒙的跳跃动作已接近于理想的运动员,他的短跑速度非常快,动作也完全协调一致,他在跳跃时,关 45 节发出了 770 公斤的力量,这已达到人体肌肉撕裂的极限了。

可是美国运动员鲍威尔在东京田径赛上,以 8.95 米的成绩打破了保持二十余年的这一纪录,更加接近了艾里尔所说的极限。同时,鲍威尔预言,在不久的将来要打破 9 米大关,看来这一极限必将被人类所征服。至于跳高,据推

测可以超过 2.70 米,现在还远远没有达到。

上面举的这些例子就是属于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运动生生物力学分析, 其中有的结论被证实了,也有的将被推翻。尽管如此,运动生物力学这门应用物理学和力学知识来研究生物,进而发展成为研究人类的年轻学科,对已发展到很高水平的现代竞技体育来说,要想提高成绩,进一步发挥人的工作效率和运动潜力,就必须应用运动生物力学的知识来研究人体运动的力学基础,而它也在实践中更加完善和成熟。

近 20 年来,在训练理论上有很多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运动心理学在训练上的应用。

鲁吉克所著前苏联体育学院《心理学》教科书中对运动员心理训练的重要性论述如下:

“从前认为运动员的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是提高运动技巧的基础,身体

训练的任务是发展运动员一般的和专项的身体素质。技术训练是为了掌握某一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和动作方法,并改进完成这些动作的方法。后来运动员训练又增加了第三种训练,即战术训练,其目的是为了改善战术动作和行动。

“但是,现代世界运动成绩不断迅速地提高,仅仅有这三种训练已经不够了。现代运动竞赛不仅要消耗很大的体力,而且要消耗很大的心理能量。如果运动员比赛所需要的心理机 46 能和个性心理特征发展得不好,即使身体、技术训练很好的运动员也不能在比赛中取胜。这些都说明第四种训练即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运动心理学是研究运动和身体活动有关心理方面的一门学科,重点是为高水平竞技运动服务。

心理训练的目的任务,鲁吉克认为: 1.促进技术、战术、技巧达到高水平所必需的心理过程,即专门知觉、

表象、注意的记忆思维等的改善; 2.培养上述心理过程的稳定性,即在训练和比赛困难条件下,保持和提

高工作能力和效果,来影响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 3.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创造适宜的心理状态;

  1. 发展在极端紧张活动时控制自己心理状态的能力;

  2. 促进获得即将来到的比赛的知识;

  3. 在运动员集体中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心理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很多的。最常用的心理调整训练有自我暗示、集中注意力、放松训练(气功)、心理暗示结合按摩、诱导催眠、控制脉博的方法等等。

心理训练对于恢复也有明显效果。根据国外研究表明,在大运动量训练后,5 分钟的气功在恢复精神功能方面的作用几乎和 1 小时传统恢复手段相同。

美国著名游泳教练康希尔曼认为,作为一个现代教练员,必须同时是一个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和生物力学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心理学家。

训练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场地器材的不断改善,从选才到高水平训练的一系列科学保证,都是提高运动技术水 47 平的重要因素。

竞技体育的弊端

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弊病,这也是值得研究和注意的动向。

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已背离了奥运会创始人皮埃尔·德·顾拜旦当年的理想,他所提倡的“奥林匹克主义”是有教育和宗教色彩的,他要求运动员要严格遵守体育道德,要促进各大洲人民的团结、友谊与和平, 不分肤色、宗教和政治信仰,一律平等地参加比赛。他提倡“参加比取胜更重要”。

但目前参加奥运会的国家,有些已发展成为金牌第一。为了金牌,可以不择手段。有些国家举办奥运会除了牟取利润外,还着眼于宣扬法西斯主义和大国霸权主义,1936 年的柏林奥运会和 1980 年的莫斯科奥运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留下了不光彩的篇章。

把运动员当作商品和广告的职业运动员是竞技运动的一大悲剧。《中锋在黎明前死去》和《出卖灵肉的人》就深深揭露了西方体育的腐朽堕落和职

业运动员的悲惨遭遇。但有些职业运动员一旦出人头地,不仅可以名扬天下, 而且能成为百万富翁,如巴西的球王贝利和世界拳王哈里都是这样的人物, 这是造成竞技体育畸形发展的社会根源。职业化倾向正在国际体育界有所发展,奥运会已开始向职业运动员开放,业余主义将不复存在,这会带来令人担忧的结果。

由于一味追求成绩,很多不正当手段就应运而生,特别是采取药物或其它人工手段来提高成绩,对运动员的健康带 48 来严重危害。国际上规定自我输血、催眠术和合成蛋白代谢剂都属于“毒品”。由于“毒品”问世,就有反毒品的运动,目前禁用药物近千种。国际比赛不惜巨资采取检查措施,近几届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中受罚运动员屡见不鲜:东欧运动员常常出丑;据美国运动员自己揭露,田径运动员在参加奥运会时百分之六十以上服用了药物。

暴力和伤病问题的确是竞技体育中的不幸,暴力使一些剧烈的对抗性项目中如橄榄球、拳击甚至足球、冰球每年均有伤亡。这方面还是可以避免的, 而伤病问题似乎已难以避免,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现代竞技体育不仅强度大、难度高,而且不少项目从儿童就早期专项化, 在训练中如果不讲究科学和采取必要的医务监督,很容易造成运动创伤,尤其是不易及时发觉的微细创伤,为儿童留下隐患,10 年 20 年之后就发展到难以收拾。体育是为了儿童的正常生长生育,如果体育影响儿童健康,那就违背体育的目的。

世界三强的奥运会战略

当时光移至九十年代的今天,构成世界体育三强中的苏联已解体,原东德已被原西德兼并,虽然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前苏联仍以独联体的形式, 东、西德以统一德国的形式参加了比赛,比赛结果按独联体、美国、德国的顺序排出了前三名的座次。可是下届奥运会的参赛国将不再是独联体,而是各个独立的国家。值得一提的是原东德的训练体制已被德国政府废除。但就其影响而言,他们的指导思想和训练体制模式在一些国家仍在实施,主要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对 49 西方发达国家也产生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他们还是三强。

三强奥运会战略中的共同之处是夏、冬两季奥运会并重。前苏联从参加之日起这两季奥运会的总分都一直保持前两名。前民主德国夏、冬两季项目一直同步增长,从 1972 年起双双进入前三名。美国冬季项目原来较差,从

1976 年起也都进入了前三名。

除此之外,由于国情不同,战略有很大差异。

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出于政治原因,其战略目标是争夺总分第一。前苏共中央早在 1948 年就明确指示,前苏联运动员在最近几年内要取得主要项目的世界冠军。为此,该国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动用国家机器,建立了独立而庞大的竞技体育系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因而成绩卓著,1952 年首次参加奥运会就获 22 枚金牌,并以 494 分和美国并列第一。从那时起一直名列前茅。在项目设置方面,则采取全面开花,有所侧重的战略。在 1980 年奥运会上全面开花的同时也有重点突破。除了十分重视田径、游泳外,还重点抓体操、摔跤、举重、射击和击剑这五个传统优势项目,它们历届的成绩占团体总分的 42~65%。女子项目也较强。

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同样出于政治原因,其战略目标是和前苏联针锋相对,力争团体总分第一。该国的优势是在学校。通过中学——大学——奥运会选手的途径培养优秀运动员。人才资源十分丰富。1987 年以来由于采取了进一步突出奥运会、加强中央领导、举办全国体育节和体育科研密切联系运动实践等战略措施,运动成绩有了新的起色。在项目设置方面也是采取全面开花,有所侧重的战略,在 501984 年奥运会上除了柔道和足球外,也都是每个项目都得分。除了以田径、游泳见长外,拿手项目还有跳水、男篮、拳击和射击等。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美国经济、科学和人才方面实力雄厚,因此项目上发展得非常快,例如体操、女排、马术、自行车等项目在短短的几年里就从默默无闻跃居世界先进水平。因此,该国参加奥运会的潜力还很大。

前民主德国出于赶超前联邦德国的政治需要,十分重视奥运会。鉴于国家小,只有 1,700 多万人口,经济力量比较弱,因而采取了突出重点,舍弃薄弱和费钱项目,稳步前进、逐步扩大战果的战略。项目布局如下:

  1. 突出重点项目。这方面有下列 4 个层次:首先,在所有项目中突出奥运会项目,非奥运会项目即使成绩很好也不作重点。例如,乒乓球在五十年代曾拿过世界亚军,但由于不是奥运会项目,因而就不作重点。其次,在奥运会项目中严格主次之分。只重点开展 17 个项目,其余的项目则放弃。第三,

在 17 个开展项目中又大力突出田径、游泳和赛艇这 3 个牌牌多,以个人为主、

比较省钱的重点项目。1976 年奥运会这 3 个项目的金牌高达 31 枚,占金牌总数的 77%。第四,在这 3 个重点项目中又突出关键专项。例如,田径就首先狠抓速度类项目,以短跑和田赛为突破口,带动整个田径腾飞。

  1. 突出女子项目。1976 年田径总分女子占 70.6%,男子只占 29.4%。

1982 年游泳世界锦标赛总分女子占 74%,男子只占 26%。女子田径和游泳在国际上均占绝对优势。

  1. 坚决舍弃薄弱和费钱项目。为了集中精力抓重点项目,就干脆放弃篮球、曲棍球、射箭、马术、现代五项、水球和女子自行车等项目;而且非常彻底,明确宣布放弃最后 4 个 51 项目的一切国际比赛。

由于战略正确,措施得力,因此前民主德国的成绩上得非常快。夏季项目仅用了 12 年的时间总分就从第 15 名晋升第 3 名,1976 年超过美国,名列

第二。冬季项目 1980 年总分甚至超过前苏联,名列第一,从而创造了奥运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