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赏石文化的缓慢发展

进入周朝时期,除了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技艺方面发展的同时,以自然奇石为对象的活动方面也有所进步。

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这方面的事件,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据《阚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现焉。”

阚子由此可以算做我国最早的石迷,也可称为奇石收藏家,相传他得燕石于梧台。梧台,即梧宫之台,在山东临淄齐国故都西北。

《太平御览》中对这件事作了较详细的记述,阚子得了一块燕石,视为珍宝,便用帛包了10层,放在一个里外有10层的华美箱子里。

但是,由于审美观点不同,人们对同一燕石出现了不同评价,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此燕石也,与瓦甓不殊”,弃之如粪土。

而阚子虽被讥讽,但矢志不改,“藏之愈固,守之弥坚”,真石迷也。

通过这亦庄亦谐的故事,说明先秦时期民间已有怪石的收藏活动。

春秋时期,楚国也出现了一位极为著名的奇石收藏家,就是卞和。有一次,他在三峡北岸的荆山脚下发现一块十分珍奇的“落凤石”,于是拿去献给楚王,雕琢成“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并经历了10个朝代、130多位帝王,1620余年,创造了一件奇石被人们收藏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他在《韩非子·和氏》中记述了和氏璧的传奇历史:春秋时期,楚国釆玉人卞和在楚山采到一块璞玉赏石,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但二人均无识宝之慧眼和容人之胸怀,反而轻信小人之言,颠倒是非。卞和被诬为欺君,砍去了双脚。

但是,卞和不屈不挠,当楚文王即位时再度献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玉人理璞而得宝石,遂命名为和氏璧。

韩非子认为和氏璧之珍贵,是由其本质特征所决定的,贵在天然,“和氏之璧不饰于五彩,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

一块宝石历三位君王,废卞和二足方被人认识和接受,它的出世可称为世界之奇,同时和氏璧也触发了众多历史事件。如秦王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引出了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得和氏璧,命玉工孙寿将丞相李斯手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鸟虫形篆字镌刻其上,始成国玺,并雕成“方四寸兽纽,上交五蟠螭”。

春秋之际,各国王侯为娱乐享受,竞相经营宫苑,争奇斗胜,吴王夫差筑“姑苏台”,《说苑》:“楚庄王筑层台延石千重,延壤百里。”足见当时园林已初具规模,并且院内有地形起伏变化和山石、奇物、鸟兽、层台等。

这时,还产生了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不仅在文学艺术,而且在赏石文化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诗经》记述了先人对美石的歌颂和以石为信物、以石为礼品相互赠送的情景。

如《诗经·齐风》中说:“尚之以琼华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琼华、琼莹都是指美石,记述齐国新娘出嫁,要在婚礼上赠送新郎美石为信物。

秦国士子交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琼瑶也是美石,已作为士子之间的礼品。《诗经·栖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以石托物明志。

在历史的长河中,道家与儒家对我国赏石文化具有深远影响。道家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和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都可归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即大自然,人们由畏天到敬天,进而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

山水比德学说是早期的山水美学思想。对自然山水的崇拜,孕育了我国早期的美学思想,借山比君子之德,借水比智士仁人,将山和水的某些自然特征和规律性比作仁智者的优良品德,自然山水被人格化。

孔夫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比德说,就是基于山水之美与人的品德视为同一美德,彼此可以相比、相视、相互交流,融为一体,赋予无知觉的自然山水以某种人的品格。

君子比德思想盛行于春秋战国期间,表现出人们从自然界获得美的感受,同时大自然的形象特征又与人的高尚品德相类似。基于“人化自然”的哲理,更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出生在三峡岸边的战国诗人屈原,也是一位奇石爱好者,在他那光照日月的诗篇中,多处写到奇石。他的帽子上嵌着明月宝璐,他的衣服上佩着昆仑玉英;他乘的龙车是用玉石做的轮子;他带的干粮是用玉石磨的精粉;他在汨罗殉国时,也是抱石而投江的。

此外,他还以巫峡山顶那块奇石“神女”为象征,塑造了一位盼望情郎的美女山鬼。

战国齐国孟尝君“以币求之”,以美石分给“诸庙以为磬”。

[旁注]

春秋时期 我国历史阶段之一。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我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诗经》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作者的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也可能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

屈原 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忧国忧民的屈原在长沙附近汨罗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阅读链接]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得到和氏璧而使其成为传国之宝。《录异记》:“岁星之精,坠入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和氏璧是块宝石还是块玉石自古说法不一,据近代学者分析,有的认为是蜡长石,有的认为是月光石,尽管不能定论,这历史之谜有待于人们探讨研究,但是2400年前和氏璧的出现,对于宝石、玉石和赏石文化的认识和应用,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并对后代的赏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