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围歼灭的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的一场大决战,战役时间是公元前260年。

2000多年前的这场战役是歼灭战的鼻祖,秦国大将白起大破纸上谈兵的赵括,赵国遭受重创,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催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野王城,就是现在的河南沁阳,切断了韩国上党郡和国都的联系。韩国想献出上党郡向秦求和,但是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请赵国发兵救上党郡。

赵孝成王派遣大将廉颇率赵军主力开往长平,企图重新占据上党郡。

公元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农历四月,王龁攻赵,赵孝成王派廉颇为将抵抗。

廉颇在空仓岭一线布防,王龁率军于沁河沿线准备突击。战事是由赵国空仓岭守军同秦国前哨部队遭遇开始的,守军招架不住,秦军步步进逼。

同年七月,空仓岭南北几十里防线完全陷落,赵军退守长平金门山下的丹河,与秦隔河相峙。廉颇固守有利地形,以丹河为依托,设置了四道防线:丹河以西有西壁垒、东壁垒,丹河以东有丹河防线、百里石长城,由西向东依次是,西壁垒、东壁垒、丹河防线和百里石长城。

此后,廉颇充分利用占据的有利地势,固守阵脚,以不变应万变,一连坚持数载,实力强而急于一战的王龁却一筹莫展,始终不能跨越丹河一步。

秦国的战争指导者毕竟棋高一着,他们运用谋略来打开缺口,为尔后的战略进攻创造条件。

一方面,他们借赵国使者到秦国议和的机会,故意殷勤招待使者,向外界制造秦、赵和解的假象,使赵国在外交上丧失了与各国“合纵”的机会,陷于被动和孤立。

另一方面,又采用离间计,派人携带财宝前赴赵都邯郸收买赵王的左右权臣,挑拨离间赵王与廉颇的关系。四处散布流言说:“廉颇容易对付,他就快要投降了。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

赵王既怨怒廉颇连吃败仗,士卒伤亡惨重,又嫌廉颇坚壁固守不肯出战,因而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

赵括是一个缺乏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庸人。他上任后,一反廉颇所为,更换将佐,改变军中制度,致使赵军上下离心离德,斗志消沉。他还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方针,积极筹划战略进攻,企图一举而胜,夺回上党。

秦国听说赵国任赵括为将,立刻调整了自己的军事部署:立即增加军队,征调骁勇善战的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龁统率秦军。为了避免引起赵军的注意,秦王下令军中严守这一机密:“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

白起是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久经沙场。只会背吟几句兵书的赵括哪里是他的对手!

白起到任后,针对赵括没有实战经验、求胜心切、鲁莽轻敌等弱点,采取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而后予以聚歼的正确作战方针,对兵力作了周密细致的部署。

第一,以原先的第一线部队为诱敌部队,等待赵军出击后,即向预设主阵地长壁方面撤退,诱敌深入;

第二,巧妙利用长壁构筑袋形阵地,以主力守卫营垒,抵挡阻遏赵军的攻势,并组织一支轻装锐勇的突击部队,待赵军被围后,主动出击,消耗赵军的有生力量;

第三,动用奇兵25000人埋伏在两边侧翼,待赵军出击后,及时穿插到赵军的后方,切断赵军的退路,协同主阵地长壁上的秦军主力,完成对出击赵军的包围;

第四,用5000精锐骑兵插入渗透到赵军营垒的中间,牵制和监视营垒中的剩余赵军。

战局的发展果然按着白起所预定的方向进行。公元前260年农历八月,对秦军动态茫然无知的赵括统率赵军主力向秦军发起了大规模的出击。

两军稍事交锋,秦军的诱敌部队即佯败后撤。鲁莽的赵括不问虚实,立即率军实施追击。当赵军前进到秦军的预设阵地长壁后,即遭到了秦军主力的坚强抵抗,攻势受挫,被阻于坚壁之下。

赵括欲退兵,但为时已晚,预先埋伏于两翼的秦25000奇兵迅速出击,及时穿插到赵军进攻部队的侧后,抢占了西壁垒,截断了出击赵军与其营垒之间的联系,构成了对出击赵军的包围。

另外的5000秦军精骑也迅速地插到了赵军的营垒之间,牵制、监视留守营垒的那部分赵军,并切断赵军的所有粮道。与此同时,白起又下令突击部队不断出击被围困的赵军。

秦昭王听到赵军已被包围的消息,便亲赴河内督战,征发15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这支部队开进到长平,进一步断绝了赵国的援军和后勤补给,从而确保了白起彻底地歼灭被围的赵军。

到了农历九月,赵兵已断粮46天,饥饿不堪。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始终不能突围。

绝望之中,赵括孤注一掷,亲率赵军精锐部队强行突围,结果仍遭惨败,连他本人也死于秦军的箭镞之下。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此场战争,由于最有实力统一中国的赵国遭受毁灭性打击,诸国再无力与秦抗争,从而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代各国,秦国统一天下只是个时间问题。

[旁注]

秦昭王(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姓嬴名则,一名稷,也叫秦昭襄王,简称秦昭王。在位期间,秦国继续扩张,任用包括魏冉、范雎、白起等名臣,治军备战,富国强兵,使秦国奠定了将来一统天下的基础。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兵家奇才,赫赫战神。我国历史上自孙武和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

上党郡 主要指今天的长治市,北连太原郡,西交河东郡、南界建兴郡。春秋属晋,及至战国,韩、赵、魏三家分晋,上党地区亦被三家瓜分。因此,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国都在上党地区占有部分土地,这一地区遂成为三国对峙的前沿,其战略地位也随之加强。

赵孝成王(?~公元前245年),嬴姓名丹。惠文王子。公元前266年即位。因用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改守为攻,在长平被秦将白起击败,导致赵国实力大损。

廉颇(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廉颇对国家赤胆忠心,不畏生死,对个人宽宏大度,心地纯净,以至于被后人誉为“德圣”、“武神”、“国栋”。

长平 古长平在今高平市城北的长平村,战国时期秦白起破赵军处。秦军为断绝赵军的粮道和援军而修筑的长城,西起丹朱岭,经关和岭、羊头山,到陵川的马鞍山,蜿蜒曲折百余里,至今遗址尚可见到。

王龁 或称王齮,战国末期秦国大将,初为白起的锋芒所掩盖,白起死后也未有大功绩,但是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曾与蒙骜王陵交替征战,后随始皇帝征战时战死。现有多部史书记载。

合纵 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的政策。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但后来被秦国范雎的远交近攻所打断。

河内 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约相当于今豫北地区。长平之战时,秦昭王曾亲到河内集兵发往战场,为此战的胜利增加有生力量。

[阅读链接]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举国震惊。赵国的平原君写信给魏国的信陵君,委托他向魏王发兵救赵。信陵君去求魏王发兵救赵,魏王派晋鄙率10万大军救赵。

但是,由于秦昭王的威胁,魏王只好让军队在邺城待命。信陵君为了救赵,只好让侯嬴窃得调兵遣将用的兵符,夺权代将。侯嬴因自感对魏君不忠,自刭而死。信陵君率兵救赵,在邯郸大败秦军,才避免赵国的过早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