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弱胜强的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前秦和东晋之间决定性战役,发生于383年。

经过淝水之战,东晋王朝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为历代军事家所重视。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开始亲政,提升谢安为中书监、录尚书事,总揽朝政。谢安极力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镇守广陵,负责长江下游江北一线的军事防守。谢安则自己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

谢玄不负叔父重托,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兵,选拔了刘牢之、何谦等人,并训练出一支在当时最具有战斗力的精兵北府兵。

在淝水之战爆发前4年,前秦皇帝苻坚进攻东晋时,谢玄曾率50000北府兵四战四胜,全歼前秦军。战后,谢安因功晋封建昌县公,谢玄晋封东兴县侯。

383年,前秦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即禁卫军30000,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0000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

东晋王朝在强敌压境,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以丞相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决意奋起抵御。晋帝任命谢安之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安之侄谢玄为先锋,率领经过七年训练,有较强战斗力的北府兵80000沿淮河西上,迎击秦军主力。

派胡彬率领水军5000增援战略要地寿阳,即今安徽寿县。又任命桓冲为江州刺史,率,10万晋军控制长江中游,阻止秦巴蜀军顺江东下。

农历十月,苻坚之弟苻融率秦前锋部队攻占了寿阳,俘虏晋军守将徐元喜。与此同时,秦军慕容垂部攻占了郧城即今湖北郧县。

东晋胡彬奉命率水军驰援寿阳,在半路上得知寿阳已被苻融攻破,便退守硖石即今安徽凤台西南,等待与谢石、谢玄的大军会合。

前秦苻融又率军攻打硖石,胡彬困守硖石,粮草用尽,难以支撑,写信向谢石告急,但送信的晋兵被前秦兵捉住,此信落在苻融手里。

苻融立刻向苻坚报告了晋军兵少,粮草缺乏的情况,建议迅速起兵,以防晋军逃遁。苻坚得报,把大军留在项城,亲率8000骑兵疾趋寿阳。

苻坚一到寿阳,立即派原东晋襄阳守将朱序到晋军大营去劝降。朱序到晋营后,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谢石提供了秦军的情况。

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意见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农历十一月,谢玄派遣勇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奔袭洛涧。前秦将梁成率部50000在洛涧边上列阵迎击。

刘牢之分兵一部迂回到前秦军阵后,断其归路,自己率兵强渡洛水,猛攻秦阵。

前秦军惊慌失措,勉强抵挡一阵,就土崩瓦解,主将梁成和其弟梁云战死,官兵争先恐后渡过淮河逃命,多人丧生。这一仗,极大地鼓舞了晋军的士气。

由于前秦军紧逼淝水西岸布阵,晋军无法渡河,只能隔岸对峙。谢玄就派使者去见苻融,用激将法让苻融的军队稍向后退,等晋军半渡过河时,再让骑兵冲杀,这样就可以取得胜利。

但是,前秦兵士气低落,结果一后撤就失去控制,阵势大乱。谢玄率领8000多骑兵,趁势抢渡淝水,向秦军猛攻。

朱序则在秦军阵后大叫:“秦兵败矣!秦兵败矣!”前秦兵信以为真,于是转身竞相奔逃。

苻融眼见大事不妙,急忙骑马前去阻止,以图稳住阵脚,不料战马被乱兵冲倒,被晋军追兵杀死。

失去主将的前秦兵越发混乱,彻底崩溃。前锋的溃败,引起后续部队的惊恐,也随之溃逃,行成连锁反应,结果全军溃逃,向北败退。

前秦军溃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以为是晋军追来。

晋军乘胜追击,一直到达寿阳附近的青冈。前秦兵人马大为折损。苻坚本人也中箭负伤,逃回到洛阳时仅剩十余万人。

前秦苻坚惨败淝水,原因众多。其中主要有:骄傲自大,主观武断,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地轻率开战;内部不稳,意见不一,降将思乱,人心浮动;战线太长,分散兵力,舍长就短,缺乏协同;初战受挫,即失去信心;不知军情,随意后撤,自乱阵脚,给敌人提供可乘之机;对朱序等人的间谍活动没有察觉,让对手掌握己方情况,使己陷入被动地位。

东晋军队的胜利,主要的因素归结起来就是:临危不乱,从容应敌;君臣和睦,将士用命;主将有能,指挥若定;得敌情之实,知彼知己;士卒精练,北府兵以一当十;了解天时地利,发挥己军之长;初战破敌,挫其兵锋,励己士气;以智激敌,诱其自乱,然后乘隙掩杀;坚决实施战略追击,扩大战果。

[旁注]

司马曜(361年~396年),字昌明,东晋的第九任皇帝,谥号“孝武皇帝”,庙号烈宗。在位期间,改革收税的方法,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由于税赋改革与谢安当国,被称为东晋末年的复兴,并在淝水之战中大胜前秦苻坚。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东晋政治家、军事家,官至宰相。曾经与王羲之、孙绰等贵族游山玩水。他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在淝水之战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

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陈郡阳夏人。东晋名将、文学家、军事家。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为抵御前秦袭扰,经谢安荐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他招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

苻坚(338年~385年),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十六国时期前秦的皇帝,谥号“宣昭皇帝”、“文昭皇帝”、“壮烈天王”,庙号世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使前秦基本统一北方;但后来在伐晋的“淝水之战”中大败,自此一蹶不振。

建康 南京古称。六朝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的建康城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与同时期的西方古罗马文化被称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谢石(327年~388年),字石奴,世呼为“谢白面”。东晋将领。初拜秘书朗,累迁尚书仆射,封兴平县伯,寻假节征讨大都督;以破苻坚功迁中军将军尚书令,更封南康郡公,迁卫将军,加散骑常侍,进开府仪同三司。

朱序(?~393年),字次伦,义阳平氏人,即今河南信阳市。东晋重要将领,参加过多场战事并屡建功勋,虽然曾被俘并仕于前秦,但在淝水之战时却协助东晋战胜前秦,及后亦继续在前线为东晋抵抗北方外族政权的侵袭。

刘牢之(?~402年),字道坚,彭城人。东晋大将。自幼生长于尚武世家,从其曾祖及其父的武功表现可看出刘氏一家世代尚武。在淝水之战中重创前秦军,立下战功。

淝水 淝主要是指淝河,也叫淝水。淝水又作肥水,源出肥西、寿县之间的将军岭。分为两支:向西北流者,经100千米,出寿县而入淮河;向东南流者,注入巢湖。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的淝水也是指它。

[阅读链接]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捷报,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

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

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

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

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