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其必救的桂马之战

桂马之战这里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战国中期齐国孙膑伏击魏国庞涓的截击战。

齐国军师孙膑采用“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之计,分别在桂陵和马陵设伏,大败魏国大将庞涓。

两战所体现的攻其必救思想,已经成为2000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谋略。

魏文侯即位后,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使魏国迅速成为战国初期最强盛的国家。随着魏国积极向外扩张,对齐国东部的赵国构成严重的威胁。赵国为了摆脱魏国的控制,积极与齐修好。这更加成为魏攻赵的借口。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前去攻打中山。中山国原本是东周时期魏国北邻的小国,被魏国收服后,赵国乘魏国国丧之机将中山强占了。

魏将庞涓认为中山不过弹丸之地,距离赵国又很近,不如直接打赵国都城邯郸,既解旧恨又一举双得。魏王同意了庞涓的计划,便拨500战车给庞涓。

庞涓率兵直奔赵国,并且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急难中只好求救于齐国,并许诺解围后以中山相赠。齐威王答应之后,命令田忌为将,并起用从魏国救得的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出生于齐国。他曾拜兵学家鬼谷子为师,与魏国大将庞涓是同窗好友。但庞涓做了魏国大将后,十分嫉妒孙膑的才能,将他骗到魏国施以膑刑,即挖去膝盖骨,欲使孙膑永远不能领兵打仗。后来孙膑千方百计才逃出到齐国,并被齐威王重用。

孙膑没有急于与庞涓在战场上相见。他劝田忌放弃领兵直趋邯郸,与魏军决战的计划,而应该趁魏军主力出兵在外,国内防务空虚之际,直捣魏都大梁,迫使远在异国的魏军自救。

等庞涓回兵时,再于中途予以截击,这样既救了赵,又能给魏国以沉重打击,是一举而两得。

田忌欣然接受孙膑的计划,挥师直逼魏国军事重镇平陵,就是现在的山东定陶。

齐军在平陵的进攻,对大梁的佯攻都是假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庞涓轻视齐军。直到魏军已占领邯郸,损兵折将急需休整时,孙膑才建议齐军挥师直捣魏都大梁。孙膑认为,只有这样,庞涓才可能抛弃平时正常的行军准则,狂妄地钻进自己布置的陷阱。

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齐军攻打大梁,魏惠王十万火急命令庞涓统兵来救。庞涓不得不以少数兵力驻守邯郸,主力回救大梁。

孙膑判断魏军回师必经桂陵,立即率齐军主力北上,在桂陵设下埋伏。准备当魏军经长途跋涉行至桂陵时,以逸待劳,发起突然出击。

魏军由于长期作战,兵力消耗巨大,疲惫不堪,面对占有先机之利的齐军偷袭,顿然彻底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困境,终于遭受到一次严重的失败。魏军大败,庞涓只身逃回魏国。还有的说被俘后放回。

后来,孙膑在马陵一战中再次运用“围魏救赵”之计,彻底击败了庞涓。

魏国在桂陵之战中被齐击败后,实力尚未根本削弱。后来魏召集诸侯等国会盟,齐、韩等国对魏国的做法极为不满,拒不参加。公元前341年,魏命庞涓率军伐韩。韩向齐求救。

孙膑仍以攻其必救的“围魏救赵”战法,引军直奔魏都大梁。庞涓闻齐军进攻国都,马上回师驰援。但齐军入魏境后不久,知韩围已解,又还师回齐。庞涓恼羞成怒,亲率10万大军火速追击,誓将齐军消灭在逃跑途中。

孙膑得知庞涓追兵将至的禀报,便对田忌说:“庞涓一向自恃骁勇,现急于同我军决战。我们要抓住这个心理,诱使他们上当。”

田忌询问孙膑胜敌之策,孙膑说:“我们可以装出胆小怯战的样子,用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随后,孙膑如此这般地对田忌叙说一遍。

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0000人的饭灶;到第三天,只剩30000人的饭灶了。

庞涓见状高兴,得意地说道:“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不到3天就逃跑了大半!”

于是,传下将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见魏军来势凶猛,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到了!”

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道的地方。马陵道处于两座高山之间,树多林密,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

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白茬上面写了这样几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随后,将蒺藜布在道路上,当做沟堑,用战车和大盾构成野战的前沿壁垒,又在战车上布置弓弩手和执戟甲士。同时,命令一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树下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

说话间已到傍晚,庞涓率领的魏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道。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阻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

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

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随军的魏国太子都给俘虏了。马陵大捷后,孙膑名声大昭。

孙膑又一次以作战指导的高度主动性、灵活性,创造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出色的机动战例。

孙膑在两次战役中充分体现了超人的谋略智慧,他创造的“围魏救赵”、“围魏救韩”之计,已经成为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范例,屡被后人所借鉴。

[旁注]

魏文侯(?~公元前396年),姓魏名斯,又名都。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在位时礼贤下士,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军事家吴起均为其所用。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人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魏罃,魏武侯子,后称梁惠王。魏国第三代国君。即位时魏国是鼎盛时期,在位中期信任庞涓,军事实力大增,但此人嫉贤妒能,陷害同学孙膑,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导致孙膑入齐,以至于在以后的战争中,大败于齐国。

齐威王(公元前378年~公元前320年),妫姓,田氏,名因齐,齐桓公田午之子。战国时期齐国国君。在位期间,以善于纳谏用能,改革图强,自称为王,破魏称霸,成为“战国七雄”之首。

田忌 字期,也叫期思,封于徐州,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初期齐国名将。田忌很赏识孙膑的军事韬略,向齐威王举荐孙膑,威王任孙膑为军师。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的田忌赛马法,千古流传。

孙膑 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是孙武的后代。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

孙武(约公元前535~?),字长卿,出自妫姓或姬姓。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所著《孙子兵法》被尊为世界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兵学经典之首,被定为武学的教范。

鬼谷子 王诩,又名王禅,春秋时人。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誉为千古奇人。他的弟子有兵家孙膑、庞涓,纵横家苏秦、张仪。

桂陵 位于今河南长垣西北。因“桂陵之战”而闻名天下。桂陵乃战国时期的军事要地,经常会发生战争。由于历史的造化,使得桂陵成为一个战场废墟。

马陵道 位于山东省莘县大张家镇马陵村和樱桃园乡道口村之间,战国时期著名的齐魏马陵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当年著名军事家孙膑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些有利条件,伏兵于马陵道旁,一举打败了骄纵的魏兵,魏军主将庞涓自杀。

[阅读链接]

鬼谷子为预测一下自己的学生孙膑的前程与命运,便让孙膑去摘一朵花来。当时已是九月时节,百花凋落,孙膑只顺手把花瓶中的黄菊花拿给老师。

鬼谷子说:“此花已被残折,但它耐寒,经得起霜打风吹,而没有大碍。你把菊花重放回瓶里,说明你最终还要服务于你的祖国。”

孙膑与老师洒泪而别。

鬼谷子的另一个学生庞涓嫉恨孙膑的才干,设计加害于他,几乎置孙膑于死地。孙膑运用计谋,使庞涓死于马陵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