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火攻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大军的著名战役,时间是208年。
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我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此战促使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曹操经官渡之战和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208年正月回到邺城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曹操于邺城凿玄武池以练水军;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统辖地位,维护了自己的权威。
208年8月,刘表病逝,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意见,先抄捷径轻装前进,疾趋至宛城、叶城,另以赵俨为章陵太守,徒都监护军,护张辽、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冯楷、路招七军。刘表之子、继位荆州的刘琮知道这消息后,投降了曹操。9月,曹操到达新野。
曹操南下的消息,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一直不知道,直至曹军到达宛城附近时才发现,而刘琮已向曹操投降,却不敢告诉刘备。
刘备发现状况,既惊骇又颇气愤,只好立即弃樊南逃。诸葛亮向刘备自荐与鲁肃同回柴桑,向孙权求救。
诸葛亮到达柴桑游说孙权。孙权不愿受制于曹操,但又担心曹操势强,不能匹敌,于是诸葛亮先说明刘备的军力尚有精甲数万,然后分析出曹操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以及荆州之民尚未心服曹操的弱点。结论是如果孙刘联合,肯定可以取胜,并明示而后三分天下。
曹操的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孙权排除主和派张昭等人的干扰,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0000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0000人,逆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的总体部署是,从江陵和襄阳两地出发,向夏口前进。同时在后援、支军及后勤保障方面也作了安排。然后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
208年冬,曹操亲自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周瑜率领的军队在夏口与刘备会合,然后两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曹军在赤壁相遇。
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的荆州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即今湖北洪湖境,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想加紧演练,待机攻战。
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这时,周瑜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建议,并即决定让黄盖用诈降接近曹操战船。
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跟在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
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黄盖择机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
孙刘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掉船,引军退走。
孙刘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
曹操至江陵城下,恐后方不稳,自还北方,曹仁等继续留守,而以满宠屯于当阳。
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赤壁战后,曹操带兵退回北方,从此致力经营北方,再未有机会如此大规模南下荆州。同时也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进而三分天下,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且军中出现瘟疫,最终导致战败。而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旁注]
乌桓 我国古代民族之一。亦作乌丸。乌桓族原为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支。原与鲜卑同为东胡部落之一。乌桓自被曹操击破后,势渐衰落。当时除辽东、辽西、右北平三郡乌桓内迁外,其他诸郡乌桓大多留居原地,并保有一定实力。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人。东汉末年名士,汉室宗亲,荆州牧,汉末群雄之一。在荆州期间,刘表恩威并着,招诱有方,群民悦服。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一方。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在位期间,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230年,他派卫温到达夷州,即今我国台湾晚。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人称“美周郎”,庐江郡人,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他指挥的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直接决定了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但他于战后两年即病逝,年仅36岁。
赤壁 史界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多有讨论,一般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现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而历史学出版物和已发现文物证据更偏向于蒲圻说。
黄盖 字公覆,荆州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孙坚麾下将军,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赤壁之战中提议火攻,亲自诈降而大败曹操。是赤壁之战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锋中郎将,他也因为此事迹而被后人广为传颂。
华容道 华容是指华容县城。古华容县城位于现在的监利县城以北的周老咀附近。这一带有古代的沼泽湖泊。据县志记载,曹操逃到太平桥时,人马陷入泥泞之中,不得不扔掉马鞭,下马步行,这里尚有“曹鞭港”古地名。
[阅读链接]
赤壁之战前,孙权对联合抗曹信心不足。
周瑜给孙权综合分析了曹操率北军南下的诸多弱点:“曹操舍弃了车马,驾起舟船,来和东吴争高低,再加上天气寒冷,马吃不上水草,中原的士兵从中原赶到这里,在大江上作战,水土不服,肯定是会生疾病的,这几点都是用兵的大忌。我请求你拨50000精兵给我,保证大破曹操的军队。”
孙权听罢,抽刀猛砍桌角,说:“有谁再敢说迎接曹操,就和这桌子一样!”
后来孙刘联军终于在赤壁打败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