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千里——近世时期

明清两代是我国历史上的近世时期。

这一时期的战争,主要是巩固统一的战争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特点。

明清时期的军事技术有较大发展,古代火器达到鼎盛,出现了炮兵、辎重兵,军队装备和编制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而作战指挥和战术运用也在发展,出现了集中兵力的歼灭战,冷热武器并用的协同战,及依靠人民的卫国战等,体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争艺术。

解除威胁的北京保卫战

北京保卫战或称京师保卫战,是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的战争,时间是1449年。

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的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

元朝被推翻后,一部分残余势力逃往漠北,历史上称作“北元”。北元残部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和分裂,分成鞑靼和瓦剌等部。

至15世纪中叶,瓦剌部在其首领脱欢、也先的统领下逐渐强盛起来,并统一了蒙古各部,成为明王朝北方的劲敌。

1449年2月,蒙古瓦剌部落太师也先以明朝减少赏赐为借口,兵分四路,大举攻明。宦官王振不顾朝臣反对,怂恿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

行至土木堡,就是现在的河北怀来东,被瓦剌军队追赶上来,把明军团团围住,两军会战,明军全军覆没,王振被部下杀死,明英宗被瓦剌军俘虏。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土木之变”。

消息传到北京,群臣相对而泣。朝议中,有人提议国都南迁以解救国难,兵部侍郎于谦站出来,义正词严地予以斥责,并主张现在应立刻调集勤王之兵,誓死守卫京师。

于谦的意见得到了多数朝臣的支持。于是,朝廷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部署保卫北京的事宜。

于谦受命于危难之秋,首先调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直隶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紧急集中北京,又派人到京畿、山东、河南等地招募兵士,速成训练,以备调遣;将通州可供京师一年之用的数百万石粮米运入北京,加强了后勤实力。

紧接着,于谦组织军民加固城墙,并疏散城外周围居民,加大防御纵深。又命工部赶造兵器战车,同时将南京库存的军用物资赶运来京。还派人到土木堡收集明军丢弃的盔甲兵器,以充实战备。

经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在短时间内就组织起22万兵强马壮的守卫大军,明军的守城实力迅速得到了加强。

10月,也先率瓦剌军分三路大举攻明。东路20000人取古北口,即今北京密云东北,作为牵制力量;中路50000人,从宣府方向进攻居庸关;西路由也先自率10万主力,挟持明英宗,经大同进攻紫荆关,即今河北易县紫荆岭,企图从东、北、西3个方向分进合击,一举夺占北京。

也先由熟知紫荆关设防部署的被俘太监喜宁引导,率军偷越山岭,内外夹击,攻克了紫荆关。此后,又挥师南下,经易州,即今河北易县北上直逼北京。

于谦得到瓦剌入侵的战报后,立即奏请明景帝朱祁钰,急调各地宗室的部队进京勤王,以配合北京守军夹击瓦剌军。接着于谦召集抗战指挥集团,商讨作战方略。

针对敌人的来势,兵马司提出,拆毁城门外民房,实行坚壁清野,以利于战守。都督王通发表意见说:发动军民在城外挖深壕,前筑工事据守。

总兵石亨则主张军队全部撤入城内,尽闭9座城门,坚壁死守。众将领虽然意见不尽一致,但都认为瓦剌军来势凶猛,应先避敌锋芒,以守为主。

于谦不同意这些意见,认为不应该消极防御,他向众将领陈述了自己的主张:“瓦剌现在气势嚣张,据守不战则表示我们害怕他们,这就会更加助长敌人的气焰。我们不能示弱,让他们轻视我们。我认为应该列阵于城外,用冲锋来迎战他们。”

众人听后,也觉得拒敌于城外更为主动,都同意了于谦的主张。最后,于谦同众将领协商制定了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分调援军、相互配合的作战部署。

于谦随即将调集的22万军队依城列阵于9门之外,都督陶瑾、刘聚等将领分别统兵列阵于安定门、西直门等城门下,于谦则同石亨指挥诸军,并亲率副总兵范广、武兴列阵在德胜门外,挡住瓦剌军的来路。同时派都督王通、副都御史杨善率一部分兵力防守城内。

布置完毕,于谦下令闭门誓师,宣布任何人即使战败也不得退入城内。并规定,将领临阵不顾军队先退的,斩首;军士不听将领指挥先退的,后队斩前队。

于谦甲胄披身,眼噙泪花,号召守城三军:“要用我们的头颅与热血,来雪皇帝被俘的奇耻大恨!”

10月11日,瓦剌军主力逼近北京。也先命军队列阵于西直门,而把明英宗放置在德胜门外,想要迫使明政府献城投降。

于谦不为所动,决定先发制敌,打一打也先的气焰,于是命令都督高礼、毛福寿率军出击,在彰义门北,打败了瓦剌军先锋,斩杀数百人,夺回被俘者千余人。这天晚上,于谦又派薛斌率军潜入瓦剌军营,偷袭成功。瓦剌军受此两挫,士气大为折损。

也先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没想到北京守军阵严气盛,战斗力这么强,开始感到有点惊恐。也先料想如果继续打下去,恐怕于己不利,便采纳了投降太监喜宁的计策,遣使入城,邀明政府派大臣“迎驾”议和,妄图诱于谦、石亨等人前来,将其扣留,使明军失去指挥,不战自溃。

于谦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阴谋,但为了揭穿也先的诡计,掌握主动,遂派赵荣、王复前往谈判。同时,于谦下令守城将士不得谈论议和之事。

也先见于谦、石亨等重要将领未到,就借口来使官小,不与谈判,要于谦、石亨、王直等人亲自前来。

这时朝中主和派又乘机大倡和议之策,明景帝一时难以决断,就派人征求于谦的意见。

于谦坚定地回答:“现在我只知道有战事,其他事一概不愿听到。”并劝明景帝,“当前应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于谦的一番话,坚定了明景帝抗战的决心,粉碎了也先的阴谋。

10月13日,也先撕下了议和的伪装,集中主力向德胜门发动进攻。于谦令石亨在城外民房设置伏兵,派小队精骑主动迎击,交战后佯装败退,诱使敌人进入设伏地域。

也先果然中计,率万名骑兵紧追不舍。明军出其不意,指挥神机营突然发射神铳、火箭,打得瓦剌军晕头转向。石亨乘机率伏兵投入战斗,前后夹攻,瓦剌军死伤无数。

号称“铁颈元帅”的也先弟弟勃罗和平章卯那孩也中炮身亡。也先这时才发现明军主力就在德胜门,于是急忙撤军,集中力量转攻西直门。

都督孙镗率西直门部队迎击瓦剌军,杀败了瓦剌军先锋。但也先不断增兵,孙镗力战不支,想退入城中。负责监军西门的给事中程信严令不许开城门,让城上守军发射火器轰击瓦剌军,配合孙镗守军战斗。

就在这时,高礼、毛福寿和石亨率援兵从彰义门、德胜门赶到,会合孙镗三面围攻瓦剌军。瓦剌军抵挡不住,在也先的率领下仓皇向西南方向退去。

10月14日,也先整顿兵马,再次进攻彰义门。于谦派武兴、王敬率军迎战。

明军前队以神铳轰击,后队列弓弩继进,将瓦剌军击退。而明景帝所派的监军太监率数百骑企图抢前争功,冲乱了明军的阵势,副总兵武兴中箭牺牲。瓦剌军乘势反击,追至德胜门外的土城。

在此危急时刻,土城居民纷纷爬上屋顶,大声呼喊,向瓦剌军投掷砖石,配合明军打击瓦剌军。佥都御史王弦和都督毛福寿又率援军赶到,再次打退瓦剌军的进攻。

与此同时,进攻居庸关的50000瓦剌军也遭到守关明军的顽强抵抗,被迫撤退。

也先见北京城防守严密,屡战不利,手中的明英宗又失去了要挟作用,在得到中路军兵败居庸关的消息后,又获悉各地勤王军即将到达,他害怕后路被切断,于15日夜间偷偷拔营撤走。

于谦发现也先撤军,立即派石亨等集中火炮轰击,并急令明军乘胜追击,又在固安、霸县歼灭瓦剌军万余人,擒获其将领48人,夺回被掳人口、牲畜数以万计。

至此,北京保卫战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瓦剌败退后,于谦继续加强北方边镇的防务。也先几次出兵南犯,都被击退。在武战不胜、求和不成的情况下,瓦剌被迫于1450年8月无条件释放明英宗回朝,恢复了对明代的臣属关系。

其后,瓦剌内部矛盾不断加剧,势力渐衰,明朝北方边境的威胁得以解除。

[旁注]

脱欢(?~1439年),又作托欢,明时蒙古瓦剌部领袖。1418年,承袭父亲马哈木被明成祖封为顺宁王,后来进一步控制了东部蒙古,为也先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去世后其子也先继位为首领。

也先(?~1454年),又译额森。出身于准噶尔部,姓绰罗斯氏,顺宁王马哈木孙,脱欢子。明时蒙古瓦剌部首领。曾在土木堡之变中俘虏明英宗,并胁裹英宗包围北京城,后被于谦击退,议和,送还英宗,恢复贡市。

明英宗朱祁镇(1427年~1464年),明朝第六位皇帝,谥号“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仁宣朝各项政策,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瓦剌入犯时,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后来被释回京。

于谦(1398年~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明英宗时期重臣,谥为“忠肃”。瓦剌兵逼京师时,于谦督战,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明英宗得归。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工部 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明代工部的最高级长官为尚书,别称“司空”,负责掌管全国的百官、山泽、营缮、采捕、陶冶、舟车、织造、屯种等政令,为正二品。

明景帝朱祁钰(1428年~1457年),明代第七位皇帝,宪宗时尊其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南明时加谥“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庙号代宗。明英宗被瓦剌军俘去之后继位,重用于谦等人组织北京城保卫战,打退了瓦剌的入侵。

兵马司 我国古代朝廷的军事机构之一。明裁省警巡院并入兵马司,增置中、东、西三城,置中、东、西、南、北五城兵马指挥司,各置指挥、副指挥,画境分领京城内外,掌维持京城治安,疏理街道沟渠及囚犯、火禁等事。

神机营 军队名。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是明军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明成祖在亲征漠北之战中,提出了“神机铳居前,马队居后”的作战原则,神机营配合步兵、骑兵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应用更趋专业化,神机营也成为明军的一个兵种。

[阅读链接]

于谦是明朝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就连皇上派人送的一只玉猫金座钟,也被拒之门外。

于谦办事铁面无私,清廉不赂,得罪了朝廷中的一些贪官。后来于谦在贪官的诬陷下,被皇帝罢了官,还要问他的罪。

于谦在牢里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