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

《桃花扇》与《长生殿》一起被誉为传奇创作双峰。实际上以今天的审美和评判标准而论,《桃花扇》写时代准确深入,写爱情激烈深刻,从政治标准、文学标准两方面来看,都要比《长生殿》更出色!更动人!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自称云亭山人,曲阜孔子六十四代孙。他与洪齐名,世称“南洪北孔”。二十岁以前就入学为诸生,此后一直谋官未成。他三十来岁时买下了曲阜县北四十里景色秀美的石门山(古称云亭山),在那里筑屋隐居,昼夜读书。他对礼、乐、兵、农、民俗、历史都有浓厚的兴趣。孔尚任的青少年时期正是清兵入关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岁月。他受时事的刺激,受父辈崇尚民族气节精神的影响,以气节自尚,倾向经世致用之学。康熙二十二年(1683),孔尚任被“衍圣公”孔毓圻请去编修《孔子世家谱》和《阙里新志》。康熙二十三年秋,被委任教习七百多山东青年子弟礼、乐知识。然后在盛大的秋丁祭祀典礼上亲自指挥庞大的乐队,并自任司仪,主持祭礼。在这次祭礼大典中,他以杰出的音乐才能,谱制了《大成乐章》,获得了很高的声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音乐修养,事后证明成为他创作《桃花扇》的铺垫。在家乡协办完孔氏家族的几件大事,出现了一个偶然的机遇:此时恰逢康熙南巡回京,路过曲阜,特地去祭祀孔庙。孔毓圻挽留孔尚任经办接待事务。孔尚任应诏在御前讲经。康熙大为赏识,指示“特简为国子监博士”(封建社会最高学府教授)。孔尚任因此走入了仕途。此后,他在官场无大作为,因为康熙对他的破格提拔不过是因为他孔门后裔的身份,希望笼络汉族文人。受到皇帝赏识的积极意义可能倒是他能走出家乡、接触社会。

孔尚任生活的时代,南明王朝覆灭的历史还近在眼前。他的族兄孔尚则曾任南明朝刑部主事,是南明王朝兴亡始末的历史见证人。孔尚任还有一些亲友,知晓许多南明遗事。他因此间接获知了许多素材,特别是李香君血溅折扇、杨龙友画笔点染的轶闻,激起了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灵感和冲动。之后他曾在江淮治河三年半,深入了解了官场腐败和百姓生活,结识了大批入清不仕的遗民故老,了解了更多的南明遗事。比如冒辟疆,与《桃花扇》剧中的侯方域、李香君、杨龙友、柳敬亭、苏昆生关系密切,与侯方域、陈贞慧、方密之一起被称为“四公子”。冒辟疆不但是知情人,还是与阉党余孽阮大钺斗争的参与人。他曾特意从隐居地赶到孔尚任处,“高言燕清谈,连夕达曙”三十日。对孔尚任创作《桃花扇》显然帮助很大。孔尚任还到过四镇鏖战的战场,凭吊过史可法的衣冠冢,游历过南京明故宫、明孝陵,访问了秦淮河畔李香君的媚香楼遗址,拜访过南京栖霞山的道士。所以,孔尚任的《桃花扇》能当做历史来读,许多事情几乎可以考证出时间和地点来。

孔尚任广采史料、长期酝酿、三易其稿而成的《桃花扇》。从有创意到定稿,花费了整整14年的时间。完成《桃花扇》时,孔尚任已经52岁。剧以明代崇祯十六年到南明福王二年(1643~1645)这段历史为题材,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悲欢离合为情节线索,以复社文人继承东林党反对宦官专权的传统、与魏忠贤余孽阮大钺的斗争为主要冲突,“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展示了明末南明王朝覆亡的广阔的历史画面。《桃花扇》一经问世,立即得到读者和观众的热情欢迎。京城许多戏班都争先恐后地上演。由于当时仅以抄本流传,许多人竞相传抄,以至有纸贵之誉。可能正是剧中的兴亡之感,得到广大百姓认同的同时,却使作者被罢了官。《桃花扇》脱稿当年,康熙皇帝有一天夜里命令内侍向孔尚任索取剧本。孔尚任只得半夜送进宫去。然后他就莫名其妙地被罢了官,使他欲诉无门,永抱难言之隐。康熙五十七年(1718),他71岁时,郁郁不得志地病死在石门山中。

1644年3月,明朝国都北京陷落,崇祯皇帝自缢煤山。3月27日,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勾引清兵入关。北京陷落后一个多月,以凤阳总督马士英为首的地主官僚们,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了南明小朝廷,年号弘光。此时,民族矛盾已成主要矛盾,但是腐朽的南明王朝却昏庸骄奢,以剿灭农民起义军为念,甚至派人与清兵议和,要求“合师进讨”。同时对内争权夺利、打击迫害爱国官吏和复社文人;搜刮财富,饮酒选美,十分荒淫无耻。这是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无行文人阮大钺曾卖身给魏忠贤做干儿子。崇祯初,作恶多端的魏忠贤被诛,阮大钺被免职闲居金陵。他装作悔过,不惜物力接纳朝绅,等待东山再起。复社文人吴次尾执笔作《留都防乱揭》,要求驱逐阮大钺出金陵。联合署名的有黄宗羲、侯方域等140多人。文庙祭孔之时,阮大钺混入其中,被复社文人们发现,打骂一顿,胡子都被扯掉了。阮大钺非常懊恼,想找机会结识复社文人,从中调解。恰巧侯方域此时流寓南京,结识了秦淮歌妓李香君。一个爱她温柔纤丽,一个敬他复社文名,两情相悦,定下了婚期。只是侯方域客囊空虚,权用一把白纱宫扇题赠香君。李香君义母李贞丽的旧相好杨龙友承担了妆奁婚宴等一切费用。不料,这却是阮大钺的计谋。他特意出资三百两银子,借杨龙友名义帮助侯方域梳栊香君,借此取悦侯方域,希望侯方域代向复社好友吴次尾等分辨,洗刷恶名。李香君发觉妆奁竟是阮大钺所赠,大义凛然,当即拔下钗钏,脱去衣裙,拒绝了杨龙友传递的请求。阮大钺当然极为恼恨,找借口诬陷侯方域下私书勾引左良玉兵。马士英派人捉拿。杨龙友报信,侯方域只得出奔淮安漕抚史可法。香君自侯方域去后,立志守节,不下媚香楼。这是故事发生的人事背景。

南明王朝成立以后,阮大钺爬到兵部侍郎高位,凭借权力打击迫害当年署名的复社文人。马士英亲戚田仰要聘李香君为妾。李香君誓死相拒,以头撞地,血溅侯方域所赠定情宫扇。后来杨龙友借血迹画成几枝桃花。香君以扇代书,托师傅—昆曲艺人苏昆生去寻找侯方域。侯方域曾在史可法帅府参谋军事,调停四镇内争,还辅助高杰移防黄河。可惜国家局势江河日下,清兵南下,南明阉党重新把持朝政。侯方域在黄河渡口巧遇苏昆生,得知香君遭遇,不禁捧扇痛哭。侯方域回到南京,李香君已被弘光皇帝强征入宫为歌妓。她因当面痛骂马士英、阮大钺,被踢打,倒在雪中。而侯在南京被阮以“逆党”罪名拘捕入狱。直至清兵杀过江来,侯、李才分别随众四散逃走。国破家亡,历经生死劫难,一日两人终于久别重逢,面对“鲜血满扇开红桃”的那把“桃花扇”,诉不尽相思之苦。二人都被张薇道人当头棒喝:“两个痴虫,你看国在哪里?家在哪里?君在哪里?父在哪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侯、李如梦忽醒,分别隐遁入道修行而去。

《桃花扇》不是以大团圆结局,意味深长。侯、李选择隐遁学道,并非对道教的虔诚,而是愤慨现实社会的黑暗,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醒悟到天翻地覆的时代,不可能有儿女私情的美满,用隐遁山林表达了一种不与清廷合作的态度。这就使侯、李的风流韵事带上了国家兴亡的色彩。

《桃花扇》中的人物,从皇帝到歌妓,有姓名可考的达39人之多,包括了南明社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大都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孔尚任既恪守真实,又放手虚构,成功塑造了一批鲜明的形象。其中刻画得最光彩动人的是李香君。她虽是歌妓,却深明大义。她对侯方域一见倾心,不单单是儿女私情,更主要的还出于对复社文人的倾慕。侯、李的感情是以他们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共同认识为基础的。而李香君的气节、勇敢坚定竟然连侯方域都自愧弗如。是她聪明机警,盘问杨龙友“杨老爷,虽是马督抚至亲,却也拮据作客,为何轻掷金钱,来填烟花之窟?在奴受之有愧,在老爷施之无名;今日问个明白,以便图报”。逼得杨龙友说出了实情。侯方域念阮大钺处境狼狈,倒心有不忍。李香君立即态度鲜明,毅然退回妆奁,并正言规谏侯方域。关键时刻使侯方域免于失节辱名。爱之深,责之严,李香君不仅是侯方域的红粉知己,还是畏友,也赢得了复社文人的尊敬。他们亲切地称她为“老社嫂”。之后她经受了更严酷的考验。逼嫁时的以死相拼,面敌时的凛然正气,无不令人肃然起敬。当马士英、阮大钺一次饮酒赏雪,命香君歌唱侑酒时,她不顾生死地痛骂:

[五供养]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

[玉交枝]东林伯仲,俺青楼皆知敬重。干儿义子从新用,绝不了魏家种。(《骂筵》)骂得痛快淋漓,骂得理直气壮!一位青楼女子有如此胸襟见识,以如此气魄、胆识大骂“丞相之尊”的奸臣,实属罕见。其冰霜侠骨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永远放射着独特的光彩。

孔尚任笔下的侯方域,与真实的原型有所不同。艺术形象熔铸、概括了明末清初许多进步知识分子的气质、思想和遭遇。他议论朝政,参与活动,忧虑国事,精神痛苦找不到出路。同时也有那个时代风流文人寻朋访友、寻花问柳的习性。幸遇“妙龄绝色”的李香君一往情深,不禁喜出望外,所以对解囊成全姻缘的阮大钺甚至都打算原谅。危急时他也难舍新婚的爱侣。这是他多情脆弱的一面。但是他仍然不失正直书生本色,真诚敬重香君的品格情操,而且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的思想性格越来越坚定。到《逮社》一出,锦衣卫拘拿他和复社好友时,他能够挺身受捕,坦然入狱。狱中惨烈的见闻,反而使他得到了更多的磨练。最后他超越了儿女私情,直面山河易主的严酷现实,出家入道而去,完成了一个特定时代有民族正义感的文人性格的塑造过程。

剧中值得注意的另一个形象是史可法。他是民族英雄,明王朝主战派的代表。他参与过反对权奸的斗争,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英勇抗清,以至最后壮烈“沉江”,慷慨殉国。《誓师》一出极为动人。清兵已入淮,各镇兵马听从马士英、阮大钺调度去堵截左良玉,丢下黄河一带千里空营。史可法手中只有三千士兵,外无救兵,内无粮草,眼看国家倾覆在即,他悲痛欲绝!他的忠义、热血终于激发了将士的爱国热情,“要替元帅守住这座扬州城”:

[外(史可法)吩咐介]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

[众]是!

[外]上阵不利,守城。

[众]是!

[外]守城不利,巷战。

[众]是!

[外]巷战不利,短接。

[众]是!

[外]短接不利,自尽。

[众]是!

[外]你们知道,从来降将无伸膝之日,逃兵无回颈之时。[指介]那不良之念,再莫横胸:无耻之言,再休挂口,才是俺史阁部结识的好汉哩。

[众]是!

这段戏声情并茂,充满阳刚血气,相信观众会看得热血沸腾!为英雄写照,为英雄留名,孔尚任史笔可赞。

剧中还有一个形象复杂的人物杨龙友。他是侯方域的书友,李贞丽的相好,又是马士英的妹夫,阮大钺的盟弟。他既是个结交清流的才子名人,又是个依附权贵的官僚政客。他既自私圆滑,又天良未泯。复杂的身份、复杂的性格,被塑造得很准确。靠着这种特殊的身份性格,他周旋于冲突的双方,时而引起新的矛盾,时而调和尖锐的冲突,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靠这个形象穿针引线,把生旦的离合情节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勾连了起来。作为戏曲而言,这个形象无论是性格塑造还是行当角色设置都非常成功,成为戏曲史上一个独特的丰满的形象。

孔尚任在创作过程中,不但善于运用春秋史笔寄寓褒贬之意,而且对人物有精细的刻画。马士英和阮大钺都是南明统治集团中的代表人物,而马骄横,阮奸诈,性格截然不同。柳敬亭、苏昆生同是慷慨仗义的江湖艺人,但柳幽默机智,苏憨厚正直,两人个性也有差别。次要角色如张薇道士的描写也都体现作者深意。张道士最后现身说法,把清朝说成无国、无家、无君、无父,正如有一眉批所言:“悟道语非悟道也,亡国之恨也。”孔尚任那种深沉的“兴亡之感”跃然纸上。

《桃花扇》全剧共四十四出,戏剧结构布局严谨。虽然全剧情节错综复杂,反映社会生活面非常广阔,活动地点有南京、扬州、武汉、黄河地区等地,人物有几十个,但作者安排得主次分明、井然有序、脉络清晰、错落有致。特别是巧妙地通过一把桃花扇,把各种情节和各式矛盾串联起来,完成了“南朝兴亡,遂系之桃花扇底”的创作意图。

《桃花扇》的词曲、说白具有独特的风格,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与情节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桃花扇》的词曲抒情性很强,语言风格与人物情绪以及剧情气氛和谐一致。例如《眠香》一出的香艳、《却奁》一出的刚烈、《沉江》一出的悲壮、《骂筵》一出的激昂、《会狱》一出的愤郁、《余韵》一出的沉痛……都成功渲染了艺术气氛。音律方面,作者谨守曲律,一字不苟。《桃花扇》的成就使昆山腔再次获得世人的关注和赞誉。

《桃花扇》一直以深刻的思想性和公认的艺术成就在舞台上大放光芒。近代更是一再被改编为话剧、戏曲、电影和电视剧。影响大的有王丹凤主演的电影《桃花扇》和安徽著名女导演胡连翠执导的黄梅戏电视剧《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