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目鱼》
《比目鱼》这个戏也是李渔的代表作。题材比较独特,是表现当时戏曲艺人的情感生活的。与台上表演时戏谑调笑、男欢女爱的放纵不同,戏曲艺人有着行业规矩,戏班里男女子弟不许厮混。通过《比目鱼》这个戏,我们才了解到社会这个层面的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这个戏就是以衢州府的戏班子舞霓班为背景上演的一出爱情戏。
藐姑是班主女旦刘绛仙的女儿,美丽聪慧,性格倔强。她不肯学淫词艳曲,更不在戏场外挣不干净的钱。流落吴越的襄阳书生谭楚玉,被藐姑吸引,又打听到她出身虽贱,志向颇高。赶上藐姑父母组建玉笋班招收净角,他主动揭榜入班,以便接近意中人。藐姑在班中学正旦,但两人碍于师傅拘管,父母提防,同班子弟监察,缺少近身叙话的机会。藐姑早已注意到这个俊雅的书生,料想他是为了自己屈身为伶,内心感动。一日,楚玉找机会把心意写在纸上递给了藐姑。藐姑当即装作练唱,把回话编成唱词,称赞楚玉鹤立鸡群,表示了许婚之意。同时献计让楚玉表示不想学花脸,要求改学正生,否则要辞行。楚玉依计而行,藐姑父母果然挽留他,同意他改学了正生。从此两人乐得台上做夫妻,借戏文传递真意,把戏演得动人至极。玉笋班大为兴旺。
藐姑的母亲刘绛仙,不仅姿色出众,演技也高超,能反串多种行当。同时她善于经营、社交,结识了一些肯破钞的财主。刘绛仙见玉笋班做得兴旺,把大班交给丈夫掌管,自己跟在女儿身边,教她结交财主的方法。藐姑心里有了楚玉,越加不肯去周旋别人。戏班流动演出时,来到一处乡镇。当地供奉掌管江海波涛的神灵晏公,曾封平浪侯,很灵验。每年十月初三晏公圣诞,都要在晏公庙唱戏。当地有个富翁钱万贯是绛仙的旧相识,迷上了藐姑。他千方百计勾搭不成,情愿千金厚礼聘她作妾。母亲接了聘礼,女儿坚决不依,她公开了自己同谭楚玉的爱情,声明非谭郎不嫁。但她深知在劫难逃,决定殉情。在演《荆钗记·投江》时,改了唱辞,向着后台哭夫、告别楚玉,指着台下痛骂钱万贯,然后真的纵身投了江。众人大惊大乱,谭楚玉悲痛万分,呼唤着妻子也跟着跳进了激流。
水神晏公当时正好在此享受祭祀,见尸体在水中还紧抱一团,很是感动,将他们变作一对比目鱼,投入莫渔翁的网中。鱼儿起网后又复为人形。莫渔翁帮他俩完婚,还赠以盘缠,让谭生去应举。谭楚玉连考连捷,补了汀州司理之职。此后剿寇立有功劳。
这个戏的题材有点特别,表现的是戏曲演员的情感生活,应该说有一定的社会学价值。戏曲艺人在台上演绎人世爱情的悲欢离合,自己的爱情经历却比台上演的更精彩。藐姑虽然是世人眼中下贱的戏子,母亲还是个善于结交财主、获取生存空间的女旦班主,但是她非常自尊自爱。她选中楚玉托付自己的情感,除了他的才貌,更主要是被他的情义和尊重自己的态度打动。在爱情中她更加聪明机智和洁身自好,指点楚玉争取到了更多的交流情感的机会。这种纯洁的情感交流给了他们极大的幸福和满足,以至于一旦将被破坏,双双毫不犹豫以死相殉。藐姑事先没有机会跟楚玉商议,她也不需要楚玉的支持和陪伴,她自己就决定;没有爱情毋宁死!这种毫不功利的坚定是多么可敬!楚玉没有辜负她的深情,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心有灵犀立刻明白了藐姑的决断,明白了藐姑给予的情感的分量,明白了藐姑选择死亡的惨痛,十分悲痛地高喊藐姑为妻子,同时也毫不犹豫地追随藐姑投身滔滔激流!这种生死相随的爱情一定令观众唏嘘感动。能使观众得到更多满足的还有之后的浪漫主义结局:一对赴死的恋人化成了永远相随的比目鱼,又恢复人形结为夫妻。
李渔自己有家庭戏班。他不仅是个有才华的剧作家,还是个有实际舞台经验的场上导演。所以他的戏不仅文学剧本耐人寻味,也适合舞台表演。《比目鱼》在舞台调度方面也有新奇的设计。比如第十六出藐姑、楚玉投江,场上处理是[生旦暗上,搂抱卧地下介],使台上出现两具尸体。然后表现平浪侯将二尸变为比目鱼,则[生旦暗下,一人扮比目鱼暗上,入队行介]。第十八出比目鱼变人,先由渔翁用蓑衣盖住比目鱼,然后[内擂金擂鼓,虾螺蟹鳖复执旗引生旦上,换去前鱼,仍用蓑衣盖好,旋舞一回即下]。这些舞台调度提示传达了李渔实际表演时的巧妙设计。这种舞台上当面人鱼变化的场面当时非常巧妙新奇,深受观众欢迎。
《比目鱼》赞扬自由择偶和坚贞爱情,是《笠翁十种曲》中情调较为健康的一种。但从剧本而言,恋人化为比目鱼之后的所有情节都属续貂。李渔这个戏取材于自己的小说,《连城璧》的子集有“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只是戏曲增加了变鱼形和谭楚玉赴任剿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