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作品(下)
《清忠谱》
清初至康熙年间,不但帝王雅好戏曲,官绅富贵之家也修筑园林、蓄养戏班,蔚然成风。特别是京都和江、浙等地商贸发达城市,真所谓笙歌清宴,达旦不息,车如流水马如龙。
昆山腔发源地区昆山、苏州、无锡的私人乐班更是盛极一时,伶工艺人数量惊人。这些戏班往往“曲多自谱,谱成则演之。主人以为不工,或座客指疵,均修改再演”。戏曲表演艺术因此也大有提高。清代人宋骏业等绘的《康熙万寿图卷》
以声腔而言,此时除了昆山腔外,还有弋阳腔,俗称高腔。昆山腔伶工在闯荡江湖、跑台口、争夺观众的过程中,不断磨砺改进着舞台表演技艺。
清传奇较早出现的著名剧作家是以李玉为首的苏州派作家群,有朱素臣、朱佐朝、叶时章、邱园、张大复等人。这批作家大都出身下层社会,接近百姓,贴近现实生活,熟悉舞台表演。他们的剧作都具有揭露黑暗现实有力、适合舞台演出的特点,因而广为流传,成为职业戏班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李玉,字玄玉,江苏吴县人。据说他是申时行(内阁大学士)的家仆,深通音律,文才出众。焦循《剧说》言其“为申公子所抑,不得应科试,因著传奇以抒其愤”。他明代末年已开始创作,以“一、人、永、占”四剧最负盛名。这四剧分别是《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其中现在仍然著名的是《一捧雪》、《占花魁》两剧。《一捧雪》写明嘉靖末严世蕃夺取莫怀古祖传玉杯“一捧雪”的故事。刻画了卖主求荣的汤勤、替主代死的忠仆莫诚、刺汤复仇的义妾雪艳等形象,至今舞台上仍在上演“搜杯代戮”、“审头刺汤”等折子。《占花魁》取材于拟话本《卖油郎独占花魁》,写妓女美娘被卖油郎秦种故宫畅音阁大戏台的诚挚、专一感动,自行赎身,嫁给秦种的故事。表现的市民的爱情理想细腻生动,至今也仍活在舞台上。入清以后又有《千钟禄》、《清忠谱》、《万民安》等多种剧作问世,思想意义超过入清以前的作品。《清忠谱》和《万民安》写的都是明代末年苏州的实事,是戏曲史上难得的时事剧,对后来的戏曲创作影响深远。《万民安》写的是苏州织工葛成万历二十九年手执芭蕉扇领导市民抗税的斗争,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纺织业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市民觉醒的状态,具有相当的社会学研究意义,可惜剧本没能保存下来。清人戏剧册《空城计》
《清忠谱》是李玉的代表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的是明代末年天启年间周顺昌等一批忠臣和苏州人民与奸臣魏忠贤的斗争。太监魏忠贤专权,许多朝中大臣都拜他做义父,各镇将帅也是他的爪牙。周顺昌因为东林党的牵连被削职回了苏州老家。苏州巡抚毛一鹭也是魏忠贤的干儿子,在苏州为魏建生祠讨好魏。祠堂是封建社会为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而建的庙宇、房屋。魏忠贤在生就给他立生祠,而且造得极其奢华,有如皇城的五凤楼。这显然是无耻的拍马屁和明目张胆的僭越。生祠落成之日,周顺昌收到传帖。他非但不肯叩贺,还走进去就对着魏忠贤的画像大骂了一场!魏忠贤得知此事,暂时隐忍未发。之后,周顺昌又不避嫌疑去为被捕入京路过苏州的魏大中送行,并且还把自己的女儿许给魏大中做孙媳,终于彻底激怒了魏忠贤。魏忠贤找借口派校尉到苏州来逮捕他。
苏州市民得知周顺昌将被捕进京,三三两两聚集街头巷尾,议论纷纷。后来在好汉颜佩韦和他的结义兄弟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的带领下包围了西察院,要求保释周乡宦。北京来的差官用皮鞭驱赶百姓。苏州府太守赶来调解,百姓执香号泣,太守答应为之求情。巡抚毛一鹭来到,又惊又怒。他一面耍花招让百姓先呈公文进来,一面派人请周顺昌前来议事。周顺昌进了西察院,就被铐上了刑具。有人爬上高树看清情况,百姓情知上当,怒火冲天。众人潮水般冲开大门,毛一鹭吩咐校尉用刀砍杀。百姓毕竟人多势众,冲突中市民打死了一名校尉,打伤多人。毛一鹭立即上本请旨屠城。经朝中正直官员缓冲,圣旨下令正法为首。颜佩韦二人主动投案承担责任,结果五人被斩首,救下了全城。苏州人为了纪念他们,将五人合葬,树一“五人之墓”巨碑。魏忠贤终于失势后,生祠被捣毁。明末散文家张溥有篇著名的文章《五人墓碑记》就写此事。
该剧体制宏伟,气势不凡,笔调犀利。《清忠谱》刻本卷首有吴伟业序文:“事俱按实,其言亦雅驯。虽云填词,目之信史可也。”据说,剧中出场的二、三十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包括偶一露面的老仆人顾选,都是见于史籍的真人。周顺昌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也都与史相符。剧中描写的事件以及许多情节,都有文字记载。当然,作品对素材仍然进行了必要的加工。而剧本的现实主义精神是最突出的特点。
同时,《清忠谱》还揭示了这次市民暴动完全为激于正义。周顺昌之所以为苏州百姓所爱戴,就因为他正直清廉,不畏权贵。校尉前来苏州抓捕周顺昌,百姓都知道是被魏忠贤陷害。第十出《义愤》,“净”扮演的颜佩韦唱道:“蓦听得清官被逮,缇骑南来,都应是阉党私差。”第十一出《闹诏》,“丑”扮演的周文元请愿时说:“青天爷爷呵!今日若是真正圣旨拿周乡宦,就冤枉了周乡宦,小的们也不敢说了。今日是魏太监假传圣旨,杀害忠良,众百姓其实不服,就杀尽了全城百姓,再不放周乡宦去的。”
《清忠谱》第一次在戏曲舞台上描写了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场面,写得有声有色,层次分明,气势磅礴。像《毁祠》一出写到“上塘下塘,南濠北濠”、“人千人万”的老百姓手拿棍棒,“掮着锄头家伙”赶来拆祠堂。拥挤中,有两个人相撞跌倒,争打起来。旁人就劝道“大家都为拆祠而来,都是自己人,放手,放手!”两人立即放开手笑了起来。这种大场面中的小细节,真实而生动。描写大家打进祠堂,对魏忠贤爪牙,“见一个,打杀一个”。大家齐声呼喊着号子,拽倒了石碑、牌坊,把魏忠贤的塑像砸个稀烂,又放火烧了祠堂。像这样火爆的场面,之前的杂剧、传奇中都没有反映过。
这个剧描写了市民斗争中众多的人物形象,不仅有英雄,还有下层文人、和尚、小商贩、手工业者、城市贫民、乡下人等等。作者在各色性格对比中刻画有血有肉的人物,细致深刻地表现出市民阶层作为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塑造的清官形象周顺昌正直清廉,反抗魏忠贤一伙时不避祸、不屈服,最后血唾仇人,被魏忠贤秘密处死,浩然正气,十分感人。颜佩韦等五位义士是非分明,为了救苏州全城百姓,慷慨就义,其英雄气概写得栩栩如生。第十三出《捕义》,捕快先抓了马杰、沈扬、周文元三人。颜佩韦和杨念如立即相约自首,“男儿意本豪,猛拚生,忿一朝,身家担自挑。怎偷生,惜羽毛?急向公庭分白皂,肯任他人李代桃!”这种男儿豪气,这样的平民英雄形象,在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多得。
剧中《拉众》、《鞭差》、《打尉》等出的内容后来改编为京剧《五人义》。
李玉的剧作有42种,保存下来的也有18种,是明清两代最多产的作家。以他为首的这批作家语言通俗,适合演出,是元代关汉卿之后重要的本色当行的戏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