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井甜,是因为它连着中南海”

1994 年 4 月,腰围钢腰带的李国安提前出院了。出院的第二天,他就在战友和妻子的搀扶下,登上了北行的列车。

回到给水团的头几天,李国安坐不了椅子,就躺在木板床上画图纸,指挥打井。

此情此景,使人流下了眼泪,有好心人劝他:你这么拼命干为什么?给水团已取得很多荣誉,你也立过功,现在是“事故定乾坤”,能守住这个摊子不出事故就不错了。但李国安想的却是:为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部队应建设成为快速、机动、现代化的一流野战给水部队。为实现这个目标,他组织制定了北京战区野战给水十年规划:到 2000 年,部队野战给水能力要能在

720 小时内,完成以北京为中心、1050 公里为半径战区全部地域面松极地层快速成井任务。为此,李国安又明确提出了“当兵种之先,创全军一流”的全国发展方向。他认为,在目前没有军事任务的情况下,承揽地方打井任务是发展和保持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

在内蒙古西部的茫茫沙海中,有一个引人无限遐思的地名:甜水井。然而那里却没有甜水,数十年来,常年驻守在这块土地上的某边防连饮用的都是矿化度严重超过标准的苦水。不良的水质使官兵们雪白的牙变黄了,头发掉光了,胃痛、腰酸等疾病困扰着他们。他们为了不让人们知道、所以把它取名为“甜水井。”早在 1991 年,李国安就曾亲率工程技术人员到此考察。

1994 年,李国安出院后,再次到这里,根据周密的调查勘测,李国安终于得

出了该地域有淡水存在的结论。1995 年 6 月 15 日,钻井连队将甘甜的泉水

的沙漠连一片遮掩的地方都没有,骄阳就像故意和李国安挑战一般。看一看一望无际的沙漠,嗅一嗅这让人憋闷的空气,真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李国安不断自问,怎么办?水在哪里?他不甘心,决定带领小分队,从国境线, 从国土的边缘,一公里一公里往里找。他认真分析每一张图纸和每组勘测数据,受伤的腰使他站不住,他就跪看着,跪久了,他就趴在那烫得让人难以忍受的沙地上看。许多同行的人都流着眼泪。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终于在240 界标以南发现了一块大约有 30 平方公里的花岗岩区。一个月后,当纯净的清泉从地下引出来时,边防连队的官兵,奉起甘泉,禁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