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们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一点与前面两点相联系,对其认识不同,具体做法也不同。正如前面所谈的那样,“条条大路通罗马”,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方法极多。这里只有几点设想和建议,它们是和上面两点紧密联系的。

首先,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小事抓起,要做实事。大家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过一篇课文,一个小朋友想当一名三好学生,但只是坐在桌前想,却不帮妈妈打水、帮小弟弟系鞋带,当然,他最后也不能成为三好学生。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这样,不能空想计划,或只做些表面的工作,另外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幻想通过一两个什么运动的快速提高是不现实的,它需要慢慢一点一点的积累。因此,就必须从小事抓起,多干些看起来小却很“管用”、得人心的实事。如某一段时间抓“爱在车厢”这一件小事, 通过改善客运条件和提高服务质量,运用各种手段加强乘务人员和乘客的交流,达到双方的互相了解、互想尊重、相互合作,而且绝不能“龙头蛇尾”, 要抓就要抓出成效。这一工作结束后再抓另一件事,这样一年搞几件事,虽然没有惊天地的伟业,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人民的文化道德素质就能真正得到提高,

其次,要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 “义”我们可以理解为道德和义务,“利”就是利益。在过去,人们对

道德的要求是非常单纯的,要不得半点“杂质”,因此,在这种“义”中, “利”是没有立足之地的。比如谁拾到了别人的钱包,拾金不昧是好的,但如果谁接受了失主的报酬,那么风格就降低了。但现实中,物质、金钱的诱惑就比“义”要强得多。再加上人们的生活还不是很富裕;市场经济又为人们提供了获得利益的条件。义利兼顾更能为人民所接受,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个人似乎失去了小义,但社会、国家获得大义。

最后,要消除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非常狭隘的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心态。所谓“实用主义”简单地说,就是把什么都看成可以利用的东西,用是

不是有用来评价它。“急功近利”就是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只希望很快地看到成功,一下子就见成效。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心态,对于“实用主义”、“急功近利”的危害,前面已经讲到,这里就不再多说。我们不能只搞一些表面的东西,而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把精神文明实实在在地推向前进。

在改革开放的近 20 年来,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喜获丰收,精神文明园地里硕果累累。我国在教育、科技、文化、道德、纪律等各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教育体制正在发生转变, 面向全体人民的国民素质教育正在全国推行;科技上各种新的发明、发现不断涌现,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文化事业更是成就显著, 文学创作的数量多、质量高;广播影视覆盖面更广,节目质量更高;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人民的医疗卫生有了较为可靠的保证;体育事业更是举世瞩目,在全世界的位置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