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让科技插上翅膀

邓小平同志在 1978 年 3 月 18 日于北京召开的中国科学大会的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高度肯定了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英国哲学家培根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在现代文明的社会里,科学技术更成了第一生产力。什么叫生产力?生产力就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

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而这两者和科学技术密切的相关。

先说生产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以狩猎为例,原始人用棍棒、绳索、石块为工具,杀伤力小,命中率低,打到的野兽极为有限;后来发明了弓箭,百步猎狗,威力强大,有效地改善了生活。这样,人们在兴高采烈之余,止不住要无比自豪和歌颂弓箭,因而出现了“后羿射日”的神话;等

之大,又非弓箭能比拟。

这每一次的进步,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换言之,任何生产工具都是一定科学技术的结晶,是科学技术物化形式。

再说劳动者,它是生产力中首要的能动因素。劳动者创造和改变生产工具,掌握和使用生产资料。没有劳动者,也就没有生产力。

但是劳动者作用的发挥,也是受科技发展水平制约的。在科技落后的年代,劳动者只能凭经验,拼体力。一个人能夹着两根大木头健步如飞,就是了不起的大力士了。但是,现在一名普通的卡车司机就能拉一卡车木头飞驰, 超过大力士扛的木头不知多少倍。这并非汽车司机力气大,而是他靠着汽车、驾驶技术这些现代科技的结晶,自然就远胜古代的大力士。

当今,科学技术的作用就更明显了。单拿电子计算机来讲吧,它储存的信息量、计算的速度,是古人无法想象的。在计算机面前,任何记忆超群、心灵手巧的人,都变得微不足道。计算机的出现,给各个科技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人类科技发展史上,中华民族曾写下了辉煌的篇章。马克思说过“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中国人发明指南针至少比欧洲早 100 年;中国人发明活字印刷之后 400

年,德国人才懂得铅字印刷;至于火药的应用,欧洲差不多晚了整整 7 个世

纪。从公元 3 世纪到 15 世纪,正如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所言:中国始终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但是,当欧洲人用“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进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说来,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语)时, 三 20 大发明在中国的命运又是怎样呢?火药制成鞭炮烟花,用罗盘看风水, 用印刷术成批刻印鄙视科技的儒学经典。一个有着如此伟大科学发明的国家,只因不能善加利用科技成果逐渐落后,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在一个多世纪中饱受欺凌,这是何等惨痛的教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并取得了原子弹试验成功、大批油田的开发、卫星发射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真正迎来我国科学技术的春天,是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以后。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并指出,科学工作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

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问题:一、必须重视科学技术在现代生产中的主导作用,重视科技人才,迅速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二、科技成果如果只停留在实验室里,是不能变为生产力的。因此,要加速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使之从潜在的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

这就涉及到科技体制改革的问题。

在邓小平同志关怀下, 1985 年 3 月,党中央发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遵循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确定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是:经济建设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在这个正确方针指引下,我国科技战线焕发新的活力,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逐步走向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发展轨道。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一个个被攻破,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推广应用,攻关计划、星火计划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让我们看看以下几个例子吧:

继袁隆平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杂交水稻“绿色革命”之后,我国农业科学家又发展了杂交玉米的综合栽培技术。

活字印刷术的重大发明,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上海市从 1988

年开始,以市场导向、经济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吸引了 7000 多名科研人员为上海重点工业项目攻关,加速了科研进程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仅程控电话交换机一项,净产值就达 10 亿元。

东北农学院杨山教授育成优良蛋鸡“滨白忆”,在辽宁省推广后至 1992

年上半年已经创经济效益 8 亿多元。

改革开放近 20 年来,我国的科技成果数量,比前 30 年的总和要高出几倍。

在科技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我国在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1986 年 3 月 3 日,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墀上书中共中央, 提出发展高新技术的建议。对此邓小平同志立即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推延。他对我国发展高新技术倾注了满腔热情。他指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这些东西(高科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 22 之地。”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纲要》,指出:当代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几个重要的高技术领域跟踪世界水平,这对我国在本世界末、下世纪初的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对国防实力的增强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纲要》提出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等 7 个领域中的 15 个主题项目,作为我国今后发展高新技术的重点。

在小平同志的关怀下,“863 计划”“火炬计划”迅速实施,一项又一项高新技术项目被攻破。

1987 年 2 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人员发现液氮温压 100K以上条件的超导体。这是长期以来中外科学家梦寐以求的首次在液氮温区获得超导体。这一项重大突破,标志我国超导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988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成功对撞,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上天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大突破。

1992 年,中国国防科技大学所研制的银河——Ⅱ10 亿次通用并行巨型计

算机在长沙研制成功,有几十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和达到国际 80 年代中后期水平,还有部分指标超过了发达国家。

闻名于世的中国长城公司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成功的发射了 30 多次,发射商业卫星有十多次,在世界航天科技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属世界领先水平。

以上种种,都是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硕果,是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带来的硕果。虽然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化,我国的科研水平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尚有很大的差距,但可贵的是我们起步了,前进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人心,成为多数人的共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给发展科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994 年 6 月,中国工程院宣布成立。同时,中央宣布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都实行“院士制”,我国科技人员的社会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

上海市在中学生中作了一次理想职业的民意测验,在上千名被测验的中学生中,将近一半的人填写“科学家”,这个比率遥遥领先于其他职业。

1992 年 3 月 9 日,珠海市政府举行 1991 年度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励大

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能否吸引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能否调动人们科技研究的积极性,是珠海能否腾飞的关键。

珠海市迈出了第一步。“一步激起千层浪”,各地立刻纷纷效法,在全国掀起了一个重视科技、重视人才的高潮。1997 年夏,武汉市政府为三名自愿到武汉的年轻科技人员解决住房等系列问题,目的是让他们能安心扎根在武汉,发挥他们的才能。

今天,中国的科技已经插上了强大的有力的翅膀,奋力地飞向新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