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滇南砖红壤、赤红壤、水稻土区
本区位于中国最南方,包括东起福州湾南岸,西至西双版纳西部边陲的大陆,以及台湾省南部和海南省。区内热量丰沛,水分充足,≥10℃的积温约 6500~9000℃,无霜期长达 300~365 天,年平均气温 22~26℃,冬季温和,无雪无冬(绝对低温年平均值不低于 0℃);年降水量 1500~2000 毫米或更高,半数以上集中在夏季。土壤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其次为水稻土。此外,在喀斯特地区有零星分布的黑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在滨海平原有小面积的盐土和咸酸田。南海诸岛有磷质石灰土。
本区水热条件好,林木四季常青,粮食作物一年可三熟甚至四熟,水稻可以三熟连作。茶叶每年能采 7~8 次,玉米和甘薯可以冬种,还可种热带、亚热带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惟在北部赤红壤带,冬季因寒潮降温,常影响冬甘薯、甘蔗、香蕉等作物,对抗寒性差的橡胶等热带作物尤易造成寒害。
本区既是中国适宜于种植橡胶等多种热带经济作物的唯一地区,也是甘蔗的主要产区。过去曾片面地强调突出抓粮食,使热作和甘蔗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今后应充分利用本区有利的自然条件,建立以橡胶为中心的热作生产基地。尤其海南岛南部及西北部海拔 350 米以下的地区,以及西双版纳南部
允景洪、勐腊一带海拔 900 米以下的地区,土壤为砖红壤,是最适宜于植胶的地区,更应优先发展橡胶生产,尽早建成早产稳产的橡胶生产基地。在海南岛砖红壤上,还可适当发展椰子、油棕、可可等纯热带作物。在南亚热带赤红壤上,可适当发展适应性较强的热带作物,如剑麻、胡椒、大叶茶、咖啡、热带香料等。
为使热作和甘蔗得到顺利发展,则需大力改善水肥条件,以提高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和单产,以便解决粮食自给问题。在河流下游及三角洲地区,应着重防洪排涝和降低地下水位;在滨海地区,应加固加高海堤,防止海潮浸袭,并蓄淡冲咸,改良滨海盐土和咸酸田;在平原、盆地周围地势较高的台地,应通过以蓄为主,蓄提并举,解决灌溉水源,并实行坡地改梯田,防止水土流失;特别在海南岛西部、桂西、滇南旱季明显的地区,发展灌溉尤为重要;在喀斯特地区,应着重解决开发地下水源和蓄水防渗问题;在丘陵山
区,应解决冬水田和山坑低产田的灌排问题。
本区高温多雨,土壤养分及有机质易于分解流失,应尽可能发掘和利用一切肥源,要特别重视有机肥、生物固氮和野生绿肥利用。在改善水肥条件并提高机械化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和热量资源。本区植物种类繁多,而且生长快,应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大力发展多种
木本植物,尤其是营造各种珍贵用材林和经济树种,如柚木、铁道木、桉树、桃花心木、红椿、木棉、沉香、肉桂、金鸡纳树等。在平原低丘地区,可发展各种热带水果,如香蕉、菠萝、龙眼、荔枝以及亚热带水果柑桔的生产。
粤东的五华及粤西的电白等地,由于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深厚的花岗岩风化层抗蚀力弱,水土流失剧烈。在海南和西双版纳,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重视不够,水土流失有加剧趋势,应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