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干旱地区的石膏—盐层土

石膏—盐层土,是对中国西北干旱地区一些具有石膏和盐分的土壤的统称。因为这些土壤所处的地理环境都是我国最干旱的漠境地带,所以土壤的名称几乎都带有一个“漠”字,如灰漠土、棕漠土等。

石膏—盐层土,分布在我国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等省区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地区,面积很大,差不多要占全国总面积的 1/5。因远离海洋,气候非常干旱,属欧亚大陆的干旱中心。一年的降水量,大部分地区达不到 100 毫米,最少的若羌、罗布泊,仅 10 毫米左右。农业生产完全要靠引用冰雪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才能种植(属于无灌溉即无农业的极端干旱地区)。野生的草也很少,偶尔可见非常耐旱的肉汁半灌木,覆盖度很小,一般仅 l~3%左右。只有在最东部邻近荒漠草原地段,覆盖度才可达 10%以上。所以土壤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有草原土壤那样明显的腐殖质层,而是以漠境地区特有的砾质化、弱铁质化、碳酸钙表聚、石膏和盐分的聚积等为该类土壤形成的主要特点。

砾质化,这里绝大部分地面都满布大大小小的砾石,由于久经风蚀曝晒, 砾石表面粗糙,黑油油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群众称为黑戈壁,一部分混有细土不发光的,则叫土戈壁或假戈壁。“戈壁”,是蒙古族语言。在自然科学名词上,称作“砾漠”或”砾幂”。砾石直径一般为 0.5~5 厘米或稍大一些,厚度 1~3 厘米左右。土层中的砾石也不少,由百分之十几到 50%以上。这是由于昼夜温差大,露在地表的岩石产生裂缝崩解,不断由大变小,强劲的西北风,又把细土粒全部吹走,砾石残留,就逐渐形成了戈壁滩。

弱铁质化,指在土壤表层下端的亚表层中,有一层比上下土壤都较紧实的浅红棕色或褐棕色土层,含粘土较多,含氧化铁也较多。在干旱气候条件下,这个土层的水分、温度状况,比其它土层相对稳定一些,因此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产生的粘土和铁化合物在这一层中的聚积也就相对多一些,这些铁化合物以红棕或褐棕色薄膜涂染在土粒外面,使整个土层显得比较鲜艳。母质含铁矿物愈多,铁质化作用愈明显,且随着气温的增高而逐渐加强。

碳酸钙表聚,指在非常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产生的碳酸钙,由于降水稀少,不可能被淋洗,常在表土的气孔状结皮和薄片层中聚积起来,这是漠土特有的不同于一般钙层土的碳酸钙聚积方式。

石膏和盐分的聚积,在极端干旱条件下,即使很容易溶解的氯化物、硫酸盐等盐分也很少淋洗出去,次溶性的石膏当然更淋洗不出去了。它们聚积在土壤剖面的中部或下部,盐分的位置通常在石膏层的下面,或者与之结合在同一土层中。盐分含量少的 1~2%,多的达 20~30%以上。石膏和盐分与碳酸钙表聚的特点一样,也是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而增加,同时出现的部位也逐渐变浅。从这些特点中可以看到,石膏-盐层土剖面发生土层的共同形态是表土具有含碳酸钙较多的孔状结皮与薄片层,上边大多盖有不同数量的砾石;其下为含铁和粘土稍多的红棕色紧实层;紧实层之下,就是各式各样的石膏和盐分聚积层;再下就进入到母质。由于它们分布的范围东西长达 2600 多公里,南北又穿过两个不同气候带(北面为温带,南面为暖温带),以及土壤形成时间的长短等差异,因而这些形态在不同地段的土壤上,表现程度就很不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