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灌淤土

中国北方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若要发展农业,必须进行灌溉。而在灌溉水中常含有较多的泥沙,使原来土壤的耕层逐渐增厚,形成特殊的“灌淤层”。具有“灌淤层”的土壤,其性质与原来的土壤大不相同,通称“灌淤土”。①它主要分布在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西辽河平原及甘肃河西走廊,在新疆的伊犁谷地、塔城盆地和青海的湟水河谷地等地也有分布。中国内陆河流含沙量较高,每立方米水中约 0.8~6.5 公斤。一部分泥沙

随灌溉水进入灌区,每立方米水的泥沙含量若以 2.5 公斤计算,每年随灌溉

水带入耕地的泥沙平均每亩达 1000 公斤以上,可淤高地面 2 厘米左右。河西走廊酒泉灌区的灌淤层厚度已有 1~2.5 米。在灌溉水及其泥沙中,还含有一定的养分。因此,在灌溉淤积过程中,不仅逐渐增加灌淤层的厚度,而且还能补充养分。

灌淤土由于经常接受淤积,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而且也不稳定。灌淤土的性质决定于灌溉水的泥沙组成和灌溉系统的情况。由于地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一般都有强石灰性,碳酸钙的含量约 10~20%,呈碱性反应。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含量都显著高于原来的土壤。地下水位多数在 4~ 5 米以下,但也有高一些的。

灌淤土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的产物,同时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由于当地的光照条件好,农作物单产水平颇高。由于土壤富含碳酸钙, 而且有机质含量较低,故易板结;另外,在地下水位高的地区(如河套平原),

① 干旱地区的灌淤土,又称绿洲土。

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现象。因此,防止土壤板结和次生盐渍化,巩固和提高土壤的肥力,是利用灌淤土时所必须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