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碱土
碱土是盐碱土中面积很小的类型。零星分布在东北松辽平原、华北黄淮海平原、内蒙古草原及西北宁夏、甘肃、新疆等地的平原地区。它因土壤的碱性大而得名。吸收性复合土体中代换性钠的含量占代换总量的 20%以上。小于这个指标的不属于碱土,只将它列入某种土壤的碱化类型,如碱化盐土、碱化栗钙土。这个指标也就是碱化度,是划分碱土与碱化土壤的界线和指示碱土碱性程度的依据。碱化度愈高,表示土壤的理化性状愈坏。温时膨胀、分散、泥泞,干时收缩、板结、坚硬,通气透水适耕性能都非常差。这些不良特性主要由于钠离子具有高度的分散作用所造成。同时它又与土壤中的其它盐类发生代换作用,形成碱性很强的碳酸钠。碱土的危害作用,很大程度上是碳酸钠碱性毒害的结果。由于中国碱土零星分布在各个地区,它的形成与盐土一样,不仅地区之间的差别较大,而且在同一地区内,性状也有很大不同。
在东北松辽平原,碱土分散在盐化暗色草甸土中,常与碱化草甸盐土组成复区,分布在地形部位稍高地段。表层为十数厘米灰色片状或鳞片状淋溶层,表面胶结形成结皮,结皮反面多海绵状气孔。下面有不同厚度的柱状结构,结构上端浑圆,顶部多白色二氧化硅粉末。颜色为灰棕或暗褐灰色,呈舌条状向下延伸,非常紧实。它的下面由块状或核状结构盐分淀积层过渡到不同质地的母质。由于受地下水影响,土体中多黄棕色锈纹斑。这种碱土, 分布在缓坡上部的,淋溶层厚 15~20 厘米,柱状结构出现在 15 厘米以下, 厚约 20 厘米,碱化度最高达 25~30%,属于深位柱状草甸碱土。分布在缓坡中部的,淋溶层厚 10~15 厘米,柱状结构出现在 10 厘米以下,厚约 15 厘米,碱化度最高达 35~50%,属于中位柱状草甸碱土。分布在缓坡下部的, 淋溶层厚 3~5 厘米,柱状结构在地表出露,厚 10 厘米左右,碱化度最高达40~70%,属于浅位柱状草甸碱土。再低处就形成只有结皮而无明显柱状结构向碱化草甸盐土过渡的类型,碱化度最高达 55~90%,属于结皮草甸碱土。从分布状况可看出,草甸碱土由低到高,淋溶和柱状结构愈来愈厚和碱化度愈来愈减弱的变化规律。土壤积盐状况,淋溶层不足 0.5%,柱状层稍多,盐分淀积层为 1~2%,盐分组成以碳酸钠、碳酸氢钠为主。盐分含量的变化,也是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减弱,与碱化度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这两种状况说明,这些草甸碱土完全有可能是碱化草甸盐土逐渐脱盐形成的。
在黄淮海平原,碱土零星分散在耕地潮土和砂礓黑土中,缺苗断垄现象严重,生长少量芦草、卷地穷、扒根草等耐碱植物。地下水位 1~2 米,矿化
度 1.2~16 克/升,多属重碳酸钠型水。碱土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表层碱性很强的结皮上,缺少柱状结构。在潮土地段,常与草甸盐土组成复区,分布在低平地的缓平二坡处。结皮厚 1 厘米,浅棕灰色,轻壤土,板结、平坦、坚硬,反面多针头大的海绵状气孔。干时裂呈瓦片状结构,群众称为“瓦碱土” 或“缸瓦碱”。含代换性钠 2~4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为 30~40%。心土、底土多黄棕色锈斑和铁锰小结核,碱化度在 20%以下。含盐量 0.05~ 0.2%,盐分组成以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为主,碱性很强,pH9.0~10.5 之间。这种碱土,多由草甸盐土或盐化潮土脱盐而形成,可称瓦状结皮草甸碱土。在砂礓黑土地段,常与碱化砂礓黑土组成复区,分布在低平洼地。结皮厚 1 厘米,灰白色,轻壤土。表面平坦、光滑、反光,有微小裂缝,反面也多海绵状气孔,庄稼易死苗,群众称为碱土,也有叫白碱土的。除亚表层颜色较浅外,其余与砂礓黑土差别不大,也具有黑土层和潜育性砂礓层,唯碱性强一些。白色结皮含代换性钠 5~6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达 47~65%, 浅灰色亚表土含代换性钠 3~5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为 25~58%,黑土层和砂礓层碱化度稍低,变动在 13~30%范围。含盐量比瓦碱土稍高,为0.05~0.4%;盐分组成也以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为主。碱性很强,pH8.5~10.5 之间。这种碱土,可能是碱化砂礓黑土在苏打地下水作用下发展形成的,可称白色结皮草甸碱土。
在内蒙古地区,碱土呈斑块状分散在钙层土和低平阶地、丘间甸子地碱化草甸土或草甸盐土中。与钙层土一起的,常分布在地面高差约 10 厘米的碟形凹地部位,羊草稀少低矮,面积占 5~10%左右。具有明显的腐殖质—淋溶层,柱状或块状结构的碱化层,以及与碳酸钙混合的积盐层等土层。在东部与黑钙土组成复区。黑色或灰黑色腐殖质—淋溶层厚 5~15 厘米,层状片状结构不很明显,下部有二氧化硅粉末,含代换性钠 2~3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为 8~12%。下面的柱状结构碱化层厚 10~50 厘米,上半段也是黑色或灰黑色,下半段显褐色,并呈舌条状伸进下面积盐层。结构的顶端和外面都有二氧化硅粉末,里面夹较多干腐根。结构被敲打可散成碎块或粒状, 下部有少量碳酸钙斑点。含代换性钠 10~17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达30~80%,以下半段为最高。土壤含盐量为 0.06~0.5%,以淋溶层中最少, 柱状层下段和碳酸钙积盐层最多。盐分组成均以碳酸氢钠为主。土壤碱性除淋溶层稍弱外,其它都很强, pH8.0~10.5。这种碱土随着淋溶脱碱时间的增长和腐殖质的积累,可能发展成黑钙土类型。目前叫黑色草原碱土。在西部与栗钙土组成复区,栗色或暗棕灰色腐殖质—淋溶层厚 3~10 厘米,多呈粉末或屑粒状结构。含代换性钠 0.5~3.5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为 4~ 23%。下面的柱状结构碱化层厚 10~60 厘米,上半段为暗棕褐色,下半段为棕褐色,结构面有发亮的胶膜,顶端和裂缝中有少量二氧化硅粉末,下部夹有碳酸钙条斑。含代换性钠 5~18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达 35~90%, 甚至 100%,也以下半段最高。土壤含盐量为 0.1~1.0%。盐分组成以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为主,但含有相当数量的氯化物或硫酸盐。土壤碱性很强,pH9.5~
10.5 之间。这种碱土随着淋洗脱碱和腐殖质积累,也可能发展成栗钙土类型。目前称栗色草原碱土。
与碱化草甸土或草甸盐土呈复区分布的碱土,处在微地形高差 10~30 厘米的凸起或斜坡地段,碱斑直径 1~10 米不等,圆形或长圆形。灰棕色腐殖质—淋溶层厚 5~20 厘米,呈松散的屑粒状或无结构。下面紧实的短柱状
或核块状碱化层厚 10~20 厘米,棕褐色或灰褐色,结构面有胶膜,裂缝中有二氧化硅粉末。下面的土层比较湿润,多锈斑和潜育斑、球形铁子、碳酸钙斑等新生体。淋溶层或碱化层含代换性钠 2~4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30~70%。其它土层碱化度很低,多在 5%以下。盐分集中在碱化层,含盐量为 0.2~0.4%,盐分组成以碳酸氢钠和碳酸钠为主。这种碱土,根据柱状层出现的部位,也可像松辽平原一样,区分为深位、中位、浅位等各种柱状草甸碱土类型。
在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等干旱漠境、半漠境地区,碱土呈零星小块分散在几种土壤中,代表性的类型为荒漠碱土和龟裂草甸碱土两种。荒漠碱土常与灰漠土或淡棕钙土组成复区,分布在微地形稍凸起部位,生长少量红沙(琵琶柴)小灌丛,地面微有龟裂和砾石。表土为 3~9 厘米厚的浅灰色结皮一层片状,结皮厚 0.5~5 厘米,反面海绵状气孔,有的好一些,有的差些。含代换性钠 2~3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为 25~40%。下面的柱状或块状结构碱化层厚 10~25 厘米,呈鲜艳的棕褐色或褐棕色,下部有少量白色碳酸钙斑,紧实,有垂直裂缝。与淡棕钙土一起分布的,下面连接着钙积层;与灰漠土一起的,仅见少量白色石膏和盐晶。柱状层含代换性钠 3~ 6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 40~60%;以下土层碱化状况与表层近似。土壤含盐量为 0.2~2%,以钙积层和聚盐层含量较高,碱化层以上都不足 1%。盐分组成多属氯化物为主或硫酸盐为主的混合类型,唯柱状碱化层中含的碳酸氢钠较多。土壤通体呈碱性反应,pH8~10。这种碱土,《中国土壤》一书中称为龟裂碱土。
另一种与平原灌淤土呈复区分布的碱土,处在微地形相对低洼的古湖边缘或扇缘交接低地中的稍高部位,地下水位 1~2.5 米,矿化度 0.5~2 克/ 升,属氯化物—重碳酸钠型水。地面平坦光滑,不长植物,具多角形龟裂, 裂隙宽度和深度小于 1 厘米,每平方米约有 150~200 个龟裂小块。龟裂结皮厚 1~3 厘米,表面为灰白色,反面呈浅灰棕色,多蜂窝状气孔。结皮下面有1~2 厘米比较松散的鳞片状结构,有的还残存少量盐晶。含代换性钠 0.04~
-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 3~8%。往下就是棱柱状或棱块状碱化层(部分呈短圆柱状),厚度 15~40 厘米,棕褐色或红棕色,有粘质胶膜,非常坚硬。下边土层沉积层次明显,湿润并多锈斑,有的还有埋藏沼泽土层。棱柱状层含代换性钠 2~3 毫克当量/100 克土,碱化度 30~50%。个别高的,碱化度在 60~80%以上。土壤含盐量大多在 0.3%以下,盐分组成属碳酸氢钠为主或硫酸钠为主的混合类型。这种碱土,群众叫白僵土,按照发生特性,称为龟裂草甸碱土。表层结皮中含盐达 1~2%以上的,可称盐渍龟裂草甸碱土。
此外,在天山北坡山脚草原钙层土地段,还有少量草原碱土,碱化状况与内蒙古地区的栗色草原碱土相仿,柱状结构层 10~20 厘米,碱化度 45~ 60%。
所有碱土,都必需经过深耕、施用有机肥料或掺沙和采用石膏等化学改良剂进行特殊改良后才能种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