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漂灰土
漂灰土过去曾称棕色针叶林土、森林泥炭潜育土、森林灰白土和棕色泰加林土等,是中国寒温带湿润地区明亮针叶林或暗针叶林下形成的,具有灰白色亚表土的土壤。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山地垂直带上部,北面宽南面窄,像一个楔子自北向南延伸。其次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亚高山、高山垂直带上也有一部分。其相邻关系,在大兴安岭的东坡与暗棕壤组成垂直带谱,西坡与灰色森林土组成垂直带谱;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山地,位于垂直带山地棕壤的上部,亚高山草甸土的下部,有时还与酸性棕壤呈组合分布。自然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大兴安岭地区的主要树种为兴安落叶松和樟子松,青藏高原边缘山区为冷杉和落叶松。地面生长大量苔藓。
气候条件的主要特点是寒冷而湿润。大兴安岭地区年平均气温为-5℃,
≥10℃的积温 1400~1800℃,年降水量 450~550 毫米。青藏高原边缘山地的气温略高,年降水量也较高,可达 800 毫米以上。冬季土壤普遍结冻,冻层深度 2~3 米,在大兴安岭北端,甚至出现岛状永久冻层。在上述生物气候条件下,土壤进行着比较特殊的漂灰作用,实际包括水漂作用和灰化作用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土壤亚表层在冻层影响下,氧化铁被还原随侧向水流失的漂洗作用;后者是指雨季解冻后,土壤亚表层的铁、铝氧化物与腐殖酸形成螯合物,向下淋溶并淀积于心土或底土的作用。这两种作用所占的比重,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有的是水漂作用占优势,有的是灰化作用占优势。
漂灰土的剖面分化比较明显,自上而下可分为苔藓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漂灰层、淀积层和母质层。苔藓枯枝落叶层厚 3~20 厘米,下部呈半分解状态,多白色真菌丝,靠近土壤部分常现泥炭化;腐殖质层厚 5~15 厘米, 暗灰或暗棕灰色,有的也现半泥炭化;漂灰层是漂灰土的代表性土层,灰白色,一般厚度为 5~15 厘米,但厚的可达 30~40 厘米,甚至 60 厘米,几乎全剖面都是这种颜色,而且还夹一些蓝灰、锈斑、铁子等新生体,质地也粗细不均;淀积层呈棕色、黄棕色或暗褐色,稍显核状结构,紧实且较粘重, 厚度变化大,薄的几乎完全缺少此层,直接就与下边的母质层连接。整个剖面土层很少超过 1 米厚,大多在 50~60 厘米,而且常有较多石砾。
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很高,表层一般为 10~30%,高的达 40%以上,漂灰层中也有 3~15%;腐殖质淀积层中有 10~20%。腐殖质的组成,均以活动性大的富里酸占绝对优势。土壤酸性较强,pH 值 4.0~6.0。盐基饱和度变化较大,一般为 5~30%或 40%,常以表层为最高;但灰白色漂灰层厚的,则可达 50~90%。二氧化硅的含量,漂灰层比淀积层高 7~20%。铁、铝氧化物的含量则相反,淀积层比漂灰层分别高 6~16%和 2~10%。证明漂灰土确实有不同程度的淋溶作用,其中尤以铁的淋溶更为突出。
漂灰土是中国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区内森林茂密,素有“林海”之称。
但由于林内阴暗、潮湿、气温低,以及由此引起的土壤酸性大、有效养分少, 因而林木生长缓慢。因此应积极择伐成过熟林,以提高土温、降低湿度,加速生物分解的能力。同时注意及时抚育更新,防止水土流失,促进林木更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