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设计的原则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师的微型教案。它能将课文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形象化,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助于让学生的思维产生联想,让审美观点受到感染和熏陶。因此,教师设计板书时, 既要注意形式美,还要注意以下原则。

  1. 目的性原则

板书设计要加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板书设计符合总的教学目的,体现教学意图,注意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板书与讲述既要紧密结合,又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这样才能配合讲述的需要,也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讲“乘、除法中已知数与得数的关系”时,设计板书,均以乘除各部分的关系为基本框架,通过线条一目了然,使学生牢固掌握四则运算中的未知数。

  1. 准确性原则

板书设计应以准确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为前提做到用词精炼、准确,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统一。

  1. 简练性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应当抓住最本质、最主要的内容,做到少而精,以少胜多,以简驭繁。这里的少,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求以“少”代“多”,以“少”胜“多”。这样的“少”,才能使学生清晰地掌握知识,易于记忆和笔录。这里的“精”,是教师理解、钻研教材水平和程度的表现。“精”是掌握教材精华和表达精确,这样的“精”,才能使学生印象鲜明,重点突出, 少而精是一个效率和质量的概念,是一个互相作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1. 条理性原则

数学系统性强,逻辑推理严密,在板书设计中则要求条理清晰,思路简捷,化繁为简。条理是课文的脉络,讲述当然需要脉络清晰,有条有理。但声音毕竟是稍纵即逝的,而板书则能在黑板上较长时间停留,而且看得见, 能够笔录,所以板书的条理性特别重要,它是教师讲述和引导学生掌握教材的思路。

  1. 启发性原则

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想到课本没有写出的知识,知识归类,内容串联,区别对比,发现联想,证明推广,画图设问, 能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好的板书就是要交给学生一串钥匙,使学生用它打开教学大门,自己去发现知识,获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具有启发性,板书中的每个字、词、句都应具有启发性,能引起联想, 能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想象和记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引起思索。

富有启发性的板书有以下 3 个特点:

  1. 必须暗示旧知与新知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新知的生长点,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 必须把特殊典型的事例置于一般规律的形式中,使典型与一般融为一体,为学生从特殊中推出一般扫除障碍。

  3. 必须寓抽象于具体之中,为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创造条件。6.多样性原则

教学内容不同,板书形式也有所不同,就是同一教材,由于侧重点不同,

在板书内容与形式上亦有不同。教学板书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板书时,打破固定模式,根据教学的实际, 设计出百花齐放、活泼多样的教学板书。

  1. 示范性原则

板书是给人看的,要给人以美的享受。板书美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文字美。是指文字的端正美和立体美。所谓文字的立体美指文字的大小和布局要安排得与要表达的内容相吻合,形成一种立体感。

  2. 结构美。板书结构一求匀称,二求精巧。匀称可能精巧,精巧的却不一定匀称,它可能是别出心裁的“出格”之作,可以说,结构美应体现在任何一则板书。

  1. 相称性原则

人的心理需要空间,有空间才有生命感。人对空间的需求有一种“相适应性”,板书也一样,板书过多,密密麻麻一大板,给人一种“挤压”感。因为挤压,人的心理往往失去空间。当然空间过大,又会造成空空荡荡的感觉。

人的感觉,是心理反映的第一阶段。它所依据的是客观事物的可感性与形象性,借助于主体的生活经验,因联想而出现记忆的复现,从而以一种完整感去把握客观事物,或者说,形成客观自然物在心理上的完整感觉。这种心理机制的过程,就是审美感觉的过程。

所以板书设计要注意板书的匀称和平衡。这样,就能给人以对称美。9.针对性原则

板书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因文因人制宜,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凡是学生难记、难讲、难理解、难掌握及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都应设计板书。

具有针对性的板书有以下 3 个特点:

  1. 突出重点。对于难理解的词句用不同的形式板书,使学生迅速掌握。

  2. 教给方法。对于一些带规律性的学习方法要进行板书。

  3. 预防错误。学生易错的概念、法则,可通过板书加以纠正,引起重视,防微杜渐。

  1. 计划性原则

板书要有规划,设计好板书是备课时不可忽视的一环。板书不是一下子出现在黑板上的,而是随着教学进程逐步形成的。因此,教师上课之前,对于板书内容出现的先后、内容间相互的呼应和联系,文字的详略大小和去留、布局位置的调整、虚实的配合、符号的运用、板书与讲述的统一、板书与其他教学活动等等,都要进行周密的考虑,切忌“眉头一皱信手写来”。

  1. 灵活性原则

板书应因势变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防止“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灵活性应注意两点:

  1. 布局上的灵活性。教师设计板书,总是以自己常用的黑板为板面依据的。如果换了讲课地点,遇到的黑板与原设计不一致时,这时就必须进行临时变通。即使在本班上课,也必须在板面上留有余地,以利某些临时性的板书。

  2. 内容上的灵活性。在课堂教学的师生双边活动中,常常会遇到原定的板书难以自然出现,不能“水到渠成”的情况。这时教师就要在不影响教

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采取应变措施,主动给学生留有余地,使他获得“填补空白”的思维机会。这样做,上起课来就灵活自然。

  1. 时效性原则

板书不仅要讲究内容美、布局美、书法美,还必须注意板书的时效性。即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板书有机地、和谐地融入教学过程,与其它教学手段构成一个协调的系统,促进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这里按讲课的前后谈谈板书的时效性:

  1. 讲课之前板书,重在指引思路。

讲课之前,为了学好新课出几道思考题、过渡题、准备题、尝试题等让学生去看书,这种讲前的随堂板书重在指引学生的学习思路。

  1. 讲课之中板书,重在展示中心。

讲课中板书反映的内容是课文的主体和重点,因此,不仅要精心遣词造句,充分发挥其文学效力,更要把握时机,才能使学生思维的脉络与教师的讲解配合默契。

板书的时机一般分先讲后书,先书后讲,边讲边书。对难度较大的概念、公式等一般适宜先书后讲,又如巧妙引入新课,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新知,往往采取先讲后书,总结后再出示课题,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板书常用的是边讲边书的方式。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教学机智,善于当堂启发学生的思维,分析学生的意见以及捕捉学生正确的答案。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精髓,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1. 讲完之后板书,重在强化整体。

讲完后,在原有板书基础上,以简短语言回述全文要点、重点,同时用一些线条、符号、文字、勾、连、点、画,标明关系,统领全文,可使学生对全文的整体内容得到强化,这一步是相当重要的。成功者,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失败者,则功亏一篑。

  1. 概括性原则

板书设计的概括性有以下 3 个特点:

  1. 紧扣教材,短小精悍,提纲挈领。离了教材,概括就失去了对象。因此,要根据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特点,运用简洁的记号、词或一句话记住所有的要领,并指导学生运用于学法之中。

  2. 切中要害,理清思路,掌握关键。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的共同特点,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板书“化曲为直”,概括了测量圆周长的关键。

  3. 归纳原理,开阔思路,增强灵活。板书时不要就事论事,要善于归纳出适用于更大范围的原理。如教“三角形的分类”时,引导学生按边分可分为 3 类,按角分可分为 3 类。学生在理解定义的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使学生不仅易记难忘,还学到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