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然亭中的名人轶事

陶然亭建成后,江藻常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同僚好友到陶然亭上饮宴、赋诗,这里变成了文人墨客“红尘中清净世界也”,故陶然亭是文人雅集的地方,因此留下的诗文很多。

其中清代礼部主事龚自珍在陶然亭上留下过很多诗文。文昌阁位于陶然亭不远处,文昌帝是主管教育和考试的神仙,因此成了清代学子聚集之处。

在清代,每3年举行一次由皇帝主持的科举考试,全国的举子云集京城,大多住在南城一带的会馆中,有人在考试前来这里祷告上苍,向文昌帝顶礼膜拜,以求成全他们获取功名的愿望,考试后,还要来这里聚会。

考上了,开怀畅饮,以示庆贺;没考上的,内心郁闷,也不免在陶然亭上追悔叹息。

据说,清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龚自珍在27岁时,进京赶考,殿试落第,于仲秋的暮霭中登上陶然亭。他凭栏远眺昏暗落日笼罩的京城,耳听四面荒野中过往行人的匆匆脚步,内心的压抑和苍茫的景色令他百感交集,遂挥笔赋诗于陶然亭壁上,诗写道:

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

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这首诗也表现出当时龚自珍失落的心情。

在陶然亭还有一幅绝对,受到诸多文人墨客的赞叹,是清代政治家张之洞在陶然亭与朋友聚会的时候,无意中出现的对联,写道:

陶然亭

张之洞

当时张之洞做京官,有一次,他在陶然亭请几位朋友吃饭。席间,张之洞忽然问道:“陶然亭3个字,该用什么来对?”

过了一会儿,就见客人们交头接耳,在下边偷偷地笑,还不断地往他脸上看。

张之洞莫名其妙,又问道:“诸位到底对的是什么?”

其中有一位站起来说道:“恐怕只有您的大名才对得好。”

张之洞听了,也大笑起来。原来这是一副无情对,“陶然亭”对“张之洞”。

从字面上讲,陶张为姓,然之为虚词,亭洞为景物名词,对得极为工整。而意义上一为地名,一为人名,相差很远,上下联之间是“无情”,即无关联的。

这个对联便在陶然亭广为流传,为陶然亭增色不少。在清代,来到陶然亭游历的还有民族英雄林则徐,他在陶然亭写下了一副非常有名的对联: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此联为流水对上下文意一贯。

上联:“陶令”,东晋时期诗人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三径”,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这里指隐居。

下联:“弥陀”,梵语“阿弥陀佛”的简称,此处泛指佛像。“龛”,供奉神像的石室或柜子,这里指佛门。

联语用陶令之典兼指陶然亭之陶,并以陶渊明淡泊的田园生活,来形容陶然亭的幽静,表示其心与古人相通,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联语也可看做是作者心声的流露。

并且,清代著名的大学士翁方纲也曾来到陶然亭并题写了对联: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联语描绘寺之“静”。烟笼,指烟雾笼罩。上联写白天的清静,古寺被烟雾笼罩,无人到此;下联叙述夜晚的安谧,深堂处于树林之中,只有明月照映进来。

以“无人”与“有月”的对比描写,显现了庵堂幽深绝世的风貌,含蕴着超凡脱俗的韵味。

作者是当时的达官显宦,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对世俗的尘嚣,也感腻味,发现城内竟有这“无人”“有月”的古寺,真像进入世外桃源。联语表达了他向往隐居生活的心情。

还有清末大学士江峰青也曾在陶然亭留下佳作,写道:

果然城市有山林,除却故乡无此好;

难得酒杯浇块垒,酿成危局待谁支。

此联看似随意写来但却是匠心独运,诚属陶然亭对联中之佳作。上联快人快语,概述了陶然亭幽深的园林特色,点明其在都市中的脱俗之处。

“果然”两字,语气十分肯定,说明此亭久负盛名,名副其实。作者为安徽婺源人,故乡即指此。

下联写人,也即作者在亭中的活动。把酒赏景,本为悦心惬意之美事,但作者却在用酒浇愁。

“块垒”,喻胸中郁结不平之气。“难得”,说明作者公务之繁冗。结句表面写酒后的醉态,其实一语双关,寓意明显。

“危局”,酒醉不能自持之貌,故要人扶持。“支”,犹扶持。此联也表现了作者想报效国家、有所作为的一片苦心。

另外,清末文学家秋瑾在前往日本留学前,曾在陶然亭与家人话别。

1902年,秋瑾之夫王廷钧赴京就任户部主事,秋随夫而行。王廷钧的近邻为户部郎中廉泉宅。廉泉宅思想维新,在京开设文明书局,并与日人合办东文学社,颇有影响。

廉泉宅妻吴芝瑛系桐城派文学大家吴汝纶侄女,工诗文,善书法。秋瑾与吴芝瑛一见如故,结为义姐妹。秋瑾在吴家阅读了许多新学书刊,吴芝瑛还引荐秋瑾参加“上层妇女谈话会”,使性格伉爽若须眉的秋瑾眼界大开,胆识俱增。

后来,吴又积极赞助秋瑾前往日本留学。离国之日,吴芝瑛邀约众女友在陶然亭为秋瑾饯行。席间,吴芝瑛挥毫作联,以志别绪,写道:

驹隙光阴,聚无一载;

风流云散,天各一方。

这首诗不但表现出了众人的离愁别绪,也陶然亭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使得这个古代名亭更加具有韵味了。

[旁注]

龚自珍(1792年~1841年),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科举 即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的制度。也是历代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至1905年清代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298年。1905年9月2日,清代朝廷废除科举制度。

张之洞(1837年~1909年),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无情对 又名“羊角对”,是清代晚期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是对联的一种格式,对联一般要求上下联内容要相关,配合要紧密。但无情对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至于内容则各讲各的,绝不相干,使人产生奇谲难料,回味不尽的妙趣。

东晋 古代朝代名,是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当时因少数民族内迁,建都洛阳的西晋灭亡,琅琊王司马睿在建康即位,即晋元帝,史称“东晋”。东晋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

大学士 我国古代官职。唐代曾置昭文馆、集贤殿和崇贤馆大学士,后皆由宰相兼领。宋代初期,沿唐代体制,宰相分兼昭文馆、集贤殿大学士,其后又置观文殿、贤政殿大学士。明代废止宰相设置内阁制,内中官员皆称“大学士”。明清时期又称为“中堂”。

江峰青 清代末期著名官员。1886年的清代中进士,曾任浙江嘉善县令,累官至大学士。能诗善画,擅长制联,著有《里居楹语录》和《魏塘楹帖录存》等。

秋瑾(1875年~1907年),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清代末期女思想家,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

户部 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户部起源源先于秦《周庄》记载此职为“地官大司徒”,唐代初期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后因避讳太宗皇帝李世民名讳改称“户部”。主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

吴汝纶(1840年~1903年),清代晚期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桐城派后期作家。1865年进士,曾先后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长期主讲莲池书院,晚年被任命为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并创办了名校桐城中学。

[阅读连接]

在陶然亭公园中,还有一个辽代经幢,名为“故慈智大德佛顶尊胜大悲陀罗尼幢”。

辽代经幢建于1099年,位于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内文昌阁前是为了纪念慈智和尚而建的,幢身上刻的是慈智和尚的生平事迹。慈智和尚姓魏名震,在辽道宗耶律宏基年间进宫讲过法,并赐予“紫衣慈智”的称号。

1964年,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来到陶然亭时说:“辽幢很有历史价值,它是测定金中都城址位置的重要坐标,同时还是北京历史上的一处重要水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