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右古亭——济南历下亭
历下亭巍立于山东省济南大明湖中最大的湖中岛上,岛面积约4160平方米,整个岛上绿柳环合,花木扶疏,亭台轩廊错落有致,修竹芳卉点缀其间,为古时历城八景之一。
历下亭原名“客亭”,原位于济南五龙潭处,至唐代迁至大明湖,因其南临历山,既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也称“古历亭”。后来,历下亭因唐代诗人杜甫登临而名扬天下,成为了济南名亭之一,为名闻遐迩的海右古亭。
因诗而扬名的历下亭
在北魏时期,在山东济南五龙潭处有一亭,称“客亭”,是官府为接迎宾客而建造的。后来,在745年,齐州司马李之芳将历下亭迁至大明湖水域,改名“历下亭”。
恰这时,在齐鲁漫游的杜甫从兖州、泰山一带北上来到了济南。杜甫来到济南,立刻成为了李之芳的嘉宾。
杜甫到来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至北海,即后来的山东益都。时任北海太守的李邕坐不住了,连日赶往济南与杜甫会面。
李邕到达济南后,立时在历下亭设摆宴席,宴请了杜甫和李之芳。当时李邕68岁,早已名满天下。
杜甫此时才是个33岁的后生,名声远没有达到诗圣的程度。但李邕慧眼识珠,预见到了这颗新星的万丈光焰。
李邕、杜甫、李之芳在座,可能还有许多齐州的知名人士出来作陪。李邕与杜甫把酒长谈,论诗论史,也谈及了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这让杜甫十分感激。
在这次欢宴中,杜甫即席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署,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诗中第一句叙述李邕驻临济南,设宴历下亭,第二句说明了历下亭古老历史。当时方位以西为右,以东为左,济南在大海之西,故称“海右”。
因济南有过鲍叔牙、邹衍、伏生、房玄龄等大批历史名人,又因当时在场的有济南士绅蹇处士等人,因此称赞名士多。
而接下来诗句描述的是亭内外景物和宴饮的情趣,以及对日落将席散,盛情难在的感慨。李杜宴饮赋诗历下亭使这海右古亭从此声名远扬,而“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一联,千百年来更成了济南的骄傲。
清代文人龚易图曾撰有一则名联:
李北海亦豪哉,杯酒相邀,顿教历下此亭,千古入诗人歌咏;
杜少陵已往矣,湖山如旧,试问济南过客,有谁继名士风流?
此联可以形容李邕、杜甫等人那次历下亭雅集的诗风流韵。
至唐代末期,历下亭逐渐废圮。北宋时期又重建历下亭,重建的历下亭位置在大明湖南岸州衙宅后。
之后历下亭又几经兴废变迁,在明代末期,历下亭完全被毁了。但是从杜甫登临历下亭的那一刻起,历下亭已由单纯的亭子变成了一个意蕴丰富的文化符号,这也是历代文人如此看重历下亭的原因。
明代末期济南诗人刘敕《历下亭》写道:“不见此亭当日古,却逢名士一时多。”概括出其间的深意。同样的明代诗人张鹤鸣在诗中也写道:“海内名亭都不见,令人却忆少陵诗。”
这两首诗都显示出,历下亭虽然已经毁坏,但文人学士追忆昔日盛宴,遥想李、杜诗酒酬答,心中仍有难以泯灭的情结。
至1693年,山东盐运使李光祖和山东按察使喻成龙在大明湖中岛上重建历下亭。重建历下亭的工程刚刚竣工。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应山东按察使喻成龙的邀请来济南做客。
在喻成龙的盛情约请之下,蒲松龄作了《重建古历亭》一诗,诗中借古喻今,追忆了盛唐时期李邕、杜甫的历下亭盛会,表达了他对重建历下新亭的感慨。
诗写道:
大明湖上一徘徊,两岸垂杨荫绿苔。
大雅不随芳草没,新亭仍旁碧柳开。
雨余水涨双堤远,风起荷香四面来。
遥羡当年贤太守,少陵佳宴得追陪。
至1694年,喻成龙授命任安徽巡抚,离开济南时,蒲松龄又作了《古历亭》诗相赠。蒲松龄抚今追昔,借用“白雪清风”和“青莲旧谱”之典故,对诗坛的振兴寄予了热切的厚望:
历亭湖水绕高城,胜地新开爽气生。
晓岸烟消孤殿出,夕阳霞照远波明。
谁知白雪清风渺,犹待青莲旧谱兴。
万事盛衰俱前数,百年佳迹两迁更。
新建的历下亭使蒲松龄振奋不已,赋诗言犹未尽,于是又以他那如椽的大笔洋洋洒洒写了千余言的长赋《古历亭赋》。
该赋开篇一段写道:
任轩四望,俯瞰长渠;顺水一航,直通高殿。笼笼树色,近环薜荔之墙;泛泛溪津,遥接芙蓉之苑。入眶清冷,狎鸥与野鹭兼飞;聒耳哜嘈,禽语共蝉声相乱。金梭织绵,唼呷蒲藻之乡;桂揖张筵,客与芦荻之岸。蒹葭挹露,翠生波而将流;荷芰连天,香随风而不断。蝶迷春草,疑谢氏之池塘;竹荫花斋,类王家之庭院。
在这篇长赋中,蒲松龄对重建后的历下亭景色和亭上观赏到的湖中美景作了逼真描绘,并追忆了历下亭“再衰再盛”的历史,赞颂喻成龙、李兴祖修复历下亭,重现了往日辉煌。
历下亭名声越来越广,后来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也来到了历下亭。据说,济南最有名的历下亭酒还跟乾隆皇帝来历下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传说,济南很早就有酿酒历史,因为济南泉水好,所以酒酿的也十分香甜,可惜济南的佳酿一直也没个响亮的名字。
有一次,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济南,在历下亭休息,济南府的大小官员都去觐见,并奉上没有命名的济南佳酿。
皇帝饮后龙颜大悦,连声说:“好酒好酒,赛过皇家御品!”
乾隆皇帝询问官员:“如此佳酿,叫什么名字?”
众人不敢对答,因为这种酒还没有名字,可是大家也不敢告诉皇上这酒没名字,但是也不好胡乱编造名字糊弄皇上。于是只见一官员回禀:“万岁,还请万岁给此酒赐名!”
于是,太监们备好笔墨,乾隆皇帝看亭题字,御笔亲题“历下亭”3个大字,从此这个酒便名为“历下亭”了,并且有诗为证,诗写道:
飘香四溢泉城水,
皇家御品历下亭。
从此以后,历下亭便更是名扬天下了。关于乾隆皇帝的游历下亭还有一个传说。
据说,当时的历下亭周围景致非常美丽,湖中遍是荷花,芦苇茂盛,在这湖心小岛上品茗小憩,欣赏湖光水色有一种悠闲四溢的感觉。没到夏季,青蛙的鸣叫声不绝于耳,但是后来所有的青蛙都不叫了。
传说是因为当年乾隆来到岛上,听到青蛙的鸣叫声,心里特别烦躁,遂下圣旨让青蛙停止鸣叫,岛上青蛙似乎也畏惧龙言,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放肆鸣叫了。
[旁注]
司马 古代官名。殷商时期始置,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鲍叔牙(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4年),也称“鲍叔”、“鲍子”。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自青年时即与管仲交,知管仲贤。公子小白继承君位之后,管仲被囚车运送回国。鲍叔牙推荐管仲当上了宰相,被时人誉为“管鲍之交”、“鲍子遗风”。
刘敕(1560年~1639年)。1579年明代中举,后考进士不第,任陕西富平知县,未满一年即辞官。后虽多次荐举,终未再入仕。一生砥砺名节,爱好诗词,好著书,80岁高龄仍手不释卷。著书数十种,其中以注解忠孝两经最为有名。两经注解进呈御览后,由礼部颁行天下,为必读之书。
邹衍 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创始者与代表人物,战国末期齐国人。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
蒲松龄(1640年年~1715年),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我国古代短篇小说之王,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喻成龙 汉军正蓝旗,奉天人。曾任安徽建德县知县,历池州府知府、江西临江府知府、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太常寺卿、大理寺卿和刑部右侍郎。著有《塞上集》、《九华山志》12卷、《西江草》1卷。
[阅读连接]
据历史记载,在历下亭,李邕和杜甫还曾评论诗文,从“初唐四杰”谈至“文章四有”。
李邕佩服杨炯的诗文写得雄壮,不满意李峤的辞藻华美,称赞杜甫祖父杜审言的《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扶河东》声律和谐,气势不凡,是一首杰作。
对杜甫的才学和理想给予了赞誉,并大加鼓励。而杜甫对李邕的多才和耿直非常敬佩,两人通过交流友情更加深厚。因此他两人的事迹也在历下亭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