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之岛——杭州湖心亭

湖心亭位于浙江省杭州西湖中央,是我国四大名亭之一。在宋元时期曾有湖心寺。明代有知府孙孟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是湖心亭的前身。在湖心亭极目四眺,湖光皆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在西湖十八景中称为“湖心平眺”。

湖心亭不仅是亭名,也是岛名。湖心亭小于三潭印月,大于阮公墩。它们合称“蓬莱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为“瀛洲”,阮公墩为“方丈”。环岛皆水,环水皆山,置身湖心亭,确有身处“世外桃源”之感。

西湖盛景的美丽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一起琢磨了许多年,白玉就变成了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

但是后来这颗宝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把宝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发生了争抢,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间,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

玉龙和金凤舍不得明珠,随之下凡了,变成了玉龙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着西湖。他们的眼泪则变成了湖中的3座小岛,人们把这3个岛分别取名为“湖心亭”、“三潭印月”和“阮公墩”,又称为“蓬莱三岛”。

传说渤海外有3座神山,分别是蓬莱、瀛洲和方丈。这3座山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山上的楼台宫殿都由金银珠王建成,山上的飞禽走兽却是一样的纯白色。

珠玉宝石之树长得密密麻麻,花朵与果实的味道都很鲜美,吃了它可以永远不老,永不死亡。

在道家经典《列子》中记载:“渤海之东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传说当时蓬莱岛原来共有5座,那另外两座去哪里了呢?关于消失的两座山,还有一个故事。

住在那里的人都是神仙圣人一类,一天一夜就能飞过去又飞回来的人,数也数不清。但5座山的根部并不相连,经常跟随潮水的波浪上下移动,不能有一刻稳定。

神仙和圣人们都讨厌此事,便报告了天帝。天帝担心这5座山流到最西边去,使众多的神仙与圣人失去居住的地方,于是命令禹强指挥15只大鳌抬起脑袋把这5座山顶住。分为3班,60000年一换。

这5座山才开始稳定下来不再流动,但是龙伯之国有个巨人,抬起脚没走几步就到了这5座山所在的地方,一钩就钓上了6只大鳌,合起来背上就回到了他们国家,然后烧的大鳌的骨头来占卜吉凶。

于是岱舆和员峤两山便沉入了大海,所以就剩下了3座山了。人们把西湖中的3座岛分别命名为“蓬莱三岛”,湖心亭为“蓬莱”,三潭印月为“瀛洲”,阮公墩为“方丈”,也是为了纪念这3座岛上的美景。

至宋元时期,人们在蓬莱上建造了湖心寺,后倾圮。在后来清代地方志《西湖志》就有记载:“亭在全湖中心,旧有湖心寺,寺外三塔,明孝宗时,寺与塔俱毁。”

至1552年,知府孙孟建振鹭亭,后改“清喜阁”,这就是湖心亭的前身。

据明代钱塘县令聂心汤的《县志》中记载:“湖心寺外三塔,其中塔、南塔并废,乃即北塔基建亭,名湖心亭。复于旧寺基重建德生堂,以放生之所。”

据此,则旧湖心寺乃今放生池,而今之湖心亭,乃三塔中北塔之基地。1688年圣祖仁皇帝御书“静观万类”4字,又于阁上御书“天然图画”额。1727年重加增葺。

另外在后来清代地方志《湖山便览》也有记载:“嘉靖三十一年知府孙孟访得之,建亭其上,名曰‘振鹭’,未几圮。”

“万历四年按察佥事徐廷裸重建,额曰‘太虚一点’,司礼监孙隆叠石四周,广其址,建喜清阁,但统称曰‘湖心亭’。国朝重加葺治,左右翼以雕阑,上为层楼……”

存留下来的湖心亭建造于孤山之南,“三潭印月”的北面。湖心亭选址极为恰当,四面临水,花树掩映,衬托着飞檐翘角的黄色琉璃瓦屋顶,这种色彩上的对比显得更加突出。

岛与建筑结合自然,湖心亭与“三潭印月”、阮公墩三岛如同神话中海上3座仙山一样鼎立湖心。

而在湖心亭上又有历代文人留下“一片清光浮水国,十分明月到湖心”等写景写情的楹联佳作,更增湖心亭的美好意境,而人于亭内眺望全湖时,山光水色,着实迷人。

湖心亭为楼式建筑,四面环水,登楼四望,不仅湖水荡漾,而且四面群山如屏风林立。亭的西面为西湖的南高峰和北高峰,景色十分壮观。

游人登此楼观景,称为“湖心平眺”,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

昔人有诗写道: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在湖心亭的南边,便是“三潭印月”。一登岸,迎面来的便是先贤祠和一座小巧玲珑的三角亭,以及与三角亭遥相呼应的四角“百寿亭”。

这些亭与桥既构成了三潭印月水面空间分割,又增加了空间景观层次,成为不可缺少的景观建筑。人于亭内居高临下,可以纵情地远望四面的湖光山色,近览水面莲荷,那红的、白的、黄的花朵,尽情欣赏“水上仙子”的娇容丽色。

绿树掩映的“我心相印亭”以及“三潭印月”的碑亭,都为构成三潭印月的景观、空间艺术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我心相印亭”因有“不必言说,彼此意会”的寓意,更增“三潭印月”的情趣。

“三潭印月”与湖心亭相互呼应形成对景,更加增添了游人在湖心亭眺望的美景。

[旁注]

天兵天将 是指天界中的将领和士兵,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卫护天宫,维护佛法,下界降妖除魔,通常穿着华丽的金甲,身体周围有五彩霞光缭绕,身形也非常魁梧。道教认为北斗众星中有36罡,对应的是36位神将。他们都具有降妖除魔的法力。

《列子》 古代道家的一本书名。《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列子》全书共记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

知府 古代官名。宋代至清代地方行政区域“府”的最高长官。唐代以建都之地为府,以府尹为行政长官。宋代升大郡为府,以朝臣充各府长官,称以某官知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代以知府为正式官名,为府的行政长官,管辖所属州县。清代沿明代体制不改。知府又尊称“太守”、“府尊”,也称“黄堂”。

[阅读连接]

湖心亭所在的瀛洲岛于泥土松软,不宜建造过多建筑,荒芜了百余年。直至1982年,为开发旅游资源,在这面积5600多平方米的岛上,增添1000多吨泥土,周围块石加固,基建240多平方米,建造了“忆芸亭”、“云水居”和“环碧小筑”等,后又开辟垂钓区、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绿树花丛藏竹舍”的水上园林。

后来人们在湖心亭上举办仿古游,更加受人们的欢迎。夏秋之夜的岛上,身着古装的侍女敬茶,古琴伴奏,轻歌曼舞,洋溢着古人生活情趣的气氛,游者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