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我国办公自动化的发展

70 年代,办公自动化技术开始传入我国。80 年代初微型机也进入我国。

我国政府对此较为重视,国务院于 1985 年设立了办公自动化专业领导小组。

1986 年成立了相应的专家组,多次举办全国性的研讨会,对办公自动化的设备、系统功能、系统结构、网络、集成化、应用软件等进行研讨,并由专家写了设计指导书。

1985 年以前是我国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准备期。主要是引入复印机,汉化微型计算机软、硬系统,解决汉字输入输出,汉化部分应用软件,制定规划。

1985~1990 年为发展期。开始试点开发、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建立了一些系统。国务院组织开发了“政务办公自动化系统”。目前全国市以上政府及大中型企业都已开始这一项目。例如,上海市政府办公系统,以 Wang-vs 超级小型机组成网络。软件系统包含文字处理、文件管理、办公日程管理、轻型印刷、电子邮件、机关事务处理等七个软件包,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全国还有众多不同等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运行。例如,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使用会务管理系统取得了成功。

这一时期我国有关方面相继开发出许多风靡一时的汉字系统,并继续向前开发。例如:CCDOS、希望汉字 UCDOS、联想汉字系统、天汇汉字、2·13 汉字等等。开发了大量汉字输入方案,例如:五笔字型、自然码、拼音、郑码、笔型码、笔顺码等等。也开发了一些著名的文学处理系统,例如:方正排版、华光排版、WPS 系统(金山汉字)、CCED 系统、汉化 Word Star 等等。这些巨大的成果使办公自动化中最基本的技术:文字处理技术在我国得到巨大发展。目前我国办公公文、文件的生产处理已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社会上文秘人员已普遍掌握这些基本技术。我国机构招聘人员时,会使用相关计算机软件已成为一个基本条件。目前这方面技术正在继续发展。微软公司

(Microsoft)的办公软件 Office 已逐渐占据统治地位,Word 以其先进的技术赢得了大多数用户,而且从 1985 年以后,传真技术、复印技术、局域网技术在我国得到大面积的普及。办公手段有了巨大进步。1992 年以后,自动化技术在我国银行业、保险业、邮政业、航空业各个行业上都有巨大的发展。我国人民存款也开始通存通兑、异地存取、柜员机取款,持卡购物、消费、旅游,计算机订票等等,也进入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社会上各种网络信息开始给人们提供信息,例如,北京瀛海威时空。我国图书馆界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级、省级图书馆,科学院系统大、中型馆,全国高校大、中型馆基本上实行了计算机管理。而全国大多数单位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计算机财务、人事管理。很多人都拿到了计算机打印的工资条。由于自动化的威力, 社会面貌有了巨大变化,逐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1991 年以后我国网络开始有较大发展。通信设施有较大改善,全国分组交换网投入使用。正在建立全国性的计算机网络。多种多样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也大量投入运行。例如,1995 年国家教委已建成 Cernet——中国教育科研网骨干网。Cer-net 租用国家专用线路,建成以清华大学为网络中心,以北大、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上海交大、华中理工大学、西安交大、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工大、华南理工大学等九所院校为地区中心的全国高校网络。这些中心都建有相应的校园网。Cernet 已接通 Internet 网,通过网

络可以查询 Internet 网上的各种信息,也可以查询国内已上网单位的相应信息。Cernet 提供 E-Mail(电子邮件)、 FTP、Telnet 等网络服务。全国目前已有约 100 所高校联结 Cernet,并正在迅速发展。Cernet 为中国高等教育机构提供了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基础。

我国在这一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我国许多办公事务依然主要依靠文字文件,依靠专人传达,依靠长途电话。网络上的解决方案还远未建成。国家各个系统之间也存在各不相同,井水不犯河水之势。例如,国家教委的 Cernet 网骨干网已建成,许多学校也纷纷相继上网。但是网上并没有开发运行相应的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跑的基本是外国信息。最大的功用也是集中在向国外发送接受 E-Mail。这应当引起我们高度注意并采取相应措施。我国大中型企业和机构目前也部分地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办公自动化。其中许多单位已经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系统的水平还不高,一般还达不到集成化的高度。网络化应用也十分有限。很少有决策型的系统投入实际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