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 10 渤、黄、东、南海的波能资源估算

波 能海 区

能量(× 1013 焦耳)

功率(× 1013 瓦)

渤 海

12.9

1.1

黄 海

60.1

4.7

东 海

185.5

13.3

南 海

547.8

38.3

合 计

806.3

57.4

当于中国 1981 年发

电量(3052 亿度)的 16~160 倍。

目前,中国波能开发还处于小型发电装置的研究阶段。1980 年已研制成功一种新型波能发电装置,在风力 3 级、波高 0.2 米情况下,发电最大功率

为 60 瓦,一天的发电量可供一只航标灯用电 3 天。

温差发电是借助海水表层水温和深层水温之间热量差而驱动发电机进行发电,是海洋热能的利用。辽阔的南海表层水温约 26~28℃,1000 米深处约5℃。若把 1 公斤 5℃的深层海水提到表层 28℃时,可提供 120 千克/米的能量。估计南海温差能蕴藏量在 5 亿千瓦左右。因此,中国南海诸岛具有利用海洋热能的良好条件,是温差发电的天然场所。东海黑潮区表层与深层的温度差可达 15~20℃,可开发的温差能将在 2000 万千瓦以上。黄海冷水团处也可进行温差发电。

海流发电是利用海流冲击水轮机的螺旋桨,带动发电机发电。日本提出了黑潮发电计划,估计黑潮的总能量为 1700 亿度,功率为 1900 万千瓦。黑潮终年流经中国台湾以东海域,流向稳定,流速较强,中国台湾以东是海流发电的良好场所。在兰屿与绿岛(火烧岛)之间形成天然的大堤坝。台东新港附近的三仙台更是利用海流发电的理想之地,估计在三仙台与绿岛的南寮可发电 200~500 万千瓦。中国沿岸强潮流区约 20 多处,如渤海海峡、杭州湾、舟山群岛附近、台湾海峡西侧及琼州海峡等均是有名的强潮流区,上述强潮流区可开发利用的潮流能粗估约 1200 万千瓦左右。

中国河川众多。在江河入海处,淡水与海水的盐度差较大,尤以长江口、珠江口最甚。初步估算,中国主要大河口的盐差能在 1.0 亿千瓦以上,其中长江口和珠江口分别占 45%和 15%左右。

海洋能与其他能源比较,具有资源丰富、不会污染、占用陆地少、可搞综合利用及可再生产等优点。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密度小,稳定性差,环境复杂,设备、材料及技术要求高,开发利用困难,成本较高。然而,海洋能的优点正是现有常规能源的弱点。中国沿海人口稠密,工、商、轻纺、交通、贸易等行业在沿海城镇占有相当大比重,能源消耗大,正是目前能源短缺的地方。沿海海洋能资源丰富,可“就地取材”,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补充能源。尤其对海岛建设来讲,海洋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解决边远岛屿的用电,另一方面可搞海水淡化,解决淡水供应的困难。